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 1:头版
  • 2:焦点
  • 3:要闻
  • 4:产经新闻
  • 5:财经海外
  • 6:观点·专栏
  • 7:公 司
  • 8:公司纵深
  • 9:公司前沿
  • 10:信息披露
  • 11:公司·融资
  • 12:人物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机构动向
  • A4:资金观潮
  • A5:市场趋势
  • A6:市场评弹
  • A7:数据说话
  • A8:一周策略
  • B1:披 露
  • B4:产权信息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B61:信息披露
  • B62:信息披露
  • B63:信息披露
  • B64:信息披露
  • B65:信息披露
  • B66:信息披露
  • B67:信息披露
  • B68:信息披露
  • B69:信息披露
  • B70:信息披露
  • B71:信息披露
  • B72:信息披露
  • B73:信息披露
  • B74:信息披露
  • B75:信息披露
  • B76:信息披露
  • B77:信息披露
  • B78:信息披露
  • B79:信息披露
  • B80:信息披露
  • B81:信息披露
  • B82:信息披露
  • B83:信息披露
  • B84:信息披露
  • B85:信息披露
  • B86:信息披露
  • B87:信息披露
  • B88:信息披露
  • B89:信息披露
  • B90:信息披露
  • B91:信息披露
  • B92:信息披露
  • B93:信息披露
  • B94:信息披露
  • B95:信息披露
  • B96:信息披露
  • B97:信息披露
  • B98:信息披露
  • B99:信息披露
  • B100:信息披露
  • B101:信息披露
  • B102:信息披露
  • B103:信息披露
  • B104:信息披露
  • B105:信息披露
  • B106:信息披露
  • B107:信息披露
  • B108:信息披露
  • B109:信息披露
  • B110:信息披露
  • B111:信息披露
  • B112:信息披露
  • B113:信息披露
  • B114:信息披露
  • B115:信息披露
  • B116:信息披露
  • B117:信息披露
  • B118:信息披露
  • B119:信息披露
  • B120:信息披露
  • B121:信息披露
  • B122:信息披露
  • B123:信息披露
  • B124:信息披露
  • B125:信息披露
  • B126:信息披露
  • B127:信息披露
  • B128:信息披露
  • B129:信息披露
  • B130:信息披露
  • B131:信息披露
  • B132:信息披露
  • B133:信息披露
  • B134:信息披露
  • B135:信息披露
  • B136:信息披露
  • B137:信息披露
  • B138:信息披露
  • B139:信息披露
  • B140:信息披露
  • B141:信息披露
  • B142:信息披露
  • B143:信息披露
  • B144:信息披露
  • B145:信息披露
  • B146:信息披露
  • B147:信息披露
  • B148:信息披露
  • B149:信息披露
  • B150:信息披露
  • B151:信息披露
  • B152:信息披露
  • B153:信息披露
  • B154:信息披露
  • B155:信息披露
  • B156:信息披露
  • B157:信息披露
  • B158:信息披露
  • B159:信息披露
  • B160:信息披露
  • B161:信息披露
  • B162:信息披露
  • B163:信息披露
  • B164:信息披露
  • B165:信息披露
  • B166:信息披露
  • B167:信息披露
  • B168:信息披露
  • B169:信息披露
  • B170:信息披露
  • B171:信息披露
  • B172:信息披露
  • B173:信息披露
  • B174:信息披露
  • B175:信息披露
  • B176:信息披露
  • B177:信息披露
  • B178:信息披露
  • B179:信息披露
  • B180:信息披露
  • B181:信息披露
  • B182:信息披露
  • B183:信息披露
  • B184:信息披露
  • B185:信息披露
  • B186:信息披露
  • B187:信息披露
  • B188:信息披露
  • B189:信息披露
  • B190:信息披露
  • B191:信息披露
  • B192:信息披露
  • B193:信息披露
  • B194:信息披露
  • B195:信息披露
  • B196:信息披露
  • B197:信息披露
  • B198:信息披露
  • B199:信息披露
  • B200:信息披露
  • B201:信息披露
  • B202:信息披露
  • B203:信息披露
  • B204:信息披露
  • B205:信息披露
  • B206:信息披露
  • B207:信息披露
  • B208:信息披露
  • B209:信息披露
  • B210:信息披露
  • B211:信息披露
  • B212:信息披露
  • B213:信息披露
  • B214:信息披露
  • B215:信息披露
  • B216:信息披露
  • B217:信息披露
  • B218:信息披露
  • B219:信息披露
  • B220:信息披露
  • B221:信息披露
  • B222:信息披露
  • B223:信息披露
  • B224:信息披露
  • 期指倒计时催热开户 未来两周或过万
  • 每日关注
  • “撤退令”或意味
    调控“重拳”将至
  • 中国资本市场第33届季度高级研讨会——低碳时代下的中国资本市场
  • cnstock
  • 参与股指期货新规拟出 券商千亿集合理财产品或观望
  • 面对股指长阳仍需留一份谨慎
  •  
    2010年3月30日   按日期查找
    A1版:市 场 上一版  下一版
     
     
     
       | A1版:市 场
    期指倒计时催热开户 未来两周或过万
    每日关注
    “撤退令”或意味
    调控“重拳”将至
    中国资本市场第33届季度高级研讨会——低碳时代下的中国资本市场
    cnstock
    参与股指期货新规拟出 券商千亿集合理财产品或观望
    面对股指长阳仍需留一份谨慎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撤退令”或意味
    调控“重拳”将至
    2010-03-30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金岩石 ○主持 于勇
      金岩石

      ⊙金岩石 ○主持 于勇

      

      房地产就是房地产,是民企还是央企其实并不重要。最近被冠名为央企地产新闻的有二:其一是“央企地王”,其二是“央企退出”,这两条新闻足以说明央企在中国房地产业举足轻重,进入时有王者风范,退出时则令行禁止。

      国资委对78家非房地产业的央企发出了“撤退令”,有人说是迫于舆论压力,有人怀疑央企退而不出。在我看来,若把进入房地产的央企区分为正规军和游击队,16家专业央企是正规军,78家非专业央企是游击队,此时命令游击队撤退可能有两个原因,其一是游击队可能碍事,其二是房地产风险过高,前者为大战前夜的清场,后者为减少伤亡的保护。相比之下,我更倾向于是后者,即房地产市场的政策性风险上升了。2009年,广义货币增长了27.59%,今年央行的货币增速目标为17%,如果没有强有力的政策干预,房价快速上涨的趋势很难遏制,此时此刻,国资委的“撤退令”可能意味着房地产调控的“重拳”将至!

      接下来的问题是:调控政策的重拳将是什么?答案之一是:房地产物业税的开征!

      关于物业税的法理之争各执一词,一时难有定论,我是不赞成开征物业税的。还记得中国改革的一句名言:“发展是硬道理”,其实,“硬道理”就是先不理论,干起来再说,错了再纠正。中国经济决策中不理论就干的事情有很多,也就不在乎又多一个中国特色的物业税。由于各省市地区的情况不同,自上而下“一刀切”的物业税政策很难落实,所以物业税的改革可能会采取自下而上的方式,让地方政府“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阻力小就扩大试点范围,阻力大就宣告失败,另辟蹊径。今日中国,一方面是资产价格的泡沫化,另一方面是贫富悬殊的扩大化,两大不稳定因素目前都被舆论聚焦在城市房价的未来走势之上,所以政府很可能祭出物业税作为稳定房价的杀手锏,这也许才是国资委“撤退令”的政策背景。

      自下而上的物业税改革试点如果开始,对房地产的近期走势将有重大影响,却不会发生一些人担忧的楼市“崩盘”。因为政策调控的目标是“稳定”,在求稳的目标之下,用任何形式的不稳定来化解可能的不稳定,都会被中央政府判定为改革失败。又要重拳打击,又要稳定市场,两难之中如何决策?考验着地方政府的智慧和决断。

      楼市不会暴跌的理由主要有二:第一是因为中国的城市化已经进入了狂飙突进的阶段,第二是因为楼市暴跌的风险甚至比暴涨更高。房价上涨会扩大两极分化从而导致社会不稳,却未必提高资产泡沫破灭的风险。因为,资产泡沫来自于房产的投资性需求,而在中国,投资性购房的主流群体是富人而非低收入群体,富人购房或者是现金付款,或者是优质贷款,所以不会对银行体系带来坏账。特别是由于银行的房产净值贷款(home equity loan)尚未推开,房价上涨的结果不是负债率上升,而是负债率下降,所以用存量房的负债率来衡量资产价格泡沫的风险,房价越涨风险越低,因为房价上涨降低了存量房产的实际负债率。

      资产泡沫破灭的风险并非来自于居民的住宅市场,而主要“潜伏”于地方政府的融资平台。地方政府债台高筑,或者是用存量地产的估值为基础,或者依靠未来的土地出让金来兑付,因此,风险能够“潜伏”的条件之一是房产价格的居高不下。

      重拳求稳定,高价藏风险,物业税的改革试点既要遏制房价的过快上涨,又要防范楼市的恐慌抛售,所以只能是自下而上的“多样化”试点。这时,法理不清的物业税恰恰是一个借口,真能说清楚就不能有“多样化”试点了。这也是中国改革的成功经验:摸着石头过河,稳定是硬道理。 栏目联系方式:yyou2000@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