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 1:头版
  • 2:要闻
  • 3:广告
  • 4:财经新闻
  • 5:观点·专栏
  • 6:公司
  • 7:市场
  • 8:市场趋势
  • 9:特别报道
  • 10:特别报道
  • 11:信息披露
  • 12:圆桌
  • 13:专版
  • 14:开市大吉
  • 15: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29:信息披露
  • 30:信息披露
  • 31:信息披露
  • 32:信息披露
  • 33:信息披露
  • 34:信息披露
  • 35:信息披露
  • 36:信息披露
  • 37:信息披露
  • 38:信息披露
  • 39:信息披露
  • 40: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封面文章
  • A4:基金·基金投资
  • A5:基金·基金投资
  • A6:基金·海外
  • A7:基金·私募
  • A8:基金·专版
  • A10: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1: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2:基金·互动
  • A13:基金·晨星排行榜
  • A14:理财·热点
  • A15:理财·案例
  • A16:基金·对话
  • 中美利差扩大掣肘中国加息步伐
  • 朱玉辰:股指期货上市首日赚钱者居多
  • 李稻葵:未来应“宽财政、紧货币”
  • 顺应“调结构”经济态势挖掘高成长公司
  • 期指首日运行平稳 未来机遇挑战并存
  • 成思危:通胀预期已非常明显
  • 股指期货免费开户正式启动
  • 姚景源:CPI控制在3%目标可实现
  • 华安指数基金百问百答(30)
  •  
    2010年4月19日   按日期查找
    2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 2版:要闻
    中美利差扩大掣肘中国加息步伐
    朱玉辰:股指期货上市首日赚钱者居多
    李稻葵:未来应“宽财政、紧货币”
    顺应“调结构”经济态势挖掘高成长公司
    期指首日运行平稳 未来机遇挑战并存
    成思危:通胀预期已非常明显
    股指期货免费开户正式启动
    姚景源:CPI控制在3%目标可实现
    华安指数基金百问百答(30)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中美利差扩大掣肘中国加息步伐
    2010-04-19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史晨昱

      □作者 史晨昱

      作者系

      中国工商银行

      投行部研究中心副主任、

      经济学博士

      刚刚公布的一季度经济数据暗示加息或将延后。其实,盯住美元政策的锚定效应,早已预示了当前中国货币政策的主动性不足,在中美利差不断扩大的大背景下,这着实也掣肘了中国的加息步伐。

      不妨先来观察一下中美利差扩大的变化趋势。次贷危机爆发前,中美货币走势基本上符合利率平价理论对远期汇价走势的预期。2006年中美利差保持在3%左右水平,当年人民币兑美元升值3.28%。此后,中美利差不断收窄。

      但次贷危机引致定量宽松成为货币政策的主旋律,全球主要央行纷纷将基准利率降至1%以下,有的甚至降为零利率。从理论上讲,这些低利率货币都可以成为套利交易货币。从资产组合的角度观察,如果两种货币(如人民币与美元)存在利差,就会引发货币从低利率国家流入高利率国家,并通过换取高利率国家货币进行套利。据此测算,因零息产生的美元套利交易的资金规模目前已高达1万亿-1.5万亿。

      中国目前遭遇的正是这种状况。2007年12月以后,中美利差出现反转。以中国一年期央票利率与LIBOR的美元一年期利率之差衡量,中美利差已从2006年的-3.3%反转并扩大至2010年4月的0.99%。除了资产价格上涨、人民币升值预期会吸引热钱外,中美利差扩大或博取中美利差,也成为导致跨境套利资金流入的重要原因之一。例如,2010年1季度外汇储备新增479亿美元,明显低于同期外汇占款增量1096亿美元,显示有大量流入的跨境资本正滞留金融体系内部。

      另据4月12日的路透报价显示,中国境内掉期市场上隐含的美元一年期利率已高达3.3345%,而目前LIBOR的美元一年期利率仅为0.9361%。这一跨市场套利机会,也吸引更多国内金融机构利用外债指标从境外借入美元,然后在境内拆出以获得高息收益。2009年,外汇贷款增加额陡增至1361亿美元,同比增加56%,同期金融机构的外汇存款增加额仅约为298亿美元,同比仅微增8%。这可能也与套利不无关系。

      可以预期的是,中美利差还将进一步扩大。这是因为,首先是美联储目前缺乏足够的加息动力。由于美国经济缓慢复苏,美联储将可能长期维持低利率政策以刺激经济。目前美国通胀水平较为温和,为美联储提供了相对宽松的利率调控空间。同时,低利率政策客观上也便利了美国财政的低成本融资,并制约美元不会走得太强。因此,美联储维“稳”并非左右为难,而是留有相当余地;其次是目前的通胀压力、负利率现状,都将显著增加中国利率的上行压力,以1年期央票为首的市场利率调整将首当其冲。

      或许,正是目前中美利差扩大趋势难改,如果中国不改变盯住美元政策,央行此时选择加息,不仅会继续扩大中美利差,还将吸引更多跨境套利资金的涌入,并将导致外汇占款增加而影响中国基础货币投放的扩大,这无疑又会增加央行的对冲压力。从这个角度分析,货币政策的主动性不足,掣肘了中国的加息步伐。

      从目前来看,由于跨境资本进行中美利差套利时主要盯住一年期央票利率,所以,4月8日重启三年期央票可以分流一年期央票的回笼压力,放缓未来一年期央票利率的上行压力。这种数量调控方式,也可视为央行在通胀压力与经济复苏脆弱之间的一种权衡。这表明,目前央行的政策目标正从以“回笼流动性”为主转而增加“稳定利率与回笼流动性”并重。但问题是如何疏导外部流动性,这将持续考验金融监管当局的智慧。

      由于过去我们长期依赖于利率导向的调控模式(过于偏重数量型或价格型调控模式),导致缺乏相机抉择的“灵活性”调控手段。例如,采用公开市场业务与准备金政策工具的交替使用来冲抵流动性,但这种政策操作的效果受制于公开市场业务规模、财政赤字承受能力、资本管制程度、微观经济主体的资产调整等外生变量。

      在笔者看来,当前中国货币政策在关注数量型或价格型调控时,还需要搭配“结构型调整”。比如,通过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力度调节流动性的时间结构、通过窗口指导调节流动性在不同产业、不同企业间的分布等,以此打通或拓宽流动性由金融部门向实体部门流动的渠道。由此,为不期而至的利率周期转身做好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