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 1:头版
  • 2:焦点
  • 3:要闻
  • 4:产经新闻
  • 5:财经海外
  • 6:观点·专栏
  • 7:公 司
  • 8:公司纵深
  • 9:公司前沿
  • 10:能源前沿
  • 11:调查·产业
  • 12: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机构动向
  • A4:资金观潮
  • A5:市场趋势
  • A6:市场评弹
  • A7:数据说话
  • A8:股指期货
  • B1:披 露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B61:信息披露
  • B62:信息披露
  • B63:信息披露
  • B64:信息披露
  • B65:信息披露
  • B66:信息披露
  • B67:信息披露
  • B68:信息披露
  • 葡降级风波空袭“小牛市” 欧美股市高位震荡
  • 刺激政策,
    退出比推出更难!
  • 美金融改革案分歧中再进一步 大银行积极游说欲给自身减压
  • ■环球速递
  • 惠誉突降葡萄牙评级
    欧元兑美元创10个月新低
  • 美股后市如何演绎
  •  
    2010年3月25日   按日期查找
    5版:财经海外 上一版  下一版
     
     
     
       | 5版:财经海外
    葡降级风波空袭“小牛市” 欧美股市高位震荡
    刺激政策,
    退出比推出更难!
    美金融改革案分歧中再进一步 大银行积极游说欲给自身减压
    ■环球速递
    惠誉突降葡萄牙评级
    欧元兑美元创10个月新低
    美股后市如何演绎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刺激政策,
    退出比推出更难!
    2010-03-25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梁敏 ○编辑 朱贤佳
      全球经济复苏冷热不均

      ⊙记者 梁敏 ○编辑 朱贤佳

      

      随着印度上周五宣布加息,全球范围内新一轮的退出潮流开始涌动。不过,中国有句古话:“上山难,下山更难”,用在经济刺激政策上颇为恰当。现状的确如此,退出要比当时决定出台经济刺激政策还要难。

      去年4月是本轮经济危机周期的转折点,在G20伦敦峰会后,各经济体推出新一轮的经济刺激方案,促使本国经济复苏走向新的轨道。

      一年过去了,G20的经济复苏情况却截然不同:印度和中国是经济复苏的佼佼者。截至2010年3月的财政年度,印度经济增长率为7.2%,预计在4月份开始的2011财政年度,印度经济增长率将达到8.5%。中国成功实现“保八”,经济也在回稳,但通胀压力不及印度。美国今年迄今的经济数据总体不错,但美联储在今年2月突然上调贴现利率测试市场反应,暗示美国经济只是初步回稳,未来表现有待观察。日本和英国的经济是千疮百孔,反“退出”之道而行之,在低息政策下量化宽松再加码,日本央行向市场投放更多资金表明日本正面临巨大的通缩压力。

      2010年6月,G20峰会将在加拿大召开,届时“退出”将成为无法避免的一项议题,在如此情形之下,G20想找到一个退市的“平衡点”怕是很难的。

      其实,具体到单个经济体,对于退出的拿捏也不是那么容易。印度之所以果断作出加息的决定,主要是因为通胀已经达到无法承受的程度——印度2月份指标通胀率接近10%。

      谈及通货膨胀,很多经济学家认为,温和的通胀对经济是有益的,有人甚至指出高通胀的两大好处:一是,价格水平上升有望减低实际工资,从而变相达到促进就业的效果;二是,可以减少债务,以美国为例,1946年美国国债规模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22%,然而经过之后十年平均通胀4%的蚕食后,国债水平大减一半。

      当下,各国在退出上难下决定恐怕更多的是政策风险上的考虑。各国宁愿冒通货膨胀的风险,也不愿过早退出经济刺激政策,显然是不愿意重蹈日本的覆辙。日本过去十年的经验足以说明一切:应对通货紧缩是个十分棘手的问题。相对而言,通货膨胀是一个已知数,有很多可靠的策略来借鉴。

      事实上,“退出”绝不仅代表着艰难的政策抉择,它更是一个积极的信号。对于宏观经济而言,“退出”意味着全球经济复苏进程依然持续,信贷市场正逐步恢复正常。对于诸如笔者这类的普通工薪阶层而言,“退出”可以阻止通胀暗地里蚕食工资的实质价值,换句话说,这相当于涨了工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