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产经新闻
  • 5:财经海外
  • 6:观点·专栏
  • 7:公 司
  • 8:公司纵深
  • 9:公司前沿
  • 10:公司·融资
  • 11:信息披露
  • 12:人物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资金
  • A6:市场·观察
  • A7:市场·期货
  • A8:股指期货·融资融券
  • B1:披 露
  • B4:产权信息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B61:信息披露
  • B62:信息披露
  • B63:信息披露
  • B64:信息披露
  • B65:信息披露
  • B66:信息披露
  • B67:信息披露
  • B68:信息披露
  • 央行“维稳”市场利率
    一年央票缩量发行
  • 资金流入两类个股
  • 资金依旧充裕 利率走势平稳
  • 新品超市
  • 融资融券“冰火两重天”
  • 复苏预期升温 新兴市场股基吸金攀至六个月新高
  • 外贸六年来首现逆差
    人民币顺势回调
  • 升值预期或助涨债市
  •  
    2010年4月13日   按日期查找
    A5版:市场·资金 上一版  下一版
     
     
     
       | A5版:市场·资金
    央行“维稳”市场利率
    一年央票缩量发行
    资金流入两类个股
    资金依旧充裕 利率走势平稳
    新品超市
    融资融券“冰火两重天”
    复苏预期升温 新兴市场股基吸金攀至六个月新高
    外贸六年来首现逆差
    人民币顺势回调
    升值预期或助涨债市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融资融券“冰火两重天”
    2010-04-13       来源:上海证券报      

      上海中大经济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戎如香博士

      

      为了缓解过山车似的单边市行情给中国股市带来的极大危害,理论界强烈呼吁推出融资融券,希望通过其做空功能使严重高估的股价向合理水平调整,促进股市的健康发展,为此,融资融券被寄予厚望。2010年3月31日,融资融券终于正式启动,至今已历经了7个交易日,这七个交易日的实际情况为:3月31日融资交易582万,4月9日净增加2000万,日均新增700万;3月31日融券交易2.4万,4月9日净增加87元,日均新增1457元;“融资余额/融券余额”由3月31日的241扩大至4月9日的4968,融资热火朝天,融券则日渐清淡,做多做空真乃“冰火两重天”。笔者拟对此作一番梳理,以探究这一“存在”的“合理性”。

      一、融资为什么“热”?

      融资费率高达7.86%,但投资者仍踊跃参与,对后市的乐观无疑是最重要的推手:1.对我国经济持续繁荣的信心,3月采购经理人指数55.2%,已连续13个月处于扩张区间,经济增长前景喜人;2.负利率时代来临,4万亿投资计划催生了严重的通货膨胀预期,2月份消费物价指数同比上升2.7%,一年期实际利率-0.45%,据调查3月份一年期实际利率-0.15%,负利率将促使储蓄资金向股市分流,短期内高通胀预期难以消除,股市震荡向上的格局将会延续;3.房产资金的流入,两会闭幕未能立即扭转房产市场的畸形态势,房价在怨声载道中继续上扬,恐慌性购房潮涌现,房产投机客们趁机获利抽逃,部分资金将流向股市;4.股指期货的推出,国际新兴市场推出股指期货的历史实践表明,股指呈先涨后跌,这更坚定了投资者对短期内股指上涨的信心。

      二、融券为什么“冷”?

      融券业务日渐清淡的原因在于:1.强烈的看涨预期,做空者缺乏安全感,即使进入,也匆匆选择买券平仓;2.试点阶段券商用自有证券供融券,券商若将自有高估的股票供融券之用,则等于将未来股价下跌的损失揽入囊中,与其如此,还不如现在自行卖出来得划算,所以,券商自然会减少标的证券的供应,并倾向于提供上涨可能性大的股票;3.长期投资者缺乏,国外融券的标的证券主要来自长期投资者,而不仅仅是屈指可数的几家证券公司(且我国券商的投机性较强,长期持股的行为和动机均不显著),长期投资者乐于提供证券,融券“货源”足。

      三、融资融券何去何从?

      股指期货即将推出,融资融券将何去何从?国际经验表明,融资融券交易活跃,并不会因股指期货的推出而退出。融资融券推出伊始,融券“冷”有其合理性,做空多寡并不是评判融资融券成败的标准,同理,是不是敢于做空也不是评判投资者是否成熟和理性的标准。事实上,融资交易相对活跃有着广泛的市场证据:欧美市场融资成交额占股市成交量的18%~20%,台湾有时甚至达40%。融资交易对于发掘市场机会、提高定价效率和促进信息的快速传递都有积极作用。

      因此,请用一颗平常心来看待融资“热”、融券“冷”的局面,市场自有其运行规律。从长远看,随着我国融资融券成本的降低,可供选择的标的证券的增多,融资融券将会不断发展。需要补充说明的是,做空机制决不是市场理性和投资者理性的担保人。拥有高度发达和相对健全的做空机制的欧美市场也难免时常上演“疯狂”、“惊恐”和“崩溃”的循环。(CIS)

      中大期货杯首届期股组合投资锦标赛

      www.zdqh.com/qgds www.cnstock.com

      咨询热线:400-8810-999 021-61096962

      学术支持:上海中大经济研究院 浙江财经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