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产经新闻
  • 5:财经海外
  • 6:观点·专栏
  • 7:公 司
  • 8:公司纵深
  • 9:公司前沿
  • 10:公司·融资
  • 11:信息披露
  • 12:人物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资金
  • A6:市场·观察
  • A7:市场·期货
  • A8:股指期货·融资融券
  • B1:披 露
  • B4:产权信息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B61:信息披露
  • B62:信息披露
  • B63:信息披露
  • B64:信息披露
  • B65:信息披露
  • B66:信息披露
  • B67:信息披露
  • B68:信息披露
  • 上海交大金融EMBA项目主任吴国俊 金融是一种“交通工具”
  • 期指将使基金换手率下降
  • 挡不住的热钱
  •  
    2010年4月13日   按日期查找
    12版:人物 上一版  下一版
     
     
     
       | 12版:人物
    上海交大金融EMBA项目主任吴国俊 金融是一种“交通工具”
    期指将使基金换手率下降
    挡不住的热钱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上海交大金融EMBA项目主任吴国俊 金融是一种“交通工具”
    2010-04-13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唐真龙 ○编辑 王颖

      “为什么要有金融?” 对于这位在金融领域浸淫了20多年的斯坦福大学金融学博士、休斯敦大学鲍尔商学院的终身教授来说,这个问题无异于“为什么要有空气”。在他看来,金融使资金跨越时间和空间,如果拿交通工具来作比喻,美国目前的金融水平相当于“坐飞机”,而中国还停留在“开汽车”的阶段,对于中国来说,在接下来的几十年中,金融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记者 唐真龙 ○编辑 王颖

      吴国俊,这位温文尔雅、风度翩翩的留美归国教授,有着长长的头衔——斯坦福大学金融学博士、休斯敦大学鲍尔商学院的终身教授、上海交大中国金融研究院副院长、上海交大上海高级金融学院特聘教授、金融EMBA项目主任……头衔代表他的荣誉和成就,亦代表他的人生轨迹。

      时光倒流20年,作为交大安泰管理学院第一届毕业生,吴国俊以优异的成绩结束了自己的大学生涯。在当时情况下,工作还是采用分配制,他很幸运地被分到上海市人民政府,在当时刚刚成立的上海市外国投资工作委员会任职。

      那时上海吸引外资的形势非常严峻,在上海搞一个项目,要盖148个图章,办事程序也极不透明,外商反应尤为强烈。为此,“一个机构、一个窗口、一个图章”的外国投资工作委员会在高层亲自督办下开设了。委员会在1988年6月10日开始正式对外办公,吴国俊正是首批33个员工中的一名。“那时便开始接触到金融,但慢慢发现自己不喜欢这份工作,我还是希望能在学术上有所作为,”吴国俊表示。半年后,他决定去美国留学。

      在学术的道路上,吴国俊一帆风顺。如今,已经取得休斯敦大学鲍尔商学院终身教授资格的他,正在考虑举家迁回上海。而他做出这个决定,缘于目前上海正在执行的又一项重大国家战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为什么要有金融

      上海淮海路,达通广场,寸土寸金。由上海市政府砸下3.2亿巨资打造的上海交大上海高级金融学院(SAIF)办学大楼就在这里。 20年前,吴国俊从这里迈出了人生的第一步,而今当他再次回到这里,他自己也已经是桃李满天下。

      为了经营好这个SAIF的金融EMBA项目,目前吴国俊将大部分时间花在国内。经常穿梭在中国和美国之间,吴国俊发现两个国家在对金融的认知上有着很大的差别。“比如在美国做研究,没有人会选择该如何发展资本市场这样宏观的题目,他们的研究更注重细节,美国的对冲基金都是靠细节赚钱。”

      令他印象深刻的是,一次在海南参加一个有关金融方面的论坛,在论坛结束之后,一位浙江宁波的民企老板找到他并提了一个问题。这位老板情绪激动地质问吴国俊,“为什么要有金融?你们这些搞金融的净搞一些没用的东西,如果不是美国的金融危机,我们这些出口企业现在的日子就不会这么苦。”这一问题大大出乎吴国俊的意料,“我想在任何一个市场上都不会有人问‘为什么要有金融’这样的问题,”吴国俊告诉记者。在他看来,金融就是一个工具,就像坐飞机时没有人会问为什么要有飞机一样。飞机可能会出问题,需要不断的提高其安全性与其他性能,但不应该怀疑我们需要更好更快的交通工具。

      吴国俊将美国的金融创新形容为“坐飞机”,而中国目前的创新还停留在“开汽车”的水平上。对于此次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世界金融危机,吴国俊认为不能因为危机就否认了金融创新的作用,“开汽车会出车祸,但不能因为这种风险的存在就否认了汽车的作用。”他认为在经历了一次次的经验和教训之后,美国人会把金融衍生品做得更多、更好。对于中国,他认为在今后的几十年中,有着非常美好的发展前景。

      

      谁是“真老虎”?

      20年多年的金融研究工作和长达数年运作基金的金融管理经验,使得吴国俊对货币政策有着敏锐的感知。自年初以来,央行已经相继两次调高了存款准备金率,货币政策的动向牵动着各方神经。

      对于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吴国俊认为上调准备金是央行放出的一只“纸老虎”,但是这只“纸老虎”带来了一个信息——货币政策转向。“因为这一只‘纸老虎’基本不会改变中国市场的流动性。”

      在经历此次国际金融危机之后,目前世界经济正在复苏。中国政府在国际金融危机中采取了较强势的刺激市场措施,包括4万亿政府刺激方案,及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随着2010年的到来,全球经济尤其是中国经济反弹强劲,通胀预期逐渐显现。“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政府尤其是央行在货币政策方面做出调整,采取退市措施是在预料之中的,没有预料到的是措施出台得这么快。”吴国俊表示。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就是把金融机构的一些存款限制在央行,使得市场上可供借贷的资金量减少。经过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中国的存款准备金率从原来的15.5%上升到16.5%,相当于冻结了4000亿人民币。

      “我个人觉得这是一个快动作的退市方法,我相信接下来还会有很多次持续的存款准备金的调整。”吴国俊指出,央行在退出机制中可以采取很多种方法,可以通过加息,但是这就牵涉到对世界其他经济体货币相对汇率的影响。例如人民币与美元,现在人民币对美元相对来说仍然比较坚挺,如果中国加息而美国没有,人民币会更加有吸引力,热钱会进一步流入中国的资本市场。因此与调整准备金率相比,央行会更慎重地选择加息这个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