关闭
  • 1:头版
  • 2:焦点
  • 3:要闻
  • 4:产经新闻
  • 5:路演回放
  • 6:财经海外
  • 7:特别报道
  • 8:观点·专栏
  • 9:公 司
  • 10:公司纵深
  • 11:公司·融资
  • 12:调查·公司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机构动向
  • A4:资金观潮
  • A5:市场趋势
  • A6:市场评弹
  • A7:数据说话
  • A8:一周策略
  • B1:披 露
  • B4:产权信息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B61:信息披露
  • B62:信息披露
  • B63:信息披露
  • B64:信息披露
  • B65:信息披露
  • B66:信息披露
  • B67:信息披露
  • B68:信息披露
  • B69:信息披露
  • B70:信息披露
  • B71:信息披露
  • B72:信息披露
  • B73:信息披露
  • B74:信息披露
  • B75:信息披露
  • B76:信息披露
  • B77:信息披露
  • B78:信息披露
  • B79:信息披露
  • B80:信息披露
  • B81:信息披露
  • B82:信息披露
  • B83:信息披露
  • B84:信息披露
  • B85:信息披露
  • B86:信息披露
  • B87:信息披露
  • B88:信息披露
  • B89:信息披露
  • B90:信息披露
  • B91:信息披露
  • B92:信息披露
  • B93:信息披露
  • B94:信息披露
  • B95:信息披露
  • B96:信息披露
  • 干旱影响多行业 三七涨价最“离谱”
  • 长协体系风雨飘摇
    中国钢企谋破题路径
  • 下一代广播电视网“三步走”
    十年规划目标2亿家庭用户
  • TD+CMMB手机电视业务正式商用
  • “力拓案”开庭
  • 产业动态
  • 京城3月楼市再现小阳春
  • 力拓示好 今年将投4亿在华买设备
  •  
    2010年3月23日   按日期查找
    4版:产经新闻 上一版  下一版
     
     
     
       | 4版:产经新闻
    干旱影响多行业 三七涨价最“离谱”
    长协体系风雨飘摇
    中国钢企谋破题路径
    下一代广播电视网“三步走”
    十年规划目标2亿家庭用户
    TD+CMMB手机电视业务正式商用
    “力拓案”开庭
    产业动态
    京城3月楼市再现小阳春
    力拓示好 今年将投4亿在华买设备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长协体系风雨飘摇
    中国钢企谋破题路径
    2010-03-23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朱宇琛 ○编辑 阮奇

      ⊙记者 朱宇琛 ○编辑 阮奇

      

      今年铁矿石谈判的焦点果然最终落在延续四十年的长协体系是否能够存续的问题上来了。

      根据外媒报道,全球矿商和日本钢铁制造商已达成初步协议,拟以与现货市场挂钩的短期合约,取代有着40年历史、基于年度合同和冗长谈判的铁矿石定价体系。

      截至发稿,中钢协秘书长单尚华的电话始终无法接通,钢协也没有给出任何回复。一位资深钢铁专家表示,钢铁企业不进行走出去的战略大调整和发展模式创新将没有出路。

      

      长协体制行将不保

      昨天,英国《金融时报》报道,全球矿商和日本钢铁制造商已达成初步协议,拟以与现货市场挂钩的短期合约,取代有着40年历史、基于年度合同和冗长谈判的铁矿石定价体系。

      这一初步协议发出了迄今为止最清晰的信号,表明在矿商要求变革的压力下,传统的铁矿石年度谈判制度行将消亡。

      “具体的谈判进度我不了解,但基本可以肯定的是,今年矿山对华的矿石供应量一定会少于去年,包括长协和现货。因此,今年部分钢厂因为矿石原料不足而被迫限产的可能性不是没有。”一位与矿山方面有直接业务往来的铁矿石贸易人士告诉本报记者。

      本报此前曾报道,进入2010年后,三大矿惜售意图越发明显。巴西淡水河谷已经以发函形式通知国内主要钢厂,称将不再续签新增供应的长协合同,仅对少部分2009年长协合同执行情况良好的钢厂继续供应长协矿,而对其他大部分钢厂采取现货机制供应。国内某排名前三的大型钢企也已经无法获得长协价格,正在通过购买现货矿来维持运作。

      

      市场连锁反应

      而尽管矿商还远未与中国和欧洲的钢铁商达成协议,但国内钢厂对于成本上涨的担忧却愈演愈烈。

      目前,品位在63%的印度粉矿矿山报价已经达到了150美元/吨的新高水平,较之去年61.59美元/吨的长协矿首发价涨幅已经超过了100%。在此关头实施现货定价,国内钢厂的成本压力将会急剧增长。在几乎是恐慌的情绪下,钢厂新一轮涨价潮匆忙上演。

      据西本新干线监测数据显示,周一开市,沙钢出厂价迅速上涨250元/吨,中天出厂价上涨240元/吨,永钢出厂价上涨170元/吨,马钢出厂价上涨100元/吨。西本新干线首席分析师认为,从当前的成本预期来看,钢价上涨通道已经基本打开。与此同时,目前已经步入“金三银四”的传统钢材消费旺季,下游需求的跟进能力也在逐步上升。但是,此轮钢价上涨是否能够在下游市场顺利消化成为业界最为担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