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 1:头版
  • 2:焦点
  • 3:要闻
  • 4:产经新闻
  • 5:财经海外
  • 6:观点·专栏
  • 7:公 司
  • 8:信息披露
  • 9:公司纵深
  • 10:公司前沿
  • 11:能源前沿
  • 12: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资金
  • A6:市场·观察
  • A7:市场·期货
  • A8:股指期货·融资融券
  • B1:披 露
  • B4:数据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看高铜价的理由
  • 上期所完成BPR工程
    全面推行流程管理
  • 螺线:向上突破时间窗口仍不能确定
  • ■实用数据
  • 强手游戏 超高价股层出不穷
  • 机构布局权重股筹码,期指初期影响有限
  • “2010中国塑料产业大会”
    五月在杭州举办
  • 需求与成本双轮驱动
    钢材期货三连阳
  • 烟台万华(600309)
    产能扩张 未来增长确定
  •  
    2010年4月8日   按日期查找
    A7版:市场·期货 上一版  下一版
     
     
     
       | A7版:市场·期货
    看高铜价的理由
    上期所完成BPR工程
    全面推行流程管理
    螺线:向上突破时间窗口仍不能确定
    ■实用数据
    强手游戏 超高价股层出不穷
    机构布局权重股筹码,期指初期影响有限
    “2010中国塑料产业大会”
    五月在杭州举办
    需求与成本双轮驱动
    钢材期货三连阳
    烟台万华(600309)
    产能扩张 未来增长确定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机构布局权重股筹码,期指初期影响有限
    2010-04-08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新湖期货研究所 刘翼然

      ⊙新湖期货研究所 刘翼然

      股指期货行将在万众瞩目下登上历史舞台,开创中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的新纪元。股指期货推出后,对中国资本市场的影响到底有多大,未来A股市场走势将何去何从,这些都是当前各方讨论最多的话题之一,也是投资者最为关心的焦点所在。

      回顾来看,A股节后延续牛皮市行情,沪指在3000点上方盘整多日,虽不乏概念炒作(区域振兴、低碳经济等),但股指上冲显然动力不足,缺乏量能支持。究其原因,一是宏观基本面并无实质性改观,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投资需求拉升转变为消费需求拉升)的成效还不得而知,加之产能过剩、资产泡沫等问题仍然存在,导致市场缺乏实质性利好支撑;二是市场对政府管理通胀预期的担心,虽然政府一直强调目前谈“退出”政策还为时尚早,但央行一系列的管理市场流动性举措,伴随着二季度加息的言论,使得投资者一直保持谨慎态度,不敢在加息消息落地前大举入市建仓。另外最为重要的一点,近期一系列的“重磅炸弹”接连引爆,先是融资融券业务已经展开,股指期货即将于4月16日正式登陆中金所,新业务模式、新金融产品的推出对资本市场的冲击到底有多大,身处其中的投资者似乎格外冷静与谨慎,在此敏感时期不愿为博取超额收益而承受过多的风险。

      事实上,股指期货对股票现货市场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主要体现在其对权重股(标的股指样本股)走势的影响上。统计数据显示,在发达经济体推出股指期货后的十年左右时间里,标的股指样本股的涨幅远远大于非样本股。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观点有:股指期货推出后,大批资金进场参与期现套利交易,期现套利中现货头寸往往选取权重股组合来拟合标的股指的走势,巨量套利资金频繁炒作权重股必然推动其长期走强。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股指期货助推权重股这一海外经验对于我们来说仍然只是个远期行情。一方面,股指期货推出初期,参与期现套利的资金不会很大,而权重股的拉升往往需要巨量资金;另一方面,机构投资者(基金、券商等)掌控着权重股九成以上的筹码,而机构投资者往往都是理性的市场参与者,加之其参与股指期货的制度安排还未最终出台,因此预计机构投资者炒作权重股的可能性不大。

      我们认为,在股指期货上市初期,权重股或因市场噪声因素而产生明显的波动,从而带动大盘随之剧烈震荡,摆脱当前的牛皮市行情,而后随着各种预期的兑现,股指现货再次回到自身的波动趋势当中,伴随着各种政策的出台和概念的炒作宽幅震荡。由于股指期货推出初期市场规模与股票现货市场存在一定差距,预计对A股短期走势的影响不会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