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产经新闻
  • 5:财经海外
  • 6:观点·专栏
  • 7:公 司
  • 8:公司纵深
  • 9:公司前沿
  • 10:创业板·中小板
  • 11:调查·产业
  • 12:地产投资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动向
  • A4:市场·机构
  • A5:市场·资金
  • A6:市场·观察
  • A7:市场·期货
  • A8:股指期货·融资融券
  • B1:披 露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B61:信息披露
  • B62:信息披露
  • B63:信息披露
  • B64:信息披露
  • B65:信息披露
  • B66:信息披露
  • B67:信息披露
  • B68:信息披露
  • 首份一季度业绩快报出炉
    晋西车轴净利降78.39%
  • 中石油集团
    严控旗下企业投资房地产
  • 或受累重庆今普食品
    上海梅林中止重组
  • 子公司运输船澳洲搁浅 深圳能源未蒙受经济损失
  • 大股东“张榜招贤” 武汉塑料控股权将易主
  • 公司简讯
  • 海宁皮城两套账本起“内讧” 盈利差异最多达33%
  • ST松江
    1250万股折价四成再拍卖
  •  
    2010年4月7日   按日期查找
    7版:公 司 上一版  下一版
     
     
     
       | 7版:公 司
    首份一季度业绩快报出炉
    晋西车轴净利降78.39%
    中石油集团
    严控旗下企业投资房地产
    或受累重庆今普食品
    上海梅林中止重组
    子公司运输船澳洲搁浅 深圳能源未蒙受经济损失
    大股东“张榜招贤” 武汉塑料控股权将易主
    公司简讯
    海宁皮城两套账本起“内讧” 盈利差异最多达33%
    ST松江
    1250万股折价四成再拍卖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海宁皮城两套账本起“内讧” 盈利差异最多达33%
    2010-04-07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赵一蕙 ○编辑 裘海亮
      记者 吴正懿 摄 郭晨凯 制图

      ⊙记者 赵一蕙 ○编辑 裘海亮

      

      搜索关于海宁皮城的研究报告,诸如“市场龙头”、“快速扩张”这样的字眼屡见不鲜,但是,如果上述所有结论所基于的前提受到了拷问——如果公司存在两套不同的财务数据,而且净利润差异幅度最高达到33%,那么这样的结论是否依旧正确并且站得住脚?

      摆在面前的事实就是如此。对于海宁皮城而言,这样两组“不同”的数据正明明白白地“共存”着。同样的一家公司同样会计年度的数据,在不同的渠道披露时却不一致,而且净利润、营业收入等核心数据上差异巨大。

      据内部人士透露,海宁皮城存在“两套财务数据并存”情况。记者通过翻阅公开资料也的确发现,这一差异并非隐于“草蛇灰线”之中,而就存在于海宁皮城的招股说明书和同为上市公司的宏达经编披露的公开资料之内。

      2007年9月30日,宏达经编与海宁皮城(当时公司名为海宁浙江皮革服装城投资开发有限公司)签署增资扩股协议,宏达经编作为新股东以现金认够该次增资的285.65万股的股份,增资完成后,成为海宁皮城持股4.92%的参股股东。宏达经编于当年10月9日披露的对外投资公告显示,截至2006年末,经海宁凯信会计师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审计,海宁皮城资产总额、净资产分别为11.09亿元和1.24亿元,主营业务收入为3.32亿元、净利润为2997万元。

      于是,海宁皮城作为宏达经编的参股公司,其核心财务数据便一直自2007年年报开始出现在宏达经编此后披露的年报之中。宏达经编2007年的年报显示,海宁皮城2007年期末总资产、净资产分别为11.64亿元和3.48亿元,2007年实现营业收入4.28亿元,净利润7288万元。

      但是上述数据对比海宁皮城今年1月披露的招股说明书,却出现很大的差异,尤其是海宁皮城自身在披露上述数据时,均发生了“上浮”,而且这样的情况在两个会计年度之中均有发生。招股说明书显示,海宁皮城2006年、2007年末对应的总资产分别为12.45亿元和13.03亿元,净资产为1.43亿元和3.66亿元。两年的总资产数据较之宏达经编披露的数据均上升了12%,净资产则对应上浮15%和5%。

      更大的偏差则发生在营业收入和净利润上。招股说明书显示,海宁皮城2006年、2007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4.36亿元、6.47亿元,净利润3997万元、8276万元。这一营业收入较之宏达经编披露的数据分别多出了1.04亿元和2.19亿元,正向浮动比例达到31%和51%之多,而净利润分别增加了1000万元和988万元,变动幅度达到33%和13.6%。

      同样的年度,不同情况下披露的数据,营业收入最大的变动幅度竟然能够达到51%,差异额达到2.19亿元,这样的“差异”实在少见。

      即使以海宁皮城招股说明书中的母公司报表数据来看,尽管与宏达经编披露的差异幅度没有合并报表那么大,但几乎所有数据都与宏达经编所披露的不相同,而且两公司披露的2006年资产总额差异额仍然有2100万元。就算宏达经编投资公告中披露的海宁皮城2006年营业收入并未包含其他业务收入由此造成了误差,但两者净利润相差626万元,差异幅度将近21%,这一比例也属异常。

      无论是以合并报表计算,还是以母公司报表计算,海宁皮城与宏达经编在2006年、2007年两年的财务数据披露上的存在明显不同,是摆在纸面上的事实,而海宁皮城高管昨日接受记者采访时对此也作出了回应,称与招股说明书中的财务数据经过审计不同,宏达经编披露的相关数据并未经过审计,因此才会出现上述“两组数据”共存的现象。但事实上,宏达经编披露的海宁皮城2006年的数据是经过审计的,只不过,当初的审计机构不是海宁皮城IPO的审计机构,只有2007年的数据未经审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