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焦点
  • 5:产经新闻
  • 6:财经海外
  • 7:观点·专栏
  • 8:公 司
  • 9:公司纵深
  • 10:公司前沿
  • 11:能源前沿
  • 12:上证研究院·金融广角镜
  • A1:市场封面
  • A2:市场新闻
  • A3:机构动向
  • A4:资金观潮
  • A5:市场趋势
  • A6:市场评弹
  • A7:数据说话
  • A8:特别报道
  • B1:披 露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09年换手增六成 偏股基金热衷“短平快”
  • 上海银行关于开展网上银行基金申购费率优惠调整的公告
  • 电话车险等待井喷 平安剑指百亿保费
  • 静候投资时机 次新基金建仓缓慢
  • 担忧资金管理风险 券商对股指期货态度谨慎
  •  
    2010年4月1日   按日期查找
    A3版:机构动向 上一版  下一版
     
     
     
       | A3版:机构动向
    09年换手增六成 偏股基金热衷“短平快”
    上海银行关于开展网上银行基金申购费率优惠调整的公告
    电话车险等待井喷 平安剑指百亿保费
    静候投资时机 次新基金建仓缓慢
    担忧资金管理风险 券商对股指期货态度谨慎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电话车险等待井喷 平安剑指百亿保费
    2010-04-01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黄蕾 ○编辑 陈羽

      ⊙记者 黄蕾 ○编辑 陈羽

      

      2010年的电话车险市场,中国平安将告别千里走单骑。随着12家财险公司电销牌照的相继落袋,业内预计2010年电话车险将呈现井喷之势。

      中国平安距推出国内首个电话车险专属产品已有三年,但在平安集团新渠道发展事业部总经理卢跃看来,这三年来平安一直都是“独行者”。最新数据显示,2009年中国平安电话车险全年完成保费42.5亿元,占市场九成以上江山,可以说是这个市场的寡头垄断者。

      事实上,与中国平安同批或紧随其后拿到电销牌照的财险公司不在少数,但他们却同时选择了远远观望。一家财险公司车险部负责人坦言,“虽然电销业务长远来说是一个盈利点,但前期系统建设耗资巨大。”

      的确,中国平安在电销系统建设上每年耗资数千万,据其内部测算,2008年、2009年的投入成本分别高达4000万元和7000万元。但超乎市场意料的是,虽然投入成本巨大,但在三年后,中国平安电销业务就实现了1.5%的盈利。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电话车险实现盈利的原理是:电话车险所产生的价格差异,是在保证综合成本可控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节省综合费用率,提升综合赔付率空间,从而保证渠道获利。

      三年即能盈利的示范效应,开始让越来越多的财险公司开始发力电话车险市场。据记者了解,大地财险、国寿财险、安邦财险、阳光财险等12家财险公司开始大张旗鼓地挺进电话车险市场,分别在上海、长沙、杭州、威海等地设立了电销中心,大干一场的决心彰显无疑。

      这种百家争鸣的局面,使得电话车险几乎在一夜之间变得家喻户晓。消费者对这个新生的车险投保模式也从最初的怀疑转变为现在的认可,相对于传统渠道,约有15%价格优惠的电销成为了车主投保车险的主流渠道之一。种种迹象表明,2010年电话车险市场可能迎来井喷,步入一个历史性的快车道。

      但就发展阶段而论,目前大部分保险公司的电话车险业务仍处于起步阶段,中国平安“老大”之位短期内难以撼动。以目前超过100%的保费增速来看,2010年中国平安电话车险的保费业绩可达90亿元,而中国平安内部制定的2010年战略目标则直指100亿元。

      但可预见的是,随着更多保险公司的加入,未来的市场竞争将日趋白热化。有业内人士表示,当前,随着各家财险公司的车险产品趋于同质化,如果单靠电话车险15%的优惠价格,根本走不了很远。对于那些刚刚挖到电话车险第一桶金的财险公司来说,如何在新渠道销售中快速提升车险服务,已经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