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 1:头版
  • 2:要闻
  • 3:广告
  • 4:财经新闻
  • 5:观点·专栏
  • 6:公司
  • 7:市场
  • 8:市场趋势
  • 9:特别报道
  • 10:特别报道
  • 11:信息披露
  • 12:圆桌
  • 13:专版
  • 14:开市大吉
  • 15: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29:信息披露
  • 30:信息披露
  • 31:信息披露
  • 32:信息披露
  • 33:信息披露
  • 34:信息披露
  • 35:信息披露
  • 36:信息披露
  • 37:信息披露
  • 38:信息披露
  • 39:信息披露
  • 40: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封面文章
  • A4:基金·基金投资
  • A5:基金·基金投资
  • A6:基金·海外
  • A7:基金·私募
  • A8:基金·专版
  • A10: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1: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2:基金·互动
  • A13:基金·晨星排行榜
  • A14:理财·热点
  • A15:理财·案例
  • A16:基金·对话
  • 培养下一个“郎朗” 需提前规划子女教育资金
  • 震荡市更适合长期定投
  • 子女教育:
    两颗“种子”助孩子走向成功之路
  • 财富与财智一起成长
  • 财商教育从小培养
  • 让子女教育资金与通胀赛跑
  • 对话郎爸
  •  
    2010年4月19日   按日期查找
    A8版:基金·专版 上一版  下一版
     
     
     
       | A8版:基金·专版
    培养下一个“郎朗” 需提前规划子女教育资金
    震荡市更适合长期定投
    子女教育:
    两颗“种子”助孩子走向成功之路
    财富与财智一起成长
    财商教育从小培养
    让子女教育资金与通胀赛跑
    对话郎爸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子女教育:
    两颗“种子”助孩子走向成功之路
    2010-04-19       来源:上海证券报      

      一个人要想取得一定的成就,需要具备什么样的品质和精神呢?这个问题无疑是无数育儿书籍中的核心和焦点,虽然现在可供父母选择的这类书籍不计其数,但还是有很多父母特别是年轻的父母为此感到困惑。

      在招商基金举办的定投宝宝成长教育系列论坛上,著名儿童教育专家、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发展心理研究所陈会昌教授多次指出,每个孩子身上都有两颗“种子”,一颗“种子”就是自我控制力,即听大人正确的话、遵守纪律、做好别人让他做的事情;第二颗“种子”是“个人主动性”,它指的是内在兴趣、内在动机、自发性、首创性,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根据陈教授多年的研究,他从1995年开始追踪了208个小孩,一直追踪到现在,发现上述两颗“种子”对孩子的成长有着直接而且深远的影响,与个人将来的成功休戚相关。

      以大家所熟悉的钢琴音乐家郎朗为例,郎朗这位成功者,身上便非常突出、非常典型地表现出了这两颗“种子”。郎朗以前练琴时候,每天要弹上十多个小时,是非常辛苦的。而他能听老师的话,不停地反复练习,从简单到逐步复杂,这都是靠第一颗“种子”。但是当他在德国和日本参加比赛的时候,光靠第一颗“种子”就绝对不够了,还要靠第二颗“种子”,即他个人的创造性,他对音乐的理解力。

      陈教授以具体事例向现场朋友详细介绍了如何培养孩子的这两颗“种子”,并指出一个孩子身上的第一颗种子和第二颗种子都可能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的,但是其中受天性影响的那一部分稳定性比较强,受教育影响的那一部分随着年龄的增加、经验的积累,而发生很大的变化。

      除了注重这两颗“种子”之外,陈会昌教授同时表示,一个人的成功和幸福,光有智商和情商还不行,还需要有财商,需要有对财富认知、管理和创造的能力。

      陈教授指出,法国孩子3、4岁即开始“家庭理财课程”;日本孩子在课余时间都要到校外参加劳动赚钱,坚持“除了阳光和空气是大自然赐予的,其他一切都要通过劳动获得”;美国孩子则从三岁就开始“实现幸福的人生计划——财商教育”,且依据孩子不同年龄段,进行不同经济学理论教育。  但在中国,系统的财商教育尚处于萌芽阶段,很多父母培养子女的重心往往仅围绕智商和情商展开,而对财商教育有所忽略。因此,要想全面提高中国儿童的财商水平,首先需要引起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对此的共同重视,树立正确的财商教育目标,继而采取科学合理的手段和方法,完成对儿童财商的培养和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