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 1:头版
  • 2:焦点
  • 3:要闻
  • 4:产经新闻
  • 5:财经海外
  • 6:观点·专栏
  • 7:公 司
  • 8:公司纵深
  • 9:公司前沿
  • 10:能源前沿
  • 11:调查·产业
  • 12: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机构动向
  • A4:资金观潮
  • A5:市场趋势
  • A6:市场评弹
  • A7:数据说话
  • A8:股指期货
  • B1:披 露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B61:信息披露
  • B62:信息披露
  • B63:信息披露
  • B64:信息披露
  • B65:信息披露
  • B66:信息披露
  • B67:信息披露
  • B68:信息披露
  • 合同能源管理柳暗花明 国务院支持政策即将出台
  • 合同能源管理新政
    催动相关企业新商机
  • 今年中东低价石化品将大举入华 国内石化企业面临严峻挑战
  •  
    2010年3月25日   按日期查找
    10版:能源前沿 上一版  下一版
     
     
     
       | 10版:能源前沿
    合同能源管理柳暗花明 国务院支持政策即将出台
    合同能源管理新政
    催动相关企业新商机
    今年中东低价石化品将大举入华 国内石化企业面临严峻挑战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今年中东低价石化品将大举入华 国内石化企业面临严峻挑战
    2010-03-25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陈其珏 ○编辑 王晓华

      ⊙记者 陈其珏 ○编辑 王晓华

      

      随着中东一批大型石化装置今年起全面投产,当地成本极为低廉的石化品将大举入华。中国石化协会副秘书长冯世良对记者表示,这不仅威胁到国内的中小石化企业,甚至会威胁到国内几大石油巨头的经营。

      冯世良是在中国化工网上周举办的“第三届山东地炼市场与发展峰会”间隙接受本报专访并作如上表态的。

      “以PE(聚乙烯)、PP(聚丙烯)为例,中东此类产品产量未来5年将分别占到全球的20%和13%,运至中国境内,即便加上运费和关税,成本还是比国内同类产品低三分之一,双方竞争不是一个水平级的。”冯世良说。

      据他透露,石化协会为此已在积极研究对策,可能通过与对方合作的方式以“资源换市场”。同时,他建议国内石化企业应和中东“差异化生产”,避免在一些对方占优势的石化品上正面交锋,而可采取收购对方产品作原料并进一步深加工的方式来规避风险。

      对此,中国石化齐鲁石油化工公司总经理常振勇同样深以为忧。他认为,目前欧美、韩日等传统市场已发展得比较成熟、石化品需求增量小、产品档次高,而我国将是中东国家大量过剩石化品的主要目标市场。

      据悉,中东现已是世界乙烯工业投资最集中的地区。资料显示,2008年~2013年,中东地区乙烯产能年均增加近400万吨,到2013年将新增乙烯产能1600万吨/年,约占世界乙烯新增产能的47%,届时全球约90%的乙烯衍生物和70%的丙烯衍生物净出口将来自中东,其中海合会成员国的出口量占中东地区的80%以上。

      “事实上,中东石化品对我国低价抛售的苗头从去年就开始显露。”常振勇表示,“2009年中国聚乙烯、聚丙烯和乙二醇的进口增幅分别达到49%、102%和47%,产品价格普遍低于当期市场价。”

      另据相关部门预测,到2015年,中东地区聚乙烯、乙二醇、聚丙烯、精对苯二甲酸等石化产品对我国的出口量合计将可能达到1682万吨,比2008年增长3.5倍。

      “中东石化品的现金成本不到中国三分之一。”中石化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首席专家舒朝霞指出,中东发展乙烯主要是以当地廉价而丰富的天然气及轻烃为原料,加上与跨国公司合资生产,装置规模普遍较大、技术水平也高,具有明显竞争优势。

      国内研究部门的一项测算显示,2015年国内乙烯装置开工率会降至54%左右,国内46%的乙烯产能将闲置,并可能引发为其提供原料的配套炼油能力约1.5亿吨/年无法正常生产。

      分析人士认为,作为国内最大的乙烯生产商,中国石化化工板块预计会受此冲击,但由于主业炼油板块去年开始扭亏为盈,其总体业绩不会伤筋动骨。而另一大乙烯生产商中国石油的主要利润来自原油开采,化工业务比重小,预计受创也较轻。而两家以PP为主业的上市公司——茂化实华、岳阳兴长则预计会在中东石化品入华后遭遇重大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