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 1:头版
  • 2:焦点
  • 3:要闻
  • 4:产经新闻
  • 5:财经海外
  • 6:观点·专栏
  • 7:公 司
  • 8:信息披露
  • 9:公司纵深
  • 10:公司前沿
  • 11:能源前沿
  • 12: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资金
  • A6:市场·观察
  • A7:市场·期货
  • A8:股指期货·融资融券
  • B1:披 露
  • B4:数据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天津建成国内
    最大股权投资基金
    服务平台
  • 寻觅偿付解压良方 险企另辟再保途径
  • 战略性新兴产业热捧背后寻投资
  • 创业板第三批解禁股 平均年化收益率22.7%
  • 不良贷款“双降”或变“单降” 银行将严控风险
  • 华安指数基金百问百答(23)
  • 上周股票开户数
    环比下滑
  • 进口付汇核销制度改革5月起在七省市试点
  •  
    2010年4月8日   按日期查找
    A2版:市场·新闻 上一版  下一版
     
     
     
       | A2版:市场·新闻
    天津建成国内
    最大股权投资基金
    服务平台
    寻觅偿付解压良方 险企另辟再保途径
    战略性新兴产业热捧背后寻投资
    创业板第三批解禁股 平均年化收益率22.7%
    不良贷款“双降”或变“单降” 银行将严控风险
    华安指数基金百问百答(23)
    上周股票开户数
    环比下滑
    进口付汇核销制度改革5月起在七省市试点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不良贷款“双降”或变“单降” 银行将严控风险
    2010-04-08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唐真龙 ○编辑 于勇

      ⊙记者 唐真龙 ○编辑 于勇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双降”或将面临较大压力。截至今日,包括四大国有上市银行在内的9家上市银行已经发布了2009年年报,从各家银行年报的数据看,2009年银行业在资产质量方面仍保持“双降”,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占比进一步下降,不过业内人士分析,去年以来的高速信贷扩张为银行业资产质量埋下了隐忧,这种“双降”的局面或将难以为继。

      “对风险的担忧是可以理解的,去年的贷款增长比较快,贷款的总量增加了,对贷款的风险管理的任务就会加重,这也是可以理解的。”交行董事长胡怀邦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胡怀邦坦言,目前银行业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占比都保持在相对较低的水平,甚至与国际上大行相比,中国银行业的不良贷款占比水平都属于较低水平,因此要继续“双降”,确实有压力。

      根据年报数据来看,2009年上市银行不良贷款和不良率保持双降。以四大行为例:工行年报显示,2009年底,工商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下降到884.67亿元,不良率下降到1.54%,而2008年底分别为1044.82亿元和2.29%。建行不良率和不良贷款余额分别降至1.5%和721.6 亿元。截至2009年末中行不良贷款总额为747.18亿元,较年初减少127.72亿元;集团不良贷款率为1.52%,同比下降1.13个百分点。而交行减值贷款余额和比率也呈“双降”。

      “我们预期未来银行业资产质量将会保持‘单降’,即不良贷款余额可能会上升,而不良贷款比率将继续下降。”国泰君安金融业分析师伍永刚表示。造成业内人士担忧银行业不良贷款余额将呈上升趋势的原因有多方面,不过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在去年以来的高速信贷扩张中,大部分银行对于地方融资平台的贷款投放存在的隐忧。根据各家银行披露的数据,依据广泛意义上的地方政府融资的统计,工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为7200亿,不良率0.03%。按照央行口径,建行去年新增政府融资平台贷款2679亿元;按照建行自己统计,去年新增1374亿,总额是2843亿元。中行年报披露,中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余额占总贷款的8.6%。交行境内行政府融资平台的不良贷款余额为2.17亿元,占比仅为0.07%。

      胡怀邦表示,虽然银行在资产质量管理方面会面临压力,但这并不意味着经历了去年贷款的高速增长之后就将出现新一轮银行不良贷款的大幅反弹,“这种情况发生的机率是非常小的。”他表示。而伍永刚也表示,短期内银行业资产质量面临的风险不会给其经营带来较大压力。

      面对可能的风险,商业银行也主动加大了风险管理的力度。“我们将进一步完善风险管理的体制、机制,下一步牛锡明行长将亲自担任风险管理委员会的主任,针对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这三大风险分别成立风险管理的分委员会,由相关分管行领导分别担任这些委员会的负责人。”胡怀邦表示。记者了解到,今年银监会将对相关银行实施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组织验收,“通过达标,我们风险管理的流程、制度都将进一步提升。”记者从其他商业银行了解到,对于银监会关注的风险点,商业银行目前也正按照银监会的要求进行压力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