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 1:头版
  • 2:焦点
  • 3:要闻
  • 4:产经新闻
  • 5:财经海外
  • 6:观点·专栏
  • 7:公 司
  • 8:信息披露
  • 9:公司纵深
  • 10:公司前沿
  • 11:能源前沿
  • 12: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资金
  • A6:市场·观察
  • A7:市场·期货
  • A8:股指期货·融资融券
  • B1:披 露
  • B4:数据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强震突袭印尼 油料作物减产预期升温
  • 莫要忽略
    复苏中的“美中不足”
  • 冰岛希腊“债情”恶化
    欧元再度承压
  • 美日央行不改维稳
    亚太股市连涨五日
  • 保尔森:
    灵活的汇率制度有利中国
  •  
    2010年4月8日   按日期查找
    5版:财经海外 上一版  下一版
     
     
     
       | 5版:财经海外
    强震突袭印尼 油料作物减产预期升温
    莫要忽略
    复苏中的“美中不足”
    冰岛希腊“债情”恶化
    欧元再度承压
    美日央行不改维稳
    亚太股市连涨五日
    保尔森:
    灵活的汇率制度有利中国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莫要忽略
    复苏中的“美中不足”
    2010-04-08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朱周良 ○编辑 朱贤佳

      ⊙记者 朱周良 ○编辑 朱贤佳

      

      让我想到这个词的,是刚刚在墨西哥坎昆低调谢幕的第12届国际能源论坛。

      如果再晚开两天,这次两年一届的“全球最大能源论坛”,理应能得到更大的媒体曝光和公众关注。经过两天的会议,来自全球60多个石油产销大国的代表就共同维护能源安全及市场稳定达成了一份宣言。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欧佩克提出的70至80美元的油价“完美”区间,得到了不少消费国的认可。

      或许是市场有意作对,“完美油价”话音还未落,国际油价已连拉几根长阳,一举突破了自去年10月以来的盘整箱体,并在本周一冲上86.62美元的17个月收盘新高。

      一般来说,油价大幅飙升会增加企业的生产成本,对经济增长不利。过去几天油价的疯涨势头,完全有理由稍稍打压一下股市。不过,眼下的投资人似乎并不在乎油价完不完美。在油价突破86美元的当天,美股三大指数均被推上反弹以来的新高,道指直指11000点大关。

      油价不“完美”被股市忽略,另一个重要警示指标——美国国债收益率同样失效。近期,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持续高企,并在周一盘中突破关键的4%水平,创一年半新高。

      众所周知,长期国债收益率上升反映了市场对未来加息的预期升温,对股市多数是利空。去年6月美债收益率突破4%时,一度引发股市持续大跌。但这一次,市场的镇定出人意料。

      为何投资人频频对传统的股市风险指标视而不见?答案似乎也应该只有一个,即对经济复苏大趋势的愈发认可。上周发布的美国3月非农就业数据,令投资人追逐所谓高风险资产的胃口大开。澳大利亚央行的连续第五次加息,丝毫没有阻断当地股市攀上雷曼破产以来新高的步伐。

      从大趋势上来看,目前股市仍处在一个宏观经济总体向好的“完美”境况之中。但话又说回来,仍有一些不“完美”的因素真实存在。比如油价,如果这一波的飙升行情让油价重上90甚至是100美元,那么对世界经济特别是复苏更快的新兴经济体可能带来明显的通胀压力;再比如发达国家国债收益率高企,即便这未必意味着实际的违约风险,但由此导致的借贷成本上升,却可能给发达经济体的复苏带来掣肘。

      对于诸如此类的“美中不足”,着眼于经济复苏大局的长线投资人未必会太在意,但完全置之不理或许也并非明智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