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产经新闻
  • 5:财经海外
  • 6:观点·专栏
  • 7:公 司
  • 8:公司纵深
  • 9:公司前沿
  • 10:公司·融资
  • 11:调查·公司
  • 12:人物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资金
  • A6:市场·观察
  • A7:市场·期货
  • A8:信息披露
  • A9:股指期货·融资融券
  • A10:信息披露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B1:披 露
  • B4:产权信息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B61:信息披露
  • B62:信息披露
  • B63:信息披露
  • B64:信息披露
  • B65:信息披露
  • B66:信息披露
  • B67:信息披露
  • B68:信息披露
  • B69:信息披露
  • B70:信息披露
  • B71:信息披露
  • B72:信息披露
  • B73:信息披露
  • B74:信息披露
  • B75:信息披露
  • B76:信息披露
  • B77:信息披露
  • B78:信息披露
  • B79:信息披露
  • B80:信息披露
  • B81:信息披露
  • B82:信息披露
  • B83:信息披露
  • B84:信息披露
  • B85:信息披露
  • B86:信息披露
  • B87:信息披露
  • B88:信息披露
  • B89:信息披露
  • B90:信息披露
  • B91:信息披露
  • B92:信息披露
  • B93:信息披露
  • B94:信息披露
  • B95:信息披露
  • B96:信息披露
  • B97:信息披露
  • B98:信息披露
  • B99:信息披露
  • B100:信息披露
  • B101:信息披露
  • B102:信息披露
  • B103:信息披露
  • B104:信息披露
  • B105:信息披露
  • B106:信息披露
  • B107:信息披露
  • B108:信息披露
  • B109:信息披露
  • B110:信息披露
  • B111:信息披露
  • B112:信息披露
  • B113:信息披露
  • B114:信息披露
  • B115:信息披露
  • B116:信息披露
  • B117:信息披露
  • B118:信息披露
  • B119:信息披露
  • B120:信息披露
  • B121:信息披露
  • B122:信息披露
  • B123:信息披露
  • B124:信息披露
  • B125:信息披露
  • B126:信息披露
  • B127:信息披露
  • B128:信息披露
  • B129:信息披露
  • B130:信息披露
  • B131:信息披露
  • B132:信息披露
  • B133:信息披露
  • B134:信息披露
  • B135:信息披露
  • B136:信息披露
  • B137:信息披露
  • B138:信息披露
  • B139:信息披露
  • B140:信息披露
  • B141:信息披露
  • B142:信息披露
  • B143:信息披露
  • B144:信息披露
  • B145:信息披露
  • B146:信息披露
  • B147:信息披露
  • B148:信息披露
  • B149:信息披露
  • B150:信息披露
  • B151:信息披露
  • B152:信息披露
  • B153:信息披露
  • B154:信息披露
  • B155:信息披露
  • B156:信息披露
  • B157:信息披露
  • B158:信息披露
  • B159:信息披露
  • B160:信息披露
  • B161:信息披露
  • B162:信息披露
  • B163:信息披露
  • B164:信息披露
  • B165:信息披露
  • B166:信息披露
  • B167:信息披露
  • B168:信息披露
  • 揭秘平安今年投资策略:选股不选时
  • 招商证券去年净利润增84.48%
  • 德银原中国董事长张红力
    出任中国工商银行副行长
  • 民生银行净利大增53.5%
  • 首募超33亿 兴业合润分级建仓大消费
  •  
    2010年4月20日   按日期查找
    A3版:市场·机构 上一版  下一版
     
     
     
       | A3版:市场·机构
    揭秘平安今年投资策略:选股不选时
    招商证券去年净利润增84.48%
    德银原中国董事长张红力
    出任中国工商银行副行长
    民生银行净利大增53.5%
    首募超33亿 兴业合润分级建仓大消费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揭秘平安今年投资策略:选股不选时
    2010-04-20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黄蕾 ○编辑 于勇

      ⊙记者 黄蕾 ○编辑 于勇

      

      就在上证指数遭遇重挫的4月19日,去年“导演”了一出成功逃顶并逢低抄底的中国平安副首席投资执行官陈德贤接受上海证券报专访,揭秘该公司今年投资策略。被这位中国平安投资“掌舵人”去年多次提及的“波段操作”战术,已变为今年的“选股不选时”。

      这一战术的突转,源于他对今年市场复杂程度高于往年的判断。他向记者坦言,近五年时间内,今年的投资可谓最富挑战,甚至比2008年那时还困难。虽如此,他仍力表信心,并定下了今年争取在股票市场完成预定收益的目标。

      

      去年:最得意两笔操作

      虽然有2008年低基数的影响,但中国平安能将总投资收益率由2008年的负1.7%拉升至2009年6.4%的“本事”,仍令同业称奇不已。

      陈德贤坦言,去年超过市场同业的投资业绩,主要功臣就是至今令他较为得意的两笔操作。第一笔是成功把握了债券市场的投资机会,即2009年一季度卖债,第四季度重新增加对债券等固定收益的配置;第二笔则是一度被媒体热炒的“高位逃顶、低位抄底”。

      他向记者还原了第二笔操作的时点路径——2009年二季度时加仓、三季度上证指数3400点时减仓超200亿、四季度上证指数2900点至3000点位时又适当进行了补仓。根据这一路径及记者了解到的信息显示,中国平安去年波段操作的区域大致为2800点至3400点。

      有投资者将它封为“波段高手”,也有质疑其更像“行情杀手”的观点。陈德贤急忙回应说:“依我们去年3400点高位时减仓200亿的规模来看,不足以对大盘构成影响力。减仓的一个原因是,当时投资收益已经超过了公司预期。”

      根据他的说法,去年策略虽为波段操作,但大规模的调仓动作其实并不多。“我一直强调,一年能有两次成功的大动作就已经不错了。”他以去年换手率为证,“我们去年在A股市场的平均换手率只有160%。”据业内人士介绍,相比之下,这个数据在去年并不算高。

      

      今年:选股不选时

      在去年波段操作上尝到“甜头”的中国平安,今年却改变了投资策略。陈德贤明确向记者表示,今年投资策略是“选股不选时”。

      他说,相比2009年,今年的市场变化更加复杂,不能简单地根据点位来判断如何操作。“选股不选时”操作策略的制定,源于中国平安的投资团队对今年市场判断的不确定性。陈德贤认为,近五年中,今年权益投资最困难,甚至比2008年还难。原因在于:2008年是单边下跌不难判断,但今年难在政策调整不易判断。

      因此,中国平安今年将会把更多重心放在选准股票上,同时偏向于配置选股能力强的基金。全年看好医药、消费类板块,同时择机增加对企业债、协议存款的配置。

      今年一季度时,中国平安已经“下手”。他透露,一季度已经配置了医药股,并坦言TMT(电信、媒体和科技)、中小板股票表现也不错。截至今年一季度底,中国平安的权益(股票+基金)仓位与2009年底(10.8%)基本持平。有意思的是,他同时透露,今年一季度,H股权益投资对中国平安的贡献要大于A股。一方面是中国平安QDII额度不小,另一方面则是一季度沪港两地市场的差异表现。

      

      对期货对冲有兴趣

      从本报之前了解的情况来看,去年以来不少保险公司对地产股进行了配置。受累调控政策,地产股近期跌跌不休,多家险企向本报表示,抛地产股没商量。

      对于是否同样配置了地产股,陈德贤并未予以否认。当问及目前对地产股的操作情况以及现状是浮盈还是浮亏,他则笑而不答。但他强调,风险仍在可控范围之内。“由于城市化、人口红利等因素,中长期来看,我们对地产股仍持乐观态度。”

      虽然今年权益投资存在挑战,但陈德贤表示仍有信心,并坦言已从2009年四季度时的悲观情绪中渐渐走出,但谈乐观情绪尚早,下一步操作将不失审慎慢慢观察。

      另外,对于已经面世的股指期货和融资融券,虽然目前保险资金不能参与其中,但陈德贤表示对前者有些兴趣。他说,如能运用好股指期货这一对冲风险的管理工具,可以帮助保险资金抵御市场风险。据记者了解,目前保监会方面还在研究保险资金参与上述两大新兴领域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