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 1:头版
  • 2:焦点
  • 3:要闻
  • 4:产经新闻
  • 5:财经海外
  • 6:观点·专栏
  • 7:公 司
  • 8:公司纵深
  • 9:公司前沿
  • 10:创业板·中小板
  • 11:人物
  • 12:地产投资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机构动向
  • A4:资金观潮
  • A5:市场趋势
  • A6:市场评弹
  • A7:数据说话
  • A8:信息披露
  • B1:披 露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草根”经济学家
  • 耶鲁大学管理学院金融学教授陈志武 二次探底不再 尽快回复市场手段
  •  
    2010年3月24日   按日期查找
    11版:人物 上一版  下一版
     
     
     
       | 11版:人物
    “草根”经济学家
    耶鲁大学管理学院金融学教授陈志武 二次探底不再 尽快回复市场手段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草根”经济学家
    2010-03-24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朱周良 ○编辑 王颖

      ⊙记者 朱周良 ○编辑 王颖

      

      很多接触过陈志武的人都有一个强烈的感受,他是一位真正“老百姓的经济学家”。

      在专业的学术领域,陈志武的成就有目共睹。他曾入选美国《华尔街电讯》评出的“中国十大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学家”,这是一家由“欧元之父”蒙代尔创办的全球媒体机构。在2000年的另一项世界经济学家排名中,陈志武位居第202位。在世界金融学、金融资产定价等领域,陈教授是最具有创造力和最活跃的学者之一。

      1990年获耶鲁大学金融经济学博士学位以来,陈志武先后在威斯康星大学、俄亥俄州立大学、耶鲁等世界一流大学任教,并被北京大学、清华大学、长江商学院等国内著名学术机构聘为特聘教授或访问教授。

      或许是出身革命老区湖南茶陵的关系,陈志武在大学期间就有着“比较高的责任感”,这让他毅然放弃读了7年的计算机专业,转而远赴耶鲁学习经济和金融。“我当时想用书里的方法去研究政治和经济的问题。”对于这个改变了自己一生的决定,陈志武的解释很淡然,但这更凸显了他作为一名经济学者所具备的非同一般的政治经济学视野。

      从小生在平民家庭的成长环境,也使陈志武对“草根阶层”有着特别的关怀。在他2001年开始活跃于国内经济界时,“为民代言”就成了陈志武的追求目标和实践指导。更为重要的是,他也是国内鲜见的“能用现代经济学的源流把事情说得很清楚”的经济学家。

      如果看一看陈教授这几年的著作,你会发现浓重的“百姓气息”,让人有一股想先读为快的冲动。而不是像有些摆在书店橱柜里的所谓经济著作,还没翻开就没了阅读的兴趣。

      《为什么中国人勤劳而不富有》、《24堂财富课——陈志武与女儿谈商业模式》、《金融的逻辑》,等等,再到最新出版的《陈志武说中国经济》。通过一篇篇他自己的写作以及媒体的访谈,陈志武一直在以他独有的通俗路线,分析中国当前社会,探讨中国人的未来,思考和描绘中国的改革方向以及中国人寻求幸福的具体路径。

      对于经受过了金融危机考验的中国经济,陈志武有他独到的观察。他认为,目前在地产、钢铁、航空等领域出现的“国进民退”现象值得关注。如果应对不当,可能“把中国经济和社会带回三十年前”,威胁到好不容易才树立起来的有限契约文化。他担心,如果国进民退的趋势不停止、不逆转,国有经济的亏损会再次大规模出现,银行呆坏账会威胁未来中国的财政状况。

      中小企业也是陈教授最关切的一个群体,因为这是一个对就业至关重要的领域。展望今年全年,陈志武担心,中小企业特别是中小民营企业的生存空间会尤为艰难。“中小企业本来就融资难,一旦货币政策紧缩,它们的融资就更加不成比例地难上加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