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 1:头版
  • 2:焦点
  • 3:要闻
  • 4:产经新闻
  • 5:财经海外
  • 6:观点·专栏
  • 7:公 司
  • 8:信息披露
  • 9:公司纵深
  • 10:公司前沿
  • 11:能源前沿
  • 12: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资金
  • A6:市场·观察
  • A7:市场·期货
  • A8:股指期货·融资融券
  • B1:披 露
  • B4:数据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天津建成国内
    最大股权投资基金
    服务平台
  • 寻觅偿付解压良方 险企另辟再保途径
  • 战略性新兴产业热捧背后寻投资
  • 创业板第三批解禁股 平均年化收益率22.7%
  • 不良贷款“双降”或变“单降” 银行将严控风险
  • 华安指数基金百问百答(23)
  • 上周股票开户数
    环比下滑
  • 进口付汇核销制度改革5月起在七省市试点
  •  
    2010年4月8日   按日期查找
    A2版:市场·新闻 上一版  下一版
     
     
     
       | A2版:市场·新闻
    天津建成国内
    最大股权投资基金
    服务平台
    寻觅偿付解压良方 险企另辟再保途径
    战略性新兴产业热捧背后寻投资
    创业板第三批解禁股 平均年化收益率22.7%
    不良贷款“双降”或变“单降” 银行将严控风险
    华安指数基金百问百答(23)
    上周股票开户数
    环比下滑
    进口付汇核销制度改革5月起在七省市试点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战略性新兴产业热捧背后寻投资
    2010-04-08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屈红燕 刘雨峰 ○编辑 颜剑

      ⊙记者 屈红燕 刘雨峰

      ○编辑 颜剑

      

      战略性新兴产业正被赋予向中国经济注入新动力的重大使命。

      温家宝总理在4月1日出版的《求是》杂志上撰文指出,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新兴科技和新兴产业的深度融合,既代表着科技创新的方向,也代表着产业发展的方向,完全可能推动新一轮产业革命。

      如何循着产业发展主线,深度挖掘上市公司,已成为贯穿未来几年投资主线的关键问题。在此背景下,我们邀请了新同方董事长刘迅、金中和执行总监曾军、景良能量总经理廖黎辉和华泰联合证券研究所副所长刘湘宁,共同探讨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的话题。

      

      如何看待高估值

      主持人:新兴产业有着非线性增长的特点,您觉得应该如何估值?目前,您比较看好哪几个战略性新兴行业,原因是什么?

      刘迅:估值当然是重要的,但是应该动态地看,利润、收入增速,甚至市场占有率也是估值非常重要的参数。总的来说,对广大投资者而言,新兴产业是以了解产品和服务入手,能在可预见的将来看到合理估值的前景,才有胜算的机会。

      曾军:新兴产业的股票估值波动较大。当市场较为悲观时,估值水平可能特别低,而氛围较为乐观时,定价又会远超想像。对于新兴产业的股票,我们只对那些能被我们通过定量与定性分析所能掌握的股票进行投资,遵循“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投资理念。

      结合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以及消费升级的趋势,我们看好节能环保、新材料、信息通信、新医药等这些战略性新兴行业。

      廖黎辉:新兴行业有着高增长、高估值的特点,且每年业绩可能并不太稳定,因此我认为应该从相对估值去判断,而非绝对估值。我觉得具体估值方法可以用PEG方法,以一个三到五年的复合增长率去判断,如果复合增长率大于静态PE,那这个股票可能具有一定投资价值;如果低于静态PE,那就需要谨慎。

      我个人比较看好新能源、节能环保和电动汽车,因为这三个行业受政策的支持力度可能更大,“低碳”也是十二五规划中一个比较紧迫的课题。

      刘湘宁:毫无疑问,处于成长期公司就应该享受更高的估值。一般来说,我们认为PE水平应该与公司未来三年的盈利复合增长率相对应,或可参照PEG=1的衡量标准。此外,我们还需要明确的是新兴行业的未来市场规模有多大,该公司的市场份额有多少提升空间,有些公司虽然业绩增速很快,但未来也可能会遇到发展的瓶颈,高速发展之后业绩增速下滑是新兴产业上市公司未来必然面对的问题。

      据我们的投资策略,更看好新能源动力汽车、新材料、节能环保几个板块。

      

      如何控制投资风险

      主持人:您认为对新能源、新材料、信息通信、新医药、生物育种、节能环保和电动汽车等七大战略新兴产业,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投资策略?如何来控制投资风险?

      刘迅:我们认为,投资新兴产业公司要首先弄清楚投资标的,既然是新兴产业,必须是产品和服务有高速成长,不断超出预期的机会。已经形成销售收入的公司价值要远远高于总是寄望于美好未来的;当然,已经带来高收益的新技术、新模式自然会有技术风险、竞争加剧的风险,可以通过配置不同技术路线的公司回避技术风险,也可以通过配置行业前几名来回避团队风险。

      曾军:经济结构性调整以及政策导向转变将给战略性新兴产业带来较好的投资机会。只将市场中能够被我们认识、把握和定量描述的那一部分投资标的纳入我们的投资范围,这或许是投资战略新兴产业股票最有效的策略。

      仓位控制与通过随时关注科技、政策等发展动态遴选个股,这两者都是风险管理的手段,两者并不排斥。

      廖黎辉:我认为投资新兴产业的策略应该是,挑选出行业内的龙头企业,除了挑选龙头企业外,还需要密切关注科技和政策的动态,因为任何一次科技或政策的变更都可能导致新兴产业格局的改变。在风险控制上,也是需要关注科技、政策发展动态,仓位的控制同样非常重要。个人认为新兴产业要适度参与,不能执迷,2000年巴菲特坚决不投资网络科技股,也是基于风险控制的考虑。

      刘湘宁:我们更倾向于选择开始进入“成长初期”的行业,即开始进入产业化运行,这些行业所处的市场容量可以迅速扩大而竞争不激烈。也有些新兴产业的上市公司,行业内的技术路线分歧较大且很不成熟,并尚难以进入产业化的阶段,对于这样的公司我们以关注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