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金融中心必备要素
——访耶鲁大学管理学院公司治理专家史蒂芬·戴维斯
⊙记者 朱周良 ○编辑 朱贤佳
“这轮金融危机暴露出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企业治理不力带来的严重后果。”耶鲁大学管理学院公司治理专家史蒂芬·戴维斯昨日在接受上海证券报专访时说,“良好的公司治理,是一个国际金融中心不可或缺的元素。”
戴维斯此次来沪是为了出席耶鲁大学主办的“资本市场及公司治理研讨会”,本次会议旨在就如何进行有效的公司治理以及公司治理在环球金融中心扮演的角色等问题进行交流和讨论,吸引了众多来自国内外的交易所代表、监管官员、上市公司老总和民间学者。
公司董事需要真的“懂事”
现为耶鲁管理学院密尔斯坦公司治理与企业绩效研究中心常务董事的戴维斯指出,这轮在美欧银行业发生的危机,部分原因就在于这些银行的董事会没有及时注意到公司运营中的风险。
过去两年,很多美欧的金融机构之所以陷入困境甚至破产,一个重要原因是董事会没有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比如董事会成员并不真正理解公司的业务,或是因为利益冲突而无法完全履行职责。
因此,戴维斯指出,建立独立董事制度至关重要。需要引入一些真正“懂行”的外部人士来出任公司的独董。而且,他认为同一个专家最好不要兼任太多公司的独董,最多也就一两家,这样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这次在上海召开的高规格会议,就是为了强调高标准的公司透明度,让各国监管者互相交流经验。”戴维斯说。除了内地的交易所和监管机构之外,来自巴西、迪拜以及中国香港等地的股市或交易所监管部门代表也参加了这次为期一天的会议。
戴维斯表示,就公司治理方面的惨痛教训而言,美欧国家在经历了危机之后才真正学到。而中国等国家则可以引以为鉴,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避免类似的危机重演。
“很多时候,在其他市场中,公司治理不力会导致危机、丑闻甚至经济衰退的发生。”戴维斯说,“上海正在努力采取正确的措施,在问题发生前就确保公司实行有力的问责制度和很高的透明度。”
高治理标准只会降低成本
提到美国的经验,戴维斯表示,在金融危机后,美国推行的大规模金融监管改革,其中的重要一部分,就是要求上市公司披露更多有关董事会成员的信息,要求公司有更有效和以股东利益为重的董事会。
这轮危机暴露出的一大问题,就是公司治理法规方面的不足。因此,美欧国家纷纷亡羊补牢,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要求上市公司披露更多关于董事会的信息以及给予股东更多监督权力。
在戴维斯看来,追求高治理和信息披露标准的公司,只会令其融资成本大大下降,因为投资人会因为更有信心而热衷购买和长期持有这些公司的股票。反之,那些“神神秘秘”的公司则可能在资本市场遭受冷遇,其融资成本也会因此上升。
比如,巴西的圣保罗交易所就专门设立了一个只吸收高标准治理公司的板块,并且这一板块被证明非常受欢迎,吸引了很多优质企业和大量投资人的追捧。戴维斯认为,这样的做法也可以被其他国家所借鉴。
随着全球交易所竞争的加剧,有一种担忧也随之而生,那就是一些市场可能出于吸引上市公司的目的,刻意降低在公司治理方面的要求。对此,戴维斯认为,这是一大风险,不管是对交易所、公司还是股东而言,都是有害无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