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产经新闻
  • 5:财经海外
  • 6:观点·专栏
  • 7:公 司
  • 8:公司纵深
  • 9:公司前沿
  • 10:公司·融资
  • 11:信息披露
  • 12:人物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资金
  • A6:市场·观察
  • A7:市场·期货
  • A8:股指期货·融资融券
  • B1:披 露
  • B4:产权信息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B61:信息披露
  • B62:信息披露
  • B63:信息披露
  • B64:信息披露
  • B65:信息披露
  • B66:信息披露
  • B67:信息披露
  • B68:信息披露
  • 上证企债30指数,良好的债券ETF投资标的
  • 融资融券系列之十五:融资融券交易的信息披露
  • 上海安诺其纺织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
    并在创业板上市网上定价发行摇号中签结果公告
  • 今日停牌公告
  • 信息披露导读
  • 关于支付2008年记账式(五期)
    国债利息有关事项的通知
  • 沪深上市公司2009年度主要财务数据和指标
  • 关于2010年宁波杉杉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债券上市交易的公告
  • 关于2010年记账式附息(八期)
    国债上市交易的通知
  •  
    2010年4月13日   按日期查找
    B1版:披 露 上一版  下一版
     
     
     
       | B1版:披 露
    上证企债30指数,良好的债券ETF投资标的
    融资融券系列之十五:融资融券交易的信息披露
    上海安诺其纺织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
    并在创业板上市网上定价发行摇号中签结果公告
    今日停牌公告
    信息披露导读
    关于支付2008年记账式(五期)
    国债利息有关事项的通知
    沪深上市公司2009年度主要财务数据和指标
    关于2010年宁波杉杉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债券上市交易的公告
    关于2010年记账式附息(八期)
    国债上市交易的通知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上证企债30指数,良好的债券ETF投资标的
    2010-04-13       来源:上海证券报      

      【“上交所投资者教育专栏”】

      上海证券交易所和中证指数有限公司于2010年1月4日正式发布我国内地市场首只实时成份债券指数—上证企债30指数,指数简称沪企债30,指数代码000061。至3月末,上证企债30指数表现突出,涨幅近4.0%,较大幅度超过上证企债指数3.6%的涨幅和上证国债指数1.6%的涨幅。同期,上证指数下跌5.12%,沪深300指数下跌6.43%。2009年,中证全债指数下跌1.39%,在经历一年的沉闷之后债券市场正在悄悄地发生改变。

      2009年内地市场共发行证券投资基金118只,其中指数型基金最受欢迎,共计发行29只基金,合计规模达1426亿元,而债券基金仅20只,规模658亿元。进入2010年,在基金产品报批通道由3个增至5个,且债券产品通道单列的情况下,许多产品设计者把目光投向了债券指数产品。上证企债30指数应运而生,为债券指数基金、债券ETF等债券产品提供了良好的投资标的。

      一、债券市场发展需要企业债成份指数

      2007以来,上交所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呈现出良好局面。2007年到2009年,包括公司债、分离债在内的新上市企业债券数量分别为10、30和85只,融资规模分别为221亿、1001亿和1435亿元。期间,上证企债指数历年涨幅分别为-5.48%、17.08%、0.69%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企业债券的数量和规模有了较大的增长,截至2009年末,上交所存量企业债券共183只,总规模3866亿元。在规模快速增长的同时,企业债券市场的流动性也逐渐提高。2007年到2009年,上交所企业债券交易额从184亿元增加到1003亿元,增长4.5倍,日均成交超过4亿元。

      尽管与国内股票市场和国际债券市场尚难比拟,但我国债券市场的发展速度和广阔空间,决定了债券投资的巨大潜力。事实上,近年来企业债市场的发展已经为债券投资产品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基础。据了解,目前大多数债券基金主要投资对象是企业债券。因此,编制代表性强的成份债指数,为债券产品提供投资标的,具有现实和深远的意义。

      再者,与股票市场不同,企业债市场流动性差异明显,集中度较高。2008年上海市场成交额前10名企业债的成交额总和占市场比例达72%,2009年该比例也达到53%。可见,企业债市场的变动往往由少部分流动性强的债券来反映和决定,因此需要编制由少量样本代表市场的成份债指数。

      二、债券ETF等指数产品的发展需要成份债券指数

      BGI在2002年推出了首只债券ETF,发展至今,BGI债券ETF总规模增长了10多倍,发展可谓迅猛。从各产品的运作来看,虽然跟踪标的指数多为全样本指数,但跟踪方式却多为抽样复制,即以少量的样本来跟踪大样本的总指数。

      国内债券指数化产品发展较为滞后,至今尚无真正意义上的的债券指数化产品,这既有债券市场本身发展状况的原因,也与缺乏可投资性指数有关。目前,国内的债券指数多为收盘指数,即盘后发布一个点位,这对运作真正意义上的ETF产品来说显得较为不便。而当前实时计算发布的指数则只有交易所市场的债券指数,且大多为全样本指数,即反映某一信用类别全体的债券指数,在债券交易集中度较高的现状下,需要推出以少量样本代表整体的成份债券指数。对于在交易所交易的债券品种来说,最具条件的是企业债指数,一是发展较快,规模和流动性较好,二是市场集中度较高,部分样本可以代表市场整体状况,三是企业债的交易机制更加适应ETF运作。

      三、上证企债30指数编制技术特点适应债券ETF要求

      上证企债30指数是从上海证券交易所市场挑选30只质地好、规模大、流动性强的企业债券组成样本。针对债券ETF产品标的要求,上证企债30指数在指数规则设计方面有如下特点:

      首先,该指数将入选样本的流动性放在第一位。具体做法是:在样本空间中,首先计算考查区间内日成交金额的中位数,然后将中位数位于后50%的样本剔除;接下来对剩余样本按成交金额、交易天数、发行规模综合排名,选取排名前30位的样本作为指数样本。因此,只有在考查期内交易持续活跃的样本才有可能入选,仅靠少数交易日放量的样本则无法入选。其次,为降低个别发行量大的样本对指数的影响,该指数实施了权重限制规则。由于该指数的样本数量较少,个别规模较大的债券在指数中占比较大,如08石化债的发行规模为300亿元,占到该指数全部样本发行规模比重26%,如果不进行权重限制,则该券的涨跌将对指数的走势影响很大。第三,为获取市场平均收益,该指数还实施了久期匹配规则,使成份企债指数与上证企债指数的久期偏离度不超过10%,此举相当于用较少的样本复制了全市场的风险收益水平。第四,为便于产品跟踪,该指数样本数量固定为30只。

      在交易所市场的全部企业债券指数中,目前只有上证企债30指数对样本的信用级别要求较高,并实施了权重限制和久期匹配技术。

      四、上证企债30指数运行表现反映出了良好的ETF标的特征

      1、上证企债30指数市场代表性较好

      2009年初,沪市存量企业债券总数为98只,规模为2431亿元,上证企债30指数合计规模1264亿元,占市场比例为52%。2009年沪市企债迅速增长,至年末总数增至183只,总规模增至3866亿元,上证企债30指数的规模略有减少,占市场比例为29%,远远超出其数量占比。

      成交金额方面,2009年上证企债30指数总成交金额近600亿元,占沪市全部企业债券总成交金额的60%,该比例远大于其规模占比,表明上证企债30指数代表了沪市的大部分流动性。

      券种方面,上证企债30指数的样本成份券包含传统企业债券、公司债券,以及分离交易可转换债券。历史样本数据显示,传统企业债券的数量和规模有较大幅度减少,公司债券的数量和规模则有较多增加;AAA级债券的规模和数量有所减少,AA及AA+级别的则有所增加。最新样本数据显示,企业债、公司债和分离债的只数分别为2、15、13,AAA级债券的只数为14只,AA及AA+债券只数为16只。该指数券种结构的变化与交易所债券市场的结构变化是相一致的。

      2、上证企债30指数久期较好地匹配市场久期

      数据显示,2009年以来,上证企债30指数久期最高为5.71,最低为4.56,与市场(上证企债指数)久期的偏差绝对值最大为10%,最小为0.6%,平均为6%,较好地匹配了市场的久期。从偏离的方向来看,2009年以来均为负偏,即企债30指数的组合久期较市场平均久期要低,这与2009年债券投资主流资金配置方向是相吻合的,这也是该指数能战胜市场组合的主要原因之一。

      3、上证企债30指数收益率较好

      我们对沪深市场主要企业债券指数的走势进行了比较。数据显示,企债30指数2009年度收益为0.63%,与上证企债指数收益较为接近;2010年以来至3月末,该指数收益率达到了3.93%,超出同期上证企债指数的收益30BP以上,超出沪公司债指数、沪分离债指数收益分别为15BP、44BP。由此不难看出,成份债券指数的优势较为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