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 1:头版
  • 2:要闻
  • 3:广告
  • 4:财经新闻
  • 5:观点·专栏
  • 6:公司
  • 7:市场
  • 8:市场趋势
  • 9:特别报道
  • 10:特别报道
  • 11:信息披露
  • 12:圆桌
  • 13:专版
  • 14:开市大吉
  • 15: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29:信息披露
  • 30:信息披露
  • 31:信息披露
  • 32:信息披露
  • 33:信息披露
  • 34:信息披露
  • 35:信息披露
  • 36:信息披露
  • 37:信息披露
  • 38:信息披露
  • 39:信息披露
  • 40: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封面文章
  • A4:基金·基金投资
  • A5:基金·基金投资
  • A6:基金·海外
  • A7:基金·私募
  • A8:基金·专版
  • A10: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1: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2:基金·互动
  • A13:基金·晨星排行榜
  • A14:理财·热点
  • A15:理财·案例
  • A16:基金·对话
  • 后危机时代汇率大幅波动酝酿新风险
  • 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真实需求还是危险游戏
  • 可疑的声音 可议的角色
  •  
    2010年4月19日   按日期查找
    15版: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上一版  下一版
     
     
     
       | 15版: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后危机时代汇率大幅波动酝酿新风险
    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真实需求还是危险游戏
    可疑的声音 可议的角色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可疑的声音 可议的角色
    2010-04-19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亚夫

      ⊙亚夫

      

      近日,全球外汇市场出现异动。亚洲一些国家和地区的货币相对于美元有明显升势,而欧系货币相对于美元则表现得十分萎靡。在一股炒作之风即将兴起之际,一些著名的国际金融机构纷纷调升了对亚洲货币的预期,一些评级机构也调高了对亚洲部分国家和地区的债信评级。

      如,4月14日新加坡金管当局宣布允许新元升值。截至该日,新元已升至近20个月来的高点。而亚洲其他国家或地区的货币也有所扬升。如,马来西亚林吉特已升至23个月来的高点,韩元也升至18个月来的高点。一家老牌金融机构称,新加坡元未来或可升值8%。而一家评级机构在本月14日也调高了韩国的债信评级。

      相对于亚洲,欧洲的情况在那些机构眼里,似乎一片暗淡。4月9日,惠誉国际再度下调了对希腊主权信用的评级。这是自去年10月希腊爆发债务危机之后,惠誉国际等评级机构对希腊主权信用的又一次下调。而紧随希腊之后,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爱尔兰等国的主权信用也不被看好,以至欧元和英镑对美元明显呈下滑态势。

      真的是西方不亮东方亮吗?真的是亚洲经济好过欧洲吗?真的是亚洲没有问题、欧美问题一大把吗?没错,从一季度数据看,亚洲的经济复苏确实比较快,部分经济数据也比较好看,但亚洲的经济结构问题缓解了没有呢?好像没有缓解。亚洲部分地区的房地产市场泡沫问题解决了没有呢?好像也没有解决。

      相反,欧美等一些发达国家或次发达国家,除了高债务外,他们的经济水平、科技水平、文化教育水平,老百姓的医疗福利水平与日常生活水平真的有下降吗?真的是一片灰暗吗?好像也不见得。那么,这种把亚洲捧上天,把欧美说得一团糟的做法,其用意又何在呢?很值得一问。

      从亚洲的情况看,之所以一季度出现了较高增长,和区内区外的贸易情况有所变化有关。比如,一季度中国出口增长28.7%,进口增长64.6%,进口增速大大高于出口。而3月份出口增长24.3%,进口增长66%,进出口差距进一步扩大,直至出现了72.4亿美元的逆差,其中逆差主要来自日本、韩国等。这就表明,这些国家或地区明显受惠于中国的刺激措施,但这种措施是不会持久的。

      现在,亚洲的一些小经济体出于防止输入性通胀的考虑,做一些汇率上的安排,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如果就此认为,亚洲的经济已经摆脱了金融危机影响,已经体质健全可以展示一下自己的“肌肉”了,那也太天真了。而为了应对本次金融危机,国际社会释放的大量资金现在正是一个麻烦。特别是“热钱”正在寻找投机市场。目前的亚洲正是一个不错的目标。

      这一点,其实在去年下半年就有了苗头。比如,一些投机资金为了迎合亚洲的“复苏”,不断向亚洲市场集结,把亚洲市场捧热了起来;一些国际知名的投行或金融机构,利用各种“研究”报告和成果,把亚洲的经济、货币、投资市场捧得很高,看得很好,从而为投机亚洲创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在这种情况下,投机者不来亚洲炒一把,那才怪呢。而一季度的数据,正好给了他们理由。因此,一段时间以来,吆喝人民币升值的声音不绝于耳。尤其是境外金融机构或一些外资金融机构的代理人,他们的声音特别响亮。而最近,在看到中方的态度之后,又以迂回的方式,试图通过亚洲其他经济体的货币升值,来对人民币形成倒逼。

      这样做,会有什么结果呢?这里不对未发生的事情做推测。只看看以往的故事,或许会有借鉴。比如,至今让中国投资者痛心的是2007年中国石油的上市。中石油,这家被外国投行称为亚洲最赚钱的公司,当时以每股48.60元的价格在A股市场开盘,一路下跌,到今天还没有爬到其发行价位置,不知让多少人血本无归。而作为上市推荐人和主承销商的某境外知名投行,在当时又是怎么做、怎么说的呢?有兴趣者,不妨自己回头去看一下。

      再如,有报道称,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最近将高盛集团诉上法庭,指控其涉嫌欺诈投资者,造成投资者损失可能超过10亿美元。而高盛集团回应称,这些指控“在法律和事实上都没有依据”。对于这场官司,到底会有什么结果,这里不做讨论。但高盛在希腊债务危机中所扮演的角色,现在已成为投资界关注的话题,这却是事实。

      这些年来,尤其是金融危机以来,中国投资者对所谓国际著名投行以及某些外资金融机构代理人的认识,恐怕要比以前深刻许多。现在,对于他们的预言,能不疑虑吗?对于他们的角色,能不多思量一番吗?恐怕免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