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产经新闻
  • 5:财经海外
  • 6:观点·专栏
  • 7:公 司
  • 8:公司纵深
  • 9:公司前沿
  • 10:公司·融资
  • 11:调查·公司
  • 12:人物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资金
  • A6:市场·观察
  • A7:市场·期货
  • A8:信息披露
  • A9:股指期货·融资融券
  • A10:信息披露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B1:披 露
  • B4:产权信息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B61:信息披露
  • B62:信息披露
  • B63:信息披露
  • B64:信息披露
  • B65:信息披露
  • B66:信息披露
  • B67:信息披露
  • B68:信息披露
  • B69:信息披露
  • B70:信息披露
  • B71:信息披露
  • B72:信息披露
  • B73:信息披露
  • B74:信息披露
  • B75:信息披露
  • B76:信息披露
  • B77:信息披露
  • B78:信息披露
  • B79:信息披露
  • B80:信息披露
  • B81:信息披露
  • B82:信息披露
  • B83:信息披露
  • B84:信息披露
  • B85:信息披露
  • B86:信息披露
  • B87:信息披露
  • B88:信息披露
  • B89:信息披露
  • B90:信息披露
  • B91:信息披露
  • B92:信息披露
  • B93:信息披露
  • B94:信息披露
  • B95:信息披露
  • B96:信息披露
  • B97:信息披露
  • B98:信息披露
  • B99:信息披露
  • B100:信息披露
  • B101:信息披露
  • B102:信息披露
  • B103:信息披露
  • B104:信息披露
  • B105:信息披露
  • B106:信息披露
  • B107:信息披露
  • B108:信息披露
  • B109:信息披露
  • B110:信息披露
  • B111:信息披露
  • B112:信息披露
  • B113:信息披露
  • B114:信息披露
  • B115:信息披露
  • B116:信息披露
  • B117:信息披露
  • B118:信息披露
  • B119:信息披露
  • B120:信息披露
  • B121:信息披露
  • B122:信息披露
  • B123:信息披露
  • B124:信息披露
  • B125:信息披露
  • B126:信息披露
  • B127:信息披露
  • B128:信息披露
  • B129:信息披露
  • B130:信息披露
  • B131:信息披露
  • B132:信息披露
  • B133:信息披露
  • B134:信息披露
  • B135:信息披露
  • B136:信息披露
  • B137:信息披露
  • B138:信息披露
  • B139:信息披露
  • B140:信息披露
  • B141:信息披露
  • B142:信息披露
  • B143:信息披露
  • B144:信息披露
  • B145:信息披露
  • B146:信息披露
  • B147:信息披露
  • B148:信息披露
  • B149:信息披露
  • B150:信息披露
  • B151:信息披露
  • B152:信息披露
  • B153:信息披露
  • B154:信息披露
  • B155:信息披露
  • B156:信息披露
  • B157:信息披露
  • B158:信息披露
  • B159:信息披露
  • B160:信息披露
  • B161:信息披露
  • B162:信息披露
  • B163:信息披露
  • B164:信息披露
  • B165:信息披露
  • B166:信息披露
  • B167:信息披露
  • B168:信息披露
  • 东北证券副总裁郭来生 行走数字江湖
  • Q&A
  •  
    2010年4月20日   按日期查找
    12版:人物 上一版  下一版
     
     
     
       | 12版:人物
    东北证券副总裁郭来生 行走数字江湖
    Q&A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东北证券副总裁郭来生 行走数字江湖
    2010-04-20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王颖 ○编辑 胡一锘

      他的深色西装包裹着江湖味道,散发着令人警惕的霸气,但他从来没有经历过野蛮生长的轨迹,而是有着良好的教育背景,理所应当、顺理成章地走到今天。他的这种霸气,完全基于他对自己事业的信心和操控能力——证券业,是个用数字定义成就的领域,他的每一份霸气,都可以用数字量化。在这个数字江湖,有人因数字沉浮,有人为数字游走,他可以固定在一个地方,稳住,上升,有他的路数和功力。

      郭来生的投资格言

      ●大道至简 趋势为王

      ●善猎者 善等待

      ●不能克制自己要采取行动的欲望是降低成功率的重要原因

      ●倾听市场的声音

      ●小事靠逻辑 大事靠意识

      ●买入所值 沽出疯狂

      ●守正出奇无为 顺其自然

      ⊙记者 王颖 ○编辑 胡一锘

      

      风急雨骤,他照旧很忙,在两次出差间的中午见我。“最近正在忙着做‘东证二号’的发行,简直没时间喘气,”他在风的空隙里对我说,脸上并没有忙碌的痕迹,反而有种精神焕发的样子。他喜欢这样的忙碌,大概是因为忙碌之后的收获,这个收获就像农民的收成,可以称出斤两,以此换得的财富,沉甸甸来得踏实并荣耀。

      

      天生投资人

      

      

      

        《上证人物》:你觉得自己是个好的投资人么?

      郭来生:还算是吧,至少到目前为止,还没犯过什么大错,嘿嘿。我们这行,控制风险比赚钱更重要。

      《上证人物》:对自己比较满意?

      郭来生:离满意就差太远了。我的职业理想,是要进入一种境界。所谓境界,就是一通百通,看到点,就能看到面,看到内里的本质。

      《上证人物》:那你打算用多久达到这个境界?

      郭来生:一辈子。

      

      

      

      

      

      从来没见过将证券投资说得这么感性的人,但对于在这个行业里主动生存了13年的郭来生,这是他的真实想法。

      在进入证券行业之前,郭来生是个大学教师,1986年从中南财经大学毕业后,21岁的郭来生被分配到河南大学财政金融系,他过于年轻,也没那么安分,并不太喜欢这样的分配,他想让自己离开这个静如止水的环境。那时候,考研还是个改变发展路径的方式,郭来生1990年考到复旦世界经济系,6年之后,成了郭博士。

      资本市场于他,有种天然的吸引,郭博士将自己归零,1997年夏天,做了大鹏证券研究所的研究员,当时的大鹏证券,业务还很红火,看上去非常不错。郭来生也一路做到了研究所上海分部的总经理。

      2001年,其时的大鹏证券总裁徐卫国设计出大鹏控股,事实上,大鹏证券当时已病入膏肓,步步深陷,而2001年下半年以来绵延不绝的熊市加剧了大鹏之患。

      就在这一年,6月,郭来生看到了新的职业机会,他击败几个相当有实力的对手,通过面试,进入东北证券,成为东北证券金融与产业研究所总经理。郭来生在新的事业平台,逐渐显露出自己的价值。

      

      后方到前线

      

      

      

      《上证人物》:分析研究与投资,你更喜欢哪一个?

      郭来生:如果要比较的话,可能更喜欢后者。

      《上证人物》:实战更过瘾吧?

      郭来生:确实是。

      《上证人物》:就像你喜欢对抗性的运动,比如篮球、羽毛球这些,证券市场投资其实也是对抗性的运动。

      郭来生:没错。买进卖出的过程都有对手,你每时每刻都在与对手角力,这种感觉很好,很能激发斗志。

      

      

      

      

      

      

      

      从职业划分上来说,对于证券投资机构,研究所是个智囊,站在后方提供分析,相对感受不到股市的刀光剑影。喜欢近身格斗的郭来生在这个位置上,一坐五年,靠严密分析和精准判断奠定自己的江湖地位,

      2006年,又是6月,东北证券总裁杨树财觉得自己找到了个投资的人才,郭来生成为投资管理总部的总经理。在“后方”观战数年,郭来生可以上阵了。

      郭来生披挂上阵之时,正是中国股市从2005年6月6日的最低点998.23点开始向2007年10月16日6124.04点一路走高的中间点,如果说,在这样的大牛市没法显出投资水平,那么2008年,是显示郭来生实力的一年。是年年初,郭来生写了个投资准则,然后要求投资部要遵照这一准则进行投资。

      他预测,“在经济下滑初期股票价格仍处于高位,下滑末期股票见底,因此最坏的情况还没有到来,我们必须做最坏的打算;因为我国经济还处于增速下滑的开始阶段;从一些公司的股价来看,还处于调整的开始;从证券化率来看,2007年我们达到了1.5,但在熊市的极端阶段,可能达到0.35,因此悲观的预期会让上证继续下滑致2200点附近。按照经验,市盈率的60倍和15倍、市净率的6倍和1.5倍,是最大的顶部和底部区域,这样推理,上证指数会到1700点。”

      “当时也有些人觉得我判断有问题,但我坚持这几条基本准则,”郭来生奉行股市如战场,那么上阵就要军令如山。不同证券公司有不同风格,有的机构会比较倾向于基金经理自己发挥,而郭来生则认为大家是一个整体,他必须要强势,才可以控制风险。有利有弊。尤其在环境特殊的时候,这种领导强势还是有力挽狂澜的作用——当然建立在判断准确的基础上。

      这些准则还有,2008年证券市场的总体趋势是随着宏观经济环境的调整而进行全面的估值和结构调整;经济增长减速,会波及经济领域的各个产业,特别是周期性产业,而具有高成长性的行业或消费类等行业则相对能够抵御经济的系统性风险。所以,郭来生认为,在还没有看到市场机会到来之前,投资策略应该是谨慎和保守。

      这些预测,最后一一应验,他的准确判断与强势推行,令东北证券2008年净利润降幅较行业净利润降幅要低,公司自营业务亏损5.5%,这个数字令公司对郭来生很是满意。

      2010机会

      

      

        《上证人物》:2008年市场不好,你算胜出。2009年好像各方对你们评价很好。

      郭来生:嗯,还不错。2009年东北证券实现营业收入19.93亿元,同比增长了78.58%。业绩大幅增长的主要原因是经纪和自营业务收入的大幅增长,当然,作为主要收入的经纪业务收入也有增长。

      《上证人物》:那么你怎么预测今年的市场?

      郭来生:概括三句话:3000点是对6124到1664的修正;2010 年市场估值的中枢在3000点;创新影响投资的预期与决策。

      《上证人物》:投资机会怎样评价?

      郭来生:2010年投资机会很多,关键在于把握。我现在看到,机会在于结构性与低估、围绕创新与科技的机会,以及大国经济发展的必经阶段产生的机会。  

      

      

      “我们没有理由不看好当前市场的投资机会,”从2008年的经历来看,郭来生并不是盲目乐观,他分析,宏观经济复苏已经是确定的趋势,业内普遍预期上市企业在今年能获得20%以上的业绩增长,反映到证券市场上就会产生相应的投资机会。但由于2009年证券市场基本上是一个普涨的行情,很多股票的估值现在来看已经不算便宜了,不同行业在新一轮经济增长过程中所分享的“蛋糕”大小也不尽相同,且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微调也会对市场产生影响,因此今年证券市场的投资机会更多的会以结构性机会为主,想要获得超额收益,就必须比拼择股能力。而郭来生很自信的认为,择股正是他所擅长。

      他的自信缘于对企业成长性的判断。“投资领域的一个永恒的题材就是成长性。无论国内国外,都有着许许多多成长性的故事曾经或者正在改变我们对于企业价值的认知。”郭来生举例,在被认为是成长性舞台的中小板市场上,就有过多家企业充分展示了成长性所带来的蜕变。这些默默无闻流通股份不过几千万的小企业,通过自身良好的成长性,凭借每年利润的高速增长,逐渐变为细分行业的龙头,为各级投资者带来了享之不尽的成长性盛宴。

      郭来生作为业内人,对于估值泡沫的看法并不那么偏激,他认为,之所以创业板企业能够获得高的估值,最主要的就是由其业绩增长能力和行业发展前景所带来的高成长性,也许用不了多久,某些创业板企业就会再次展示成长性所带来的奇迹。

      “具体股票方面的成长性发掘,就要看我们的工作做得是否足够充分了,”郭来生说,具体到板块和行业上来说,受到国家高度重视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内需受益行业以及在新一轮出口增长所惠及的行业都是接下来要关注的,也是我现在发行的这个产品主要关注的。

      

      创新求发展

      

        《上证人物》:你们这个行业流动性很大吧?

      郭来生:是啊,差不多有60%。

      《上证人物》:那你没想过跳槽?东北证券毕竟不是很大的证券公司。

      郭来生:没有。其实在一个地方坚持久一点会取得更好的成绩。我也见过经常跳来跳去的人,结果是,这人现在还是一个副研究员,而我,你看到了。

      《上证人物》:你也不想创业?

      郭来生:想是想,但要达到我刚才说的境界,我才能放心创业。

      《上证人物》:这样……看来是不一定能看到你创业了。

      

      在同行业中,东北证券只能算是个中等规模的公司,但郭来生并不觉得这个庙小,他觉得,跟一个公司一起成长,是件不错的事。

      但事实上,在这个行业,由于与政策、基础关联密切,发展不发展,并不是由自己说了算的。如何快速发展,这是现在所有券商所面临的问题。“应该说随着证券行业各项创新业务逐渐放开,创新越来越成为行业发展的核心动力,通过创新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和实现业务的多元化。”郭来生对4月16日刚刚开始推出的股指期货和融资融券等创新业务非常看好。沪深300股指期货合约正式上市交易,作为1980年代国际金融市场最为重要的金融创新,股指期货已经被认为是世界上交易量和流动性最好的金融衍生产品之一。

      虽然对于机构来说也是一个新的机会,但是业内领先的几家大型券商凭借着之前积累的优势——尤其是创新上的优势又一次站到了前列,郭来生觉得这是种反向激励,东北证券这样的从地方型券商成长起来的企业更要快速赶上。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寻找新的业务突破口。东北证券将以变求突破,通过加强服务意识从原来的坐等客户模式变为主动服务模式,通过扩大业务范围优化业务结构实现从“靠天吃饭”到“全天候经营”的模式转变。

      “从公司的研究业务和资产管理业务来看,公司的研究所研究范围基本覆盖了市场上所有的行业板块,并且正在进一步的向专业化卖方研究机构转型;而资产管理业务在2009年取得了突破,成功发行了东北证券1号集合理财产品,取得了不错的成绩,首个专户理财产品也在2010年投入运行,这都是公司发展上的创新与突破。”郭来生打断质疑,肯定东北证券的行业地位。

      这个带着理想主义色彩做投资的人,在数字江湖继续着他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