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 1:头版
  • 2:要闻
  • 3:广告
  • 4:财经新闻
  • 5:观点·专栏
  • 6:公司
  • 7:市场
  • 8:市场趋势
  • 9:特别报道
  • 10:特别报道
  • 11:信息披露
  • 12:圆桌
  • 13:专版
  • 14:开市大吉
  • 15: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29:信息披露
  • 30:信息披露
  • 31:信息披露
  • 32:信息披露
  • 33:信息披露
  • 34:信息披露
  • 35:信息披露
  • 36:信息披露
  • 37:信息披露
  • 38:信息披露
  • 39:信息披露
  • 40: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封面文章
  • A4:基金·基金投资
  • A5:基金·基金投资
  • A6:基金·海外
  • A7:基金·私募
  • A8:基金·专版
  • A10: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1: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2:基金·互动
  • A13:基金·晨星排行榜
  • A14:理财·热点
  • A15:理财·案例
  • A16:基金·对话
  • 基金借创新突围“困局”
  •  
    2010年4月19日   按日期查找
    A3版:基金·封面文章 上一版  下一版
     
     
     
       | A3版:基金·封面文章
    基金借创新突围“困局”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基金借创新突围“困局”
    2010-04-19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本报记者 马全胜 孙旭
      漫画 高晓建

      一季度以来,14只具有创新特质的基金产品“驰援”A股市场,占新发基金数量的39%,甚至出现一日四只创新产品齐发的局面。“创新”几乎成为今年基金行业被谈论最多的话题,而股指期货和融资融券业务的正式推出,更进一步打开了基金产品创新的策略空间。

      纵观年内发行的各基金产品,“创新”的份量也越来越重,指数产品风格化、杠杆使用频繁化、QDII出海多元化、ETF及其联接基金大行其道。然而,在这些产品创新的背后,却体现出基金业试图突破产品同质化严重、销售靠天吃饭、行业利润率下降等困境的努力。⊙本报记者 马全胜 孙旭

      多路齐发 创新迭出

      截至4月19日,今年以来共有36只新基金开始发行,其中,32只投向境内市场,4只为QDII,风格化指数产品、带杠杆的分级基金、ETF及其联接基金成为主流。

      此外,境内首只采用LOF模式的QDII基金——国投瑞银全球新兴市场精选股票基金也将于近期发行;海富通基金已在准备发行可同时投资于A股及H股市场的“两栖”QDII产品;华安基金和富时集团也已达成协议,授权开发针对富时100指数的跨境ETF产品……创新基金产品正以前所未有的态势迅速填补着我国各细分市场领域的空白。

      在各类创新产品中,首先,指数基金的风格化渐渐成为一大潮流。无论是日前结束募集的首只行业指数基金——国投瑞银沪深300金融地产指数基金,还是首只A股市场风格指数ETF及其联接基金——华宝兴业上证180价值ETF及其联接基金,或是首只跟踪创新基本面指数的泰达宏利中证财富大盘指数基金,都是在2009年指数基金爆发式发展的基础上开发出来的风格化指数产品。

      “一方面,由于指数基金作为被动性投资产品,标的指数具有较强的排他性,为了避免同质化竞争,基金公司必须积极创新,开发具有不同风格特征的指数产品;另一方面,随着去年指数基金的大扩容,新指数的开发也呈现加速发展和差异化设计的态势;因此,发行不同风格特征的指数基金具备了多方面条件。”长信中证央企100指数基金经理许万国一语中的。

      安信证券首席金融工程师付强判断,“风格、行业和主题指数产品将是2010年指数基金的发行主流,在传统指数基金与ETF的竞争性发展格局上,今年ETF将获得优势,这主要是因为联接基金打通了ETF的银行渠道。”

      对于代表着当前最具创新水准的分级基金,由于其自身所具有的杠杆特性、可满足不同投资者的细分需求、以及存在多重交易策略选择,颇受市场关注。国联安基金公司副总经理王峰表示,“与国内现有基金产品同质化现象完全不同,分级基金通过其特有的基金收益分配制度对基金风险收益进行重新划分,建立杠杆效应,填补了追求高收益或稳定收益投资需求的空白。”根据记者从多家公司了解到的信息,目前正在加紧筹备的分级基金,包括债券分级基金,就有5只之多。

      此外,对于QDII基金的再度出海,目前已有国泰纳斯达克100指数、工银瑞信全球精选、长盛环球景气行业大盘等三只新产品上市发行。国泰君安证券基金分析师吴天宇表示,被动化投资和跨境ETF的出现将是今年QDII产品的新特点。据悉,当前市场已有多只QDII指数产品正在准备中。其中,鹏华基金已被授权开发摩根斯丹利资本国际公司旗下6只指数的ETF产品,博时基金也已获得开发标普500跨境ETF的授权。

      创新突围 多角度求解

      然而,就在创新产品逐渐走向“深水区”之际,摆在基金公司面前的却是行业利润率逐渐下降、新基金发行难度加大、基民“赎老买新”等一系列难题。

      根据安信证券近期研究报告,自我国开放式基金诞生以来,2009年开放式基金首次出现了现金流为负的纪录。2009年开放式基金的净赎回为3588亿元,分红为730亿元,各种运营费用为381亿元,考虑3470亿元的新基金发行,现金流出量达到了1230亿元。

      尽管去年新基金的发行在很大程度上平滑了基金净赎回带来的影响,但如果从份额角度看,我国基金行业依然处于被净赎回状态。市场分析人士认为,“产品单一”和“渠道单一”是造成目前基金业拓展市场份额困局的主要原因。

      “放眼目前的基金市场,尽管几百只基金名目繁多,但基本模式和品种都差不多,这同市场的需求是脱节的。市场细分不到位,市场潜力无法得到充分挖掘,大量雷同的‘概念’降低了市场对于基金的投资热情;同时,基金销售渠道不够多元化,高峰时银行渠道过分拥堵,无法对每只在发基金都‘竭尽所能’去营销,基金产品的销售也就无法实现‘公平’和‘充分’。”一位银行理财师表示。

      日前,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年会上,易方达基金副总裁刘晓艳表示,“今年基金销售特别难,其原因不是因为产品过多,而是因为产品同质性太强,真正提供给客户的创新产品不多。”招商银行零售银行部副总经理张东则认为,“市场是有需求的,如果能够开发出客户需要的产品,基金销售其实并不困难,如银华基金旗下的保本基金募集当天就卖掉了48亿,最后启动了比例配售。”

      国泰君安证券金融工程负责人蒋瑛琨分析,未来基金创新领域可能主要向三个方向发展:其一,随着融资融券和股指期货的推出,基金产品创新的策略空间已被充分打开,就股指期货与ETF的结合就有很多创新可做;其二,基金的交易方式上会有所创新,特别是未来如果基金引入股指期货进行流动性管理的话,换手率会进一步降低,相应的投资成本也会降低;其三,基金产品的结构也会逐渐合理,保本型和杠杆型基金的创新方式将不断深化。

      事实上,为了促进基金行业发展,监管层正在不遗余力地推动基金产品的创新。在基金分类审批中,监管层为创新产品开辟了绿色通道,使得今年创新产品获批的速度加快。上交所副总经理徐明此前表示,上交所已同意有关基金公司开发追踪海外指数的跨境ETF,技术系统、后台服务等各项准备工作已基本就绪。深交所相关负责人表示,深交所将着力从国际化、指数化、结构化三个方向推动基金在交易所平台的发展。基金市场的蛋糕有望通过创新这一“发酵剂”实现扩大。

      此外,从目前的创新基金品种来看,大多数产品属于交易所交易的场内基金。分析人士指出,场内基金的交易品种日趋多样化、交易费用的相对低廉、以及交易方式的快速便捷使得场内基金具有较大的吸引力;场内交易基金的创新也可以有效拓宽券商等多个基金销售渠道,缓解基金拥堵扎堆发行的现象,使得基金销售更加充分和到位。

      创新之路并不平坦 股指期货增添新砝码

      目前看来,基金产品的创新之路似乎并不平坦。

      有基金研究员人士指出,基金投资人是基金产品的需求方,是牵引基金产品发展与创新的根本性力量;而在当前A股市场,投资人往往将长期需求短期化,随着市场热点变化而追求短期内表现较好的基金;因此,未来基金产品的创新需要投资者教育工作和新产品开发设计并重。

      银河证券基金分析师王群航指出,受去年五月份长盛同庆成功发行的影响,部分基金公司经过了将近一年时间的准备,终于发行了具有更多创新成分的分级基金。不过即使如此,由于从理论上无法解决上市之后加权收益率将会折价的困扰,这些被寄予了更多希望的新产品发行情况并不理想。更为糟糕的是,部分基金公司的市场营销人员对于此类产品的理解程度也许很有限,在营销推广方面或许会存在误导投资者的嫌疑。

      目前,股指期货成功推出,已将一些新的操作策略引入基金管理人的视野。蒋瑛琨博士向记者表示,“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基金公司就股指期货方面的咨询显著增加,公募基金对于套期保值的关注已在提升,而且关注的公司也越来越多;对于专户业务,基金公司的关注点主要表现在套利策略和交易系统方面,甚至有的公司还交流了要不要就股指期货设一些专门的交易员。”

      此外,记者从一家券商研究所获悉,包括易方达、大成、泰达宏利在内的其他基金公司也已在积极备战与股指期货对接的专户产品。

      大成基金金融工程部执行总监高贵鑫表示,在股指期货推出初期,将更偏向于推出有充分的把握、结构相对简单、策略简洁清晰的套保产品;在股指期货市场正常运转一段时间后,大成基金会采用实际的市场数据对大成基金的各项工作进行检验,在能够确保套利模型有效运转,系统效率、工作流程和人员素质确实能够匹配套利要求,同时流动性等市场环境也能够满足套利需求时,再推出这类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