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产经新闻
  • 5:财经海外
  • 6:观点·专栏
  • 7:公 司
  • 8:公司纵深
  • 9:公司前沿
  • 10:公司·融资
  • 11:信息披露
  • 12:人物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资金
  • A6:市场·观察
  • A7:市场·期货
  • A8:股指期货·融资融券
  • B1:披 露
  • B4:产权信息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B61:信息披露
  • B62:信息披露
  • B63:信息披露
  • B64:信息披露
  • B65:信息披露
  • B66:信息披露
  • B67:信息披露
  • B68:信息披露
  • 单靠人民币升值无法解决中美贸易失衡
  • 李毅中:继续实施鼓励消费政策
  • 刘明康:银行融资不能全靠资本市场
  • M2回落至22.5% 近期上调存准率可能性降低
  • 非美元货币贬值
    一季度外储增长环比大减
  • 山东金创IPO被否 6公司周五上会
  • 国药集团添丁 央企数减至126家
  • 节能减排纳入央企负责人业绩考核体系
  • 双管齐下 国土部整治房地产用地
  • “千万”要理财:
    富国推出国内首只通胀主题基金
  •  
    2010年4月13日   按日期查找
    2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 2版:要闻
    单靠人民币升值无法解决中美贸易失衡
    李毅中:继续实施鼓励消费政策
    刘明康:银行融资不能全靠资本市场
    M2回落至22.5% 近期上调存准率可能性降低
    非美元货币贬值
    一季度外储增长环比大减
    山东金创IPO被否 6公司周五上会
    国药集团添丁 央企数减至126家
    节能减排纳入央企负责人业绩考核体系
    双管齐下 国土部整治房地产用地
    “千万”要理财:
    富国推出国内首只通胀主题基金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M2回落至22.5% 近期上调存准率可能性降低
    2010-04-13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苗燕 但有为 ○编辑 刘玉凤

      ⊙记者 苗燕 但有为 ○编辑 刘玉凤

      

      在央行灵活运用存款准备金率和央票等数量型工具的影响下,及信贷调控政策的力度加大,3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回落。央行12日公布的数据显示,M2同比增长22.5%,较上月下降3.03个百分点。正在向着17%的调控目标有序回落。此外,狭义货币供应量M1同比增长29.94%,也较上月下降5.05个百分点。M2、M1之间“倒剪刀差”缩小为7.44个百分点,较上月继续缩窄。

      业内人士认为,随着M1、M2的逐渐回落,银行体系的流动性也将回归到一个较为合理充裕的水平。再加上贷款数据回落、公开市场操作力度加强、新增外汇占款不高,近期调整存款准备金率的可能性下降。

      有观点认为,作为二季度开始的月份,此前压制的信贷需求会有小范围的集中释放,4月份的新增贷款可能出现一个小高潮。因此市场担心央行会出于考虑控制流动性而再度采取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措施。

      对此,交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数量型工具未来肯定是主角,包括央行的票据,包括存款准备金率。但存款准备金率目前水平比较高,部分商业银行已经出现了资金困难,如果继续调整,这些银行的流动性可能会非常紧张,就会有流动性风险。所以,他认为央票的空间更大一些,而存款准备金率还需要适当谨慎。

      有业内人士表示,今年央行选择在1、2月份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主要是为了对冲较快增加的外汇占款。央行的数据显示,今年1月份,外汇占款增加额达到2981.67亿元,到3月末,外汇贷款又增加了4496.47亿元。央行目前尚未公布3月份当月的外汇占款增加数字,但据预测,3月份较2月份有较大幅度的下降。因此,央行短期内对冲外汇占款的压力亦有所下降,存款准备金率工具短期内使用的可能性有所降低。但外汇占款的变化情况仍需密切关注,不排除未来准备金率仍然有可能继续上调0.5-1个百分点。

      而对于利率工具的使用,建设银行高级研究员赵庆明认为,考虑到负利率不必然导致加息,加息对抑制投资作用有限和加息可能导致海外资金加速流入等因素,央行可能继续对加息保持谨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也持利率调整的空间较小的观点,他认为即使今年年终物价有所上升,一方面有升值压力,同时国外利率一直比较低,加息空间也会比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