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产经新闻
  • 5:财经海外
  • 6:观点·专栏
  • 7:公 司
  • 8:公司纵深
  • 9:公司前沿
  • 10:公司·融资
  • 11:调查·公司
  • 12:人物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资金
  • A6:市场·观察
  • A7:市场·期货
  • A8:信息披露
  • A9:股指期货·融资融券
  • A10:信息披露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B1:披 露
  • B4:产权信息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B61:信息披露
  • B62:信息披露
  • B63:信息披露
  • B64:信息披露
  • B65:信息披露
  • B66:信息披露
  • B67:信息披露
  • B68:信息披露
  • B69:信息披露
  • B70:信息披露
  • B71:信息披露
  • B72:信息披露
  • B73:信息披露
  • B74:信息披露
  • B75:信息披露
  • B76:信息披露
  • B77:信息披露
  • B78:信息披露
  • B79:信息披露
  • B80:信息披露
  • B81:信息披露
  • B82:信息披露
  • B83:信息披露
  • B84:信息披露
  • B85:信息披露
  • B86:信息披露
  • B87:信息披露
  • B88:信息披露
  • B89:信息披露
  • B90:信息披露
  • B91:信息披露
  • B92:信息披露
  • B93:信息披露
  • B94:信息披露
  • B95:信息披露
  • B96:信息披露
  • B97:信息披露
  • B98:信息披露
  • B99:信息披露
  • B100:信息披露
  • B101:信息披露
  • B102:信息披露
  • B103:信息披露
  • B104:信息披露
  • B105:信息披露
  • B106:信息披露
  • B107:信息披露
  • B108:信息披露
  • B109:信息披露
  • B110:信息披露
  • B111:信息披露
  • B112:信息披露
  • B113:信息披露
  • B114:信息披露
  • B115:信息披露
  • B116:信息披露
  • B117:信息披露
  • B118:信息披露
  • B119:信息披露
  • B120:信息披露
  • B121:信息披露
  • B122:信息披露
  • B123:信息披露
  • B124:信息披露
  • B125:信息披露
  • B126:信息披露
  • B127:信息披露
  • B128:信息披露
  • B129:信息披露
  • B130:信息披露
  • B131:信息披露
  • B132:信息披露
  • B133:信息披露
  • B134:信息披露
  • B135:信息披露
  • B136:信息披露
  • B137:信息披露
  • B138:信息披露
  • B139:信息披露
  • B140:信息披露
  • B141:信息披露
  • B142:信息披露
  • B143:信息披露
  • B144:信息披露
  • B145:信息披露
  • B146:信息披露
  • B147:信息披露
  • B148:信息披露
  • B149:信息披露
  • B150:信息披露
  • B151:信息披露
  • B152:信息披露
  • B153:信息披露
  • B154:信息披露
  • B155:信息披露
  • B156:信息披露
  • B157:信息披露
  • B158:信息披露
  • B159:信息披露
  • B160:信息披露
  • B161:信息披露
  • B162:信息披露
  • B163:信息披露
  • B164:信息披露
  • B165:信息披露
  • B166:信息披露
  • B167:信息披露
  • B168:信息披露
  • 中国民生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年度报告摘要
  •  
    2010年4月20日   按日期查找
    B98版:信息披露 上一版  下一版
     
     
     
       | B98版:信息披露
    中国民生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年度报告摘要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中国民生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年度报告摘要
    2010-04-20       来源:上海证券报      

    (上接B97版)

    同时,着力于建立多层次的流动性储备资产,加强全行流动性储备资产组合的动态管理和结构优化。2009年面对利率持续走低的形势,在保证全行正常支付和流动性安全的前提下,丰富了流动性管理工具,提高资金整体盈利水平。对同业存款、票据等资金类业务采取更为积极和灵活的管理,使其成为调控全行流动性的重要手段,并加大国库现金存款等主动型负债产品的参与度。

    (三)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是指市场状况变化对资产和负债的价值或者对净收入产生不利影响的风险。本公司根据中国银监会制定的《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管理指引》、《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商业银行压力测试指引》的要求,参照《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有关规定对本公司的利率风险、汇率风险进行管理,通过对授权、授信、风险限额的规定、监控与报告等措施建立了市场风险的管理体系。本公司基于对银行账户和交易账户中存在的市场风险分别采用不同的计量、监测方法。

    利率风险是银行账户面临的主要市场风险。本公司定期计量利率敏感性缺口,通过缺口分析来评估承受的利率风险,并进一步评估在不同利率情景下,利率变动对净利息收入和企业净值的影响。

    银行账户利率敏感性缺口状况表: (单位:人民币百万元)

     三个月以内三个月至一年一至五年五年以上非生息合计
    2009年12月31日82,777-60,80735,04023,1045,64785,761
    2008年12月31日167,130-122,782-18,89220,1853,92249,563

    本公司采用久期分析、敏感度分析、压力测试和情景分析等方法计量交易账户利率风险。并设定利率敏感度、久期、敞口、止损等风险限额有效控制交易账户的利率风险。

    本公司主要采用外汇敞口分析、敏感性分析、压力测试和风险价值来计量汇率风险。本公司的外汇敞口由结构性敞口和交易性敞口组成。结构性敞口主要来自外币资本金、外币资产与负债错配、外币利润等经营上难以避免的外汇头寸。交易性敞口主要来自外汇交易业务(含黄金)所形成的外汇敞口。

    对于结构性外汇敞口,本公司在开展业务中尽量匹配各币种借贷资金的金额和期限,对于无法完全匹配部分可能选择通过外汇市场来对冲。对外币资本金等结构性敞口的汇率风险,本公司主要通过提高外币资金运用水平,实现外币资本金的保值增值。对于交易性外汇敞口,本公司通过设定风险敞口和止损限额来管理交易性汇率风险。

    (四)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是指由于内部程序、人员、系统的不完善或失误,或外部事件造成损失的风险。本公司主要面临的操作风险分为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内部风险主要包括由人员的因素引起的风险、由程序及操作流程的不恰当引起的风险、由IT 系统故障引起的风险。外部风险主要包括外部突发事件引起的风险。

    本公司稳步推进分行业务的集中处理,充分发挥集约化运营模式优势,通过规范操作流程、完善各项制度,在大幅提高业务处理效率的同时显著降低了运营中的操作风险。并通过持续推进新核心的建设,大幅提高操作自动化程度,减少手工操作环节,降低操作风险。

    2010年2月3日,本公司科技系统因故导致部分时段停止服务。事件发生后本公司启动应急预案,对事件进行紧急处理,经过抢修后系统恢复正常。本公司将高度重视科技管理和科技风险防范,对流程、管理、考核、激励、评价等整个前中后台进行全面梳理,进一步完善各项管理机制和制度,全面提升本公司运营及风险管理能力,确保新旧核心系统顺利交接。

    (五)新巴塞尔协议的实施情况

    2009年,本公司正式被中国银监会列为国内首批实施新资本协议银行之一。实施新资本协议对提升本公司风险管理水平、精细化业务管理,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本充足率与资本收益率都具有重要意义。本公司在参考国内外银行实施新资本协议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本公司实际情况,制定了本公司的新资本协议实施工作方案,该方案明确了本公司实施新资本协议的指导思想、目标、内容和工作措施。方案已在董事会顺利获得通过,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六)反洗钱

    本公司通过全面建立反洗钱工作制度体系、打造专业化反洗钱团队,实现了反洗钱工作“防风险、促业务”的目标。

    本公司陆续出台一系列制度文件,涵盖了保密职责、检查、岗位管理、机构反洗钱工作奖惩与考核以及涉嫌洗钱黑名单客户库管理等反洗钱工作的各环节,构建了完备的反洗钱制度体系;设立反洗钱专岗,持续开展反洗钱培训工作,建立了本公司的专业反洗钱团队;强化对客户和交易的分析工作,对客户洗钱风险进行等级划分,提升了洗钱风险的识别和评估水平;通过升级系统,完善反洗钱软件平台,提升了本公司的反洗钱信息化水平,提高了反洗钱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

    §4 股本变动及股东情况

    4.1 股份和可转债变动情况

    4.1.1 股份变动情况表

    (单位:股)

     2008年12月31日报告期增减变动(+,-)2009年12月31日
    数量比例(%)发行H股限售条件解除数量比例(%)
    一、有限制条件股份928,200,0004.93+290,201,000-928,200,000290,201,0001.30
    1、国家持股----
    2、国有法人股----
    3、其他内资持股928,200,0004.93--928,200,000
    其中      
    境内法人持股928,200,0004.93--928,200,000
    境内自然人持股----
    4、外资持股--+290,201,000-290,201,0001.30
    其中      
    境外法人持股--+204,848,000-204,848,0000.92
    境外自然人持股--+85,353,000-85,353,0000.38
    二、无限制条件股份17,894,801,98995.07+3,149,074,500+928,200,00021,972,076,48998.70
    1、人民币普通股17,894,801,98995.07-+928,200,00018,823,001,98984.55
    2、境内上市外资股----
    3、境外上市外资股--+3,149,074,500-3,149,074,50014.15
    4、其他----
    三、股份总数18,823,001,9891003,439,275,500-22,262,277,489100.00

    本公司自股票上市之日至报告期末,本公司一直维持香港联合交易所证券上市规则(“《上市规则》”)所要求的公众持股量。

    4.1.2 有限售条件股东持股数量及限售条件 (单位:万股)

    序号有限售条件股东名称持有的有限售条件股份数量可上市交易时间新增可上市交易股份数量备注
    1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传统-普通保险产品-005L-CT001沪92,8202009年8月23日-持有的有限售条件股份已全部上市
    2香港中央结算(代理人)有限公司29,0202010年5月26日- 

    4.1.3 可转债变动情况

    本公司经中国证监会(证监发行字[2003]13号)文件核准,于2003年2月27日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公开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40亿元,期限为5年,于2003年3月18日上市交易,于2003年8月27日进入转股期,至2008年2月26日停止转股并摘牌。截止2008年2月26日收盘,已有3,999,671,000元本公司发行的“民生转债”(100016)转成本公司发行的股票“民生银行”(600016),全部累计转股股数为1,616,729,400股(含送增股),占本公司总股本11.17%;尚有329,000元的“民生转债”未转股,占民生转债发行总量的0.008%,该部分民生转债已于2008年2月26日到期还本付息。

    4.2 股票发行及上市情况

    4.2.1截止报告期末前三年历次股票发行情况

    本公司于2000年11月27日首次公开发行人民币普通股股票(A股)。

    2007年6月22日,根据中国证监会(证监发行字[2007]7号)核准,本公司非公开发行A股2,380,000,000股,详见2007年6月27日《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和《证券时报》。

    2009年11月26日,本公司境外上市外资股(H股)3,321,706,000股成功上市。2009年12月18日,本公司以每股9.08港元价格行使H股超额配售权,配售H股117,569,500股。在扣除佣金及交易所税费后,募得资金折合人民币267.50亿元。本次H股发行后,公司总股本共计22,262,277,489股。

    4.2.2 报告期内股份总数及结构变动情况

    报告期初本公司股份总数为18,823,001,989 股,报告期内本公司发行境外上市外资股(H股)3,439,275,500股,其中,超额配售117,569,500股。报告期末,本公司股份总数为22,262,277,489股。

    4.2.3 内部职工股情况

    报告期内,本公司无内部职工股。

    4.3 可转债发行与上市情况

    本公司经中国证监会(证监发行字[2003]13号)核准,于2003年2月27日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人民币40亿元,并于2003年3月18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募集说明书和上市公告书已分别刊登于2003年2月21日和3月13日的《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和《证券时报》。

    可转债于2003年8月27日进入转股期,至2008年2月26日停止转股并摘牌。截止2008年2月26日收盘,已有3,999,671,000元本公司发行的“民生转债”(100016)转成本公司发行的股票“民生银行”(600016),全部累计转股股数为1,616,729,400股(含送增股),占本公司总股本11.17%;尚有329,000元的“民生转债”未转股,占民生转债发行总量的0.008%,该部分民生转债已于2008年2月26日到期还本付息。

    4.4 公司金融债券、次级债券及混合资本债券发行情况

    本公司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准予行政许可决定书(银市场准予字[2006]第3号)、中国银监会(银监复[2006]18号)的批复,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公开发行了总额为220亿的金融债券。本次金融债券分别于2006年及2007年共分两期发行。其中, 2006年发行了100亿元金融债券,品种为3年期固定利率债券,利率为2.88%;至2006年5月22日,100亿元金融债券资金扣除发行费用后已全额划入本公司帐户,本期金融债券发行募集完毕。至2009年5月22日,本公司已将2006年发行的100亿元金融债券到期全部兑付完成。

    2007年发行了合计120亿元金融债券,其中债券期限为3年的金融债券60亿元,债券期限为5年的金融债券60亿元,期间发行人无赎回权利。本期债券均为浮动利率债券,浮动利率债券的票面年利率为基准利率与基本利差之和,基准利率为上一付息日当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一年期整存整取定期零售存款利率;其中3年期浮动利率品种初始发行利率为3.67%,当前基础利率为3.06%,初始基本利差为0.61%,起息日为2007年6月22日,到期日为2010年6月22日,每年付息一次;5年期浮动利率品种的初始发行利率为3.82%,当前基准利率为3.06%,初始基本利差为0.76%,起息日为2007年6月22日,到期日为2012年6月22日,每年付息一次。至2007年6月22日,合计120亿元金融债券资金扣除发行费用后已经全部划入本公司帐户,本期金融债券发行募集完毕。

    本公司根据中国人民银行(银复[2004]59号)、中国银监会(银监复[2004]第159号)批复,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私募发行了总额为58亿元人民币的次级债券,其中,固定利率债券为43.15亿元,发行利率为5.1%;浮动利率债券为14.85亿元,发行初始利率为4.65%(基准利率2.25%+基本利差2.4%)。浮动利率债券在存续期内如遇中国人民银行调整基准利率,其利率将相应调整。本次发行的次级债券期限为10年期,每年付息一次。至2004年11月8日,58亿元次级债券资金扣除发行费用后,已全额划入本公司账户,本次次级债券发行募集完毕。根据有关规定,58亿元募集资金全部计入本公司附属资本。2009年11月2日,本公司行使提前赎回权,将该期58亿元次级债券全部赎回。

    本公司根据中国人民银行(银复[2005]112号)、中国银监会(银监复[2005]第309号)的批复,本公司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私募发行了总额为14亿元人民币的次级债券,全部为固定利率债券,本次发行的次级债券期限为10年期,其中本公司有权在第5年末行使一次赎回权,初始发行利率为3.68%,如本公司不行使赎回权,则后5年债券利率在前5年初始利率的基础上增加300BP(100BP为1%),每年付息一次。至2005年12月26日,14亿元次级债券资金扣除发行费用后,已全额划入本公司账户,本次次级债券发行募集完毕。根据有关规定,14亿元募集资金全部计入本公司附属资本。

    本公司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准予行政许可决定书(银市场许准予字[2006]第27号)和中国银监会(银监复[2006]80号)的批复,本公司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公开发行了总额为43亿元人民币的混合资本债券,本次发行的混合资本债券期限为15年期,在本期债券发行满10年之日起至到期日期间,经中国银监会批准,本公司有权按面值一次性赎回全部或部分本期债券。本期债券分成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两个品种,其中固定利率发行33亿元,初始发行利率为5.05%,如本公司不行使赎回权,则后5年债券利率在前10年初始利率的基础上增加300BP。浮动利率债券发行10亿元,浮动利率债券的票面年利率为基准利率与基本利差之和,基准利率为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一年期整存整取定期储蓄存款利率,初始基本利差为2%,如果本公司不行使提前赎回权,则从第11个计息年度开始,每个计息年度基本利差为在初始基本利差基础上提高100BP。至2006年12月28日,43亿元混合资本债券资金扣除发行费用后,已全额划入本公司账户,本次债券发行募集完毕。根据有关规定,43亿元募集资金全部计入本公司附属资本。

    本公司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准予行政许可决定书(银市场许准予字[2009]第8号)和中国银监会(银监复[2009]16号)的批复,本公司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公开发行了总额为50亿元人民币的混合资本债券,本次发行的混合资本债券期限为15年期,在本期债券发行满十年之日起至到期日期间,经中国银监会批准,本公司有权按面值一次性赎回全部或部分本期债券。本期债券分成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两个品种,其中固定利率发行33.25亿元,初始发行利率为5.70%,如本公司不行使赎回权,则后5年债券利率在前10年初始利率的基础上增加300BP(100BP为1%)。浮动利率债券发行16.75亿元,浮动利率债券的票面年利率为基准利率与基本利差之和,基准利率为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一年期整存整取定期储蓄存款利率,初始基本利差为3%,如果本公司不行使提前赎回权,则从第十一个计息年度开始,每个计息年度基本利差为在初始基本利差基础上提高300BP。至2009年3月26日,50亿元混合资本债券资金扣除发行费用后,已全额划入本公司账户,本次债券发行募集完毕。根据有关规定,50亿元募集资金全部计入公司附属资本。

    4.5 股东情况

    4.5.1 本公司前十名股东持股情况如下表:

    (单位:股)

    股东总数1,221,486
    前10名股东持股情况
    股东名称股东性质持股比例持股总数持有有限制条件股份数量
    香港中央结算(代理人)有限公司/15.29%3,404,599,000290,201,000
    新希望投资有限公司境内法人4.99%1,111,322,3540
    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传统-普通保险产品-005L-CT001沪境内法人4.31%959,422,7620
    中国船东互保协会境内法人3.39%754,803,7540
    东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境内法人3.33%740,808,5200
    中国中小企业投资有限公司境内法人2.76%614,962,5260
    中国泛海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境内法人2.62%582,449,2630
    福信集团有限公司境内法人2.16%481,542,7000
    四川南方希望实业有限公司境内法人2.09%465,405,7820
    交通银行-易方达 50 指数证券投资基金境内法人1.12%249,586,3260
    前10名无限售条件股份持股情况
    股东名称持有无限制条件股份数量股份种类
    香港中央结算(代理人)有限公司3,114,398,000境外上市外资股(H股)
    新希望投资有限公司1,111,322,354人民币普通股
    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传统-普通保险产品-005L-CT001沪959,422,762人民币普通股
    中国船东互保协会754,803,754人民币普通股
    东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740,808,520人民币普通股
    中国中小企业投资有限公司614,962,526人民币普通股
    中国泛海控股集团有限公司582,449,263人民币普通股
    福信集团有限公司481,542,700人民币普通股
    四川南方希望实业有限公司465,405,782人民币普通股
    交通银行-易方达 50 指数证券投资基金249,586,326人民币普通股
    上述股东关联关系或一致行动的说明新希望投资有限公司和四川南方希望实业有限公司同为新希望集团有限公司控制的公司;其他股东之间本公司未知其关联关系。

    注:H股股东持股情况是根据H股股份过户登记处设置的公司股东名册中所列的股份数目统计。

    4.5.2香港法规下主要股东及其它人士于股份及相关股份拥有的权益或淡仓

    截至2009年12月31日,下列人士(本公司之董事、监事及最高行政人员除外)在本公司股份中拥有登记于本公司根据《证券及期货条例》(香港法例第571章)(以下简称「证券及期货条例」)第336条而备存的登记册之权益及/或淡仓:

    主要股东名称股份类别好仓/淡仓身份股份数目附注占相关股份类别已发行股份

    百份比(%)

    占全部已发行股份

    百份比(%)

    新希望集团有限公司A好仓权益由其所控制企业拥有1,576,728,136(1) 及 (4)8.387.08
    李巍A好仓权益由其配偶所控制企业拥有1,576,728,136(2) 及 (4)8.387.08
    刘畅A好仓权益由其所控制企业拥有1,576,728,136(3) 及 (4)8.387.08
    UBS AGH好仓

    好仓

    对股份持有保证权益

    权益由其所控制企业拥有

    15,877,500

    18,588,000


    (5)


    0.54


    0.08

      淡仓

    淡仓

    实益拥有

    权益由其所控制企业拥有

    15,350,000

    26,753,805

    (5)

    (6)


    0.78


    0.12


    附注:

    (1) 该1,576,728,136股A股包括由四川南方希望实业有限公司直接持有的465,405,782股A股及由新希望投资有限公司直接持有的1,111,322,354股A股。四川南方希望实业有限公司乃由新希望集团有限公司全资拥有,而新希望投资有限公司由新希望集团有限公司及四川新希望农业股份有限公司 (其45.70%已发行股本由新希望集团有限公司持有) 分别持有其25%及75%已发行股本。

    根据证券及期货条例,新希望集团有限公司被视为拥有四川南方希望实业有限公司持有的465,405,782股A股及新希望投资有限公司持有的1,111,322,354股A股的权益。同时,四川新希望农业股份有限公司亦被视为于新希望投资有限公司持有的1,111,322,354股A股中拥有权益。

    (2) 李巍女士为刘永好先生 (本公司非执行董事) 的配偶。根据证券及期货条例,李女士被视为拥有刘永好先生于本公司拥有的1,576,728,136股A股之权益。

    (3) 刘畅女士持有新希望集团有限公司 (见上文附注(1)) 36.35%已发行股本。根据证券及期货条例,刘女士被视为拥有本公司1,576,728,136股A股之权益。刘畅女士乃刘永好先生 (本公司非执行董事) 的女儿。

    (4) 上表所列新希望集团有限公司、李巍女士及刘畅女士所拥有的1,576,728,136股A股权益,乃是同一笔股份。

    (5) UBS AG因持有下列企业的完全控制权而被视作拥有它们在本公司股份及相关股份中拥有的权益及/或淡仓:

    受控制企业名称股份数量
    好仓淡仓
    UBS Securities LLC15,350,00015,350,000
    UBS Global Asset Management(Japan)Ltd527,500-
    合共:15,877,50015,350,000

    (6) 其中UBS AG 所拥有的本公司2,616,724股H股淡仓,乃涉及以实物交收(场外)的衍生工具。

    除上文所披露者外,本公司并不知悉任何其它人士(本公司董事、监事及最高行政人员除外)于2009年12月31日在本公司股份及相关股份中拥有须登记于本公司根据证券及期货条例第336条而备存的登记册之任何权益或淡仓。

    “好仓”是指如你对股份本身持有权益,包括透过持有、沽出或发行金融文书(包括衍生工具)而持有权益,并因而具有例如以下的权利与责任,你便属于持有“好仓”:

    (1) 你有权购入相关股份;

    (2) 你有责任购入相关股份;

    (3) 如相关股份价格上升,你有权收取款项;或

    (4) 如相关股份价格上升,你有权避免或减低损失。

    “淡仓” 是指如你根据证券借贷协议借入股份,或如你因持有、沽出或发行金融文书(包括衍生工具)而具有例如以下的权利与责任,你便属于持有“淡仓”:

    (1) 你有权要求另一人购入相关股份;

    (2) 你有责任交付相关股份;

    (3) 如相关股份价格下降,你有权收取款项;或

    (4) 如相关股份价格下降,你有权避免或减低损失。

    “相联法团”(associated corporation) 就任何上市法团而言,指符合以下说明的另一法团—

    (1) 该另一法团是该上市法团的附属公司或控股公司,或是该上市法团的控股公司的附属公司;或

    (2) 该另一法团并非该上市法团的附属公司,但该上市法团拥有该另一法团股本中某类别股份的权益,而该等股份的面值超逾该类别股份的已发行股份面值的五分之一。

    “相关股份” 是指根据衍生工具 (包括例如期权、认股权证、股票期权等票据) 可能需交付予你或由你所交付的股份,以及包括使用来厘定衍生工具的价格或价值的股份 (例如,在ABC 投资银行就XYZ有限公司每股10 港元的普通股所发行的 “2001-2002 欧洲式现金结算认购权证”中, “相关股份”是XYZ有限公司每股10港元的普通股)。

    4.5.3持有本公司5%(含5%)以上股份股东的股份质押及冻结情况   

    于2009年12月31日,无持有本公司5%(含5%)以上股份的股东(不包括香港中央结算(代理人)有限公司)。

    4.5.4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情况

    本公司无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

    4.5.5持有本公司5%(含5%)以上股份的股东情况

    于2009年12月31日,无持有本公司5%(含5%)以上股份的股东(不包括香港中央结算(代理人)有限公司)。

    §5 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及员工、机构情况

    5.1 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持股变动及报酬情况

    姓 名性别出生年份职 务任 期期初持股

    (股)

    期末持股(股)报告期内从公司领取的报酬总额(税前)(万元)是否在股东单位或其他关联单位领取报酬
    董文标1957董事长,执行董事2009.3.23-2012.3.2300654.58
    张宏伟1954副董事长,非执行董事2009.3.23-2012.3.230086.00
    卢志强1951副董事长,非执行董事2009.3.23-2012.3.230086.50
    刘永好1951副董事长,非执行董事2009.3.23-2012.3.230061.25
    王玉贵1951非执行董事2009.3.23-2012.3.230076.00
    陈 建1958非执行董事2009.3.23-2012.3.230069.00
    黄 晞1962非执行董事2009.3.23-2012.3.230077.75
    史玉柱1962非执行董事2009.3.23-2012.3.230071.00
    王 航1971非执行董事2009.3.23-2012.3.230082.00
    王军辉1971非执行董事2009.3.23-2012.3.230056.50
    梁金泉1940独立非执行董事2009.3.23-2012.3.2300-
    王松奇1952独立非执行董事2009.3.23-2012.3.230092.50
    王联章1957独立非执行董事2009.3.23-2012.3.2300112.00
    秦荣生1962独立非执行董事2009.9.9-2012.3.23  23.00
    王立华1963独立非执行董事2009.9.9-2012.3.23  19.75
    韩建旻1969独立非执行董事2009.9.9-2012.3.23  21.50
    洪 崎1957执行董事、行长2009.3.23-2012.3.2300626.83
    梁玉堂1958执行董事、副行长2009.3.23-2012.3.2300487.65
    乔志敏1952监事会主席、职工监事2009.3.23-2012.3.2300578.42
    邢继军1964监事会副主席2009.3.23-2012.3.230076.20
    鲁钟男1955监事2009.3.23-2012.3.230066.00
    张迪生1955监事2009.3.23-2012.3.230062.25
    徐 锐1945外部监事2009.3.23-2012.3.230068.50
    王 梁1942外部监事2009.3.23-2012.3.230066.75
    陈进忠1960职工监事2009.3.23-2012.3.2300386.32
    王 磊1961职工监事2009.3.23-2012.3.2300370.76
    邵 平1957副行长2009.3.23-2012.3.2300424.90
    赵品璋1956副行长2009.3.23-2012.3.2300424.90
    毛晓峰1972副行长

    董事会秘书

    2009.3.23-2012.3.2300424.90
    吴透红1959财务总监2009.3.23-2012.3.2300425.99
    苏庆赞1955第四届董事会非执行董事2006.7.16-2009.3.230019.50
    吴志攀1956第四届董事会独立非执行董事2006.7.16-2009.3.230022.00
    高尚全1929独立非执行董事2009.3.23-2009.9.90065.25
    张克1953独立非执行董事2009.3.23-2009.9.90080.75
    王浵世1949第四届董事会执行董事、行长2006.7.16-2009.3.2300252.76
    黄滌岩1930第四届监事会主席2007.1.15-2009.3.2300500.25
    李宇1974第四届监事会监事2007.1.15-2009.3.230018.50

    注: 1、2009年3月23日公司2009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选举产生第五届董事会,选举出公司第五届董事会董事17名:董文标、张宏伟、卢志强、刘永好、王玉贵、陈建、黄晞、史玉柱、王航、王军辉、高尚全、张克、王联章、王松奇、梁金泉、洪崎、梁玉堂;

    2、2009年3月23日公司2009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选举产生第五届监事会股东监事和外部监事共5名,工会工作委员会依法选举产生公司第五届监事会职工监事3名。第五届监事会监事8名:乔志敏、邢继军、鲁钟男、张迪生、徐锐、王梁、陈进忠、王磊;

    3、2009年3月23日公司第五届董事会第一次会议决议聘任洪崎先生为中国民生银行行长;决定聘任梁玉堂先生、邵平先生、赵品璋先生、毛晓峰先生为中国民生银行副行长;决定聘任毛晓峰先生为中国民生银行董事会秘书;决定聘任吴透红女士为中国民生银行财务总监;

    4、2009年7月22日,公司公告独立非执行董事高尚全先生和张克先生的书面辞职报告,因其已连续在本公司担任独立非执行董事时间届满6年,根据中国证监会《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和《公司章程》的规定,申请辞去独立非执行董事及董事会相关专门委员会的职务;

    5、2009年9月9日,公司2009年第三次临时股东大会补选秦荣生先生、王立华先生、韩建旻先生为第五届董事会独立非执行董事,三位董事的任职资格已获中国银监会批准;

    6、独立非执行董事梁金泉为中管干部,依据中纪委(2008)22号文精神和个人要求,未领取2009年度董事薪酬;

    7、截止报告期末,本公司未实施股权激励计划。

    5.2 员工、机构情况

    报告期末,本公司已在全国29个城市设立了29家一级分行,在香港设立1家代表处,机构总数量为434个。

    报告期内,本公司长春分行、合肥分行、南昌分行顺利开业,汕头直属支行升格为分行。

    报告期末,本公司机构主要情况见下表:

    机构名称机构数量员工数量资产总额(百万元)(不含递延所得税资产)地 址
    总行18,428481,644北京市西城区复兴门内大街2号
    北京管理部481,976304,967北京市西城区复兴门内大街2号
    上海分行441,880213,063上海市浦东新区浦东南路100号
    广州分行281,27276,677广州市越秀区天河路45号粤能大厦
    深圳分行3199478,929深圳市福田区新洲十一街民生银行大厦
    武汉分行2186247,349武汉市江岸区江汉路20号
    太原分行1779652,827太原市并州北路2号
    石家庄分行1966439,563石家庄市西大街10号
    大连分行1452028,401大连市中山区延安路28号
    南京分行2193368,114南京市洪武北路20号
    杭州分行2084671,238杭州市庆春路25号远洋大厦
    重庆分行1666436,145重庆市江北区建新北路9号同聚远景大厦
    西安分行1453630,198西安市二环南路西段78号中国民生银行大厦
    福州分行1454220,078福州市湖东路173号中旅大厦
    济南分行1362735,415济南市泺源大街229号
    宁波分行1142520,009宁波市中山西路166-168号
    成都分行1762337,537成都市人民南路三段2号
    天津分行1248825,941天津市河西区围堤道125号天信大厦首层
    昆明分行1132219,287昆明市环城南路331号春天印象大厦
    泉州分行92648,435泉州市丰泽街336号凯祥大厦
    苏州分行843422,879苏州工业园区星海街200号
    青岛分行934622,813青岛市市南区福州南路18号中港大厦
    温州分行731112,322温州市新城大道335号发展大厦
    厦门分行830212,964厦门市湖滨南路90号立信广场
    郑州分行416120,628郑州市郑东新区CBD商务外环路1号民生银行大厦
    长沙分行421814,219长沙市芙蓉中路一段669号
    长春分行211417,101长春市南关区长春大街500号吉信大厦
    合肥分行21209,656合肥市亳州路135号天庆大厦
    南昌分行21295,470南昌市东湖区象山北路237号
    汕头分行62328,001汕头市韩江路17号华景广场1-3层
    香港代表处110-香港中环夏壳道12号美国银行中心32楼07084号
    地区间调整  -440,949 
    合计43426,0391,400,921 

    注: 1、机构数量包含总行,一级分行、分行营业部、二级分行、支行和代表处等各类分支机构。

    2、总行员工数包括电子银行部、信用卡中心、贸易金融部、投资银行部、金融市场部、中小企业金融事业部、私人银行事业部、能源金融事业部、冶金金融事业部、交通金融事业部、地产金融事业部共11个事业部的员工数。

    3、地区间调整为辖内机构往来轧差所产生。

    §6 董事会报告

    6.1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6.1.1总体经营概况

    2009年,本公司认真贯彻执行董事会《五年发展纲要》精神和管理层《三年发展规划》要求,围绕本公司战略定位—“民营企业银行”、“小微企业银行”和“高端客户银行”,着力打造“特色银行”和“效益银行”。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经济环境,本公司在董事会领导下,根据宏观经济形势,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积极采取应对策略,顺利实现H股上市,各项业务保持协调、健康、快速的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经营业绩。

    (一)盈利能力保持较快增长

    报告期内,本集团实现营业利润156.05亿元,比上年增加51.93亿元,增长49.9%;基本每股收益为0.63元人民币,比上年提高0.21元。实现营业收入420.60亿元,比上年增加70.43亿元,增长20.1%,其中,净利息收入322.40亿元,增长6.1%,净非利息收入98.20亿元,增长111.8%。

    (二)资产规模稳健增长

    报告期末,本集团资产总额达14,263.92亿元,比上年末增加3,720.42亿元,增幅35.3%;客户存款总额11,279.38亿元,比上年末增加3,421.52亿元,增幅达43.5%;贷款和垫款总额为8,829.79亿元,同比增加2,246.19亿元,增幅34.1%。

    (三)成本控制初显成效

    报告期内,本集团业务及管理费177.3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28.36亿元,比上年增加额少增3.60亿元;增幅19.0%,比上年增幅下降8.3个百分点,费用管控初见成效。

    (四)资产质量良性发展

    报告期末,本集团不良贷款比率(五级分类法)为0.84%,较年初下降0.36个百分点。

    (五)主要产品和服务市场占有率稳步上升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2009年12月份《金融机构本外币信贷收支表》,在9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中,本公司报告期末各项存款规模的市场份额为13.52%,比2008年末提升0.8个百分点,其中零售存款的市场份额为11.30%,比2008年末提升0.7个百分点;本公司报告期末各项贷款规模的市场份额为13.64%,比2008年末提升0.4个百分点,其中不含贴现的贷款占有的市场份额为14.01%,比2008年末提升0.2个百分点。

    6.1.2主要业务回顾

    (一)公司业务

    报告期内,公司业务紧密围绕“两个发挥、一个加强”的指导思想(即发挥事业部专业化销售作用,提升盈利能力;发挥分行区域市场主导作用,提升市场份额;加强公司专业化管理能力建设,提高整体管理水平),一手抓改革深化,一手抓业务发展,贯彻落实全行战略定位和发展转型策略,在国内外经营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的条件下,较好地规避了大的经营风险,把握住大的发展机遇,业务规模、经营质量与管理水平再上新的台阶,重点业务发展取得突破性进展,综合实力和市场地位稳步提升。在《金融时报》与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联合举办的中国金融机构金牌榜暨“金龙奖”评选中,本公司荣获2009年度“最佳公司银行”。

    1.公司贷款

    报告期内,公司信贷业务坚持效益、质量、结构、规模均衡发展的基本原则,积极把握国家重点产业振兴规划及区域发展规划实施机遇,主动调整优化信贷结构,强化风险管理控制,业务规模快速增长,资产质量持续改善,贷款收益水平实现恢复性提升。报告期末,本集团公司贷款余额(含贴现)7,190.99亿元,比期初增加1,693.10亿元,增长30.8%,其中公司一般贷款余额6,760.84亿元,比期初增加2,008.99亿元,增长42.3%,创本集团近年来公司贷款增长新高。公司业务不良贷款继续“双降”,不良贷款余额65.38亿元,比期初减少7.17亿元,不良贷款率0.91%,比期初下降0.41个百分点。

    ? 报告期内,本公司理性面对市场需求,在实施“以量补价”策略的同时,坚持在发展中调整优化信贷投向,主要策略有:

    ? 一是积极把握国家经济刺激政策带来的市场机会,加大重点行业、重点项目及重点企业的信贷投放,同时严格限制“两高一剩”行业和低水平重复建设项目贷款。报告期内,近70%的新增公司贷款投向与拉动内需密切相关的制造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以及批发零售业。

    ? 二是顺应区域经济梯度发展新动向,提高中西部地区信贷资源配置。报告期末,本公司中西部地区一般贷款余额较年初增长60%以上,中西部地区一般贷款余额占比较去年同期显著提高3.5个百分点。

    ? 三是鼓励实体经济信贷投放,有控制地择优开发政府信用类业务。将政府融资平台、土地储备、地方交通厅、公路局及公用事业类授信项目统一定义为政府信用类业务,由总行集中管控,全行按统一的准入标准,实行项目预审批制度,淘汰行政层级低、综合财力弱、抵押措施不足的授信项目,严把授信项目准入关,并通过组建内部银团贷款的方式实现该类业务资源全国范围内优化配置,最大限度减少经营机构为各自利益低效投放的行为。

    ? 四是优化信贷投放方式,通过压缩票据、收回贷款额度再配置、转让信贷资产、组建牵头银团贷款等手段,提升一般性贷款增长空间,保证重点客户投入。

    2.公司存款

    报告期内,本公司继续贯彻落实“存款立行”方针,完善负债业务发展机制,夯实存款增长基础,调整存款结构,降低存款成本。主要策略有:一是强化存款内生性增长能力,通过动产融资、保理融资、应收账款、票据及现金管理等业务,服务并管理客户现金流,构建存款可持续增长基础;二是优化定价及资源配置方法,鼓励拓展低成本活期存款,主动压缩高成本协议存款近100亿元,通过调整产品定价方式及时清理退出套利性保证金存款,推动存款结构调整;三是大力发展基础客户,采取多种措施推动基础客户群培育,通过开发新客户,优化结算网络,做大客户结算业务份额,带动存款增长。

    报告期末,本集团公司存款余额9,325.68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期初增加2,846.96亿元,增长43.9%,创本集团近年来公司存款增长新高。在公司存款结构调整政策及存款活期化趋势的共同作用下,报告期末,本集团公司存款中活期存款占比较期初提高7.71个百分点;相应地,公司存款平均利率较上年下降0.96个百分点。

    3.公司非利息收入业务

    报告期内,本公司多渠道并举推动中间业务发展。除继续强化国内国际结算服务外,积极发展资产托管、年金业务,根据形势变化和市场需求,加大了委托贷款、债务融资工具发行业务推动力度,并积极探索发展新兴市场融资业务和财务顾问业务,拓展中间业务收入增长的新渠道。

    在资产托管业务方面,本公司继续实施“多元化”发展战略,大力推进托管产品创新,重点发展信托计划、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基金专户理财、券商定向理财、银行理财、企业年金等托(保)管业务,同时加大资源配置力度,推动了本公司资产托管业务稳步较快发展。报告期末,本公司托管(含保管)资产规模折合人民币1,292.8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50%;实现托管业务收入折合人民币1.13 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5.9%。

    在企业年金业务方面,本公司整合资源,强势营销,锐意创新,大力开展集合年金和权益类年金业务,拓展了年金服务新领域。报告期末,本公司管理企业年金类账户41,091户,托管企业年金基金规模15.02亿元。

    在财务顾问业务方面,本公司把客户咨询及顾问业务与新兴市场融资业务有机结合起来,在充分研读市场需求的基础上,初步构建了以债务融资工具发行、结构性融资、资产管理为核心的新兴市场融资产品体系,通过为客户提供以投融资为核心的全面金融服务,赋予咨询及财务顾问新的服务内涵,并由此建立新的收费、收息并举的业务模式,扩展中间业务渠道。报告期内,本公司已梳理完成产品体系,制定近两年重点产品开发规划,完成首批包括银团贷款财务顾问、并购财务顾问、股权融资顾问等在内的6套法律文本编制工作,并推动牵头银团贷款业务取得突破性进展,实现银团贷款业务手续费收入1.2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00%以上;与四家大型国有银行并列获得中国银行业协会银团贷款和交易专业委员会颁发的最有价值奖项——“银团贷款最佳业绩奖”。

    在委托贷款业务方面,本公司较好地把握宏观经济多变环境下的业务机会和风险,既发挥银行对资金供需双方的重要纽带作用,又要合规经营,规避操作风险,并以此为指导思想,进一步规范业务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摸清梳理客户需求,加大委托资金来源的合法合规性审查,有序发展委托贷款业务。报告期内,全行共发生委托贷款业务446笔,贷款金额近200亿元,实现净非利息收入2,200万元。

    4.事业部经营情况

    报告期内,本公司继续深化事业部改革,优化事业部运行机制,全方位支持事业部加强自身能力建设,实施新的商业模式,提升客户专业化服务能力。同时,配套实施销售体系优化调整,强化大客户业务统筹管理,建立中小企业业务矩阵式管理模式,优化客户合作销售机制及产品交叉销售制度安排,促进事业部、分行进一步发挥专业化经营平台优势和渠道优势。

    各事业部冷静应对宏观经济及行业形势复杂多变的不利影响,以提高资产业务定价能力和盈利能力为目标,创新业务模式,加大营销力度,强化风险控制,业务规模较快增长,资产质量保持优良。报告期末,地产、能源、交通、冶金四个行业事业部存款余额1,554.67亿元,比年初增加399.44亿元,增长34.6%;一般贷款余额2,428.82亿元,比年初增加682.43亿元,增长39.1%;不良贷款余额8.09亿元,不良贷款率0.33%,分别比上年末下降10.57亿元和0.74个百分点。在全行结构调整和战略转型背景下,事业部加大客户结构、业务结构及收入结构调整力度,通过加强定价管理,实施资产经营,提高盈利能力。报告期内,四个行业事业部实现净收入75.22亿元,比上年增长近10%,实现中间业务收入11.42亿元,比上年略有增加;四个行业事业部新投放一般贷款中,基准利率(含)以上占比69.6%,比同期全行新投放对公一般贷款中同口径占比高出个5.2个百分点。

    (1)地产金融事业部

    报告期内,地产金融事业部面对跌宕起伏的房地产市场形势,继续实施“区域、客户、业态、产品”四维组合发展策略以平滑行业波动风险,加快推动区域梯度发展战略及客户调整战略的实施,将信贷资源优化配置到安全底线较高的区域、客户和项目,在较好控制风险前提下实现了业务较快增长。同时,地产金融事业部还加快推进民生地产金融品牌和专业化服务平台建设,在杭州、成都、北京举办 “第五届中国地产金融年会” 三场峰会,发布业内首本《中国地产金融蓝皮书》,牵头筹组地产银团贷款业务,在客户及同业中逐步树立专业化服务品牌形象,在《首席财务官》杂志社举办的“2009年度中国CFO最信赖的银行评选”中,地产金融事业部荣获“最佳行业金融服务奖”;地产界主流媒体-财讯传媒(HK00205)旗下《新地产》杂志评选董文标董事长为2009年度“新地产年度人物”,授予“最地产的金融家”称号。

    地产金融事业部在“一个团队、一个市场”的经营理念下,密切结合宏观调控和房地产行业的风险特性,积极审慎合规经营,全面有效管控房地产信贷风险。一是按照“垂直领导、专业评审、独立监控、分级监管”原则建立了适合房地产行业特点的多层次独立风险防控体系,完善授信评审和资产监管标准、制度和流程,规范分部间合作销售管理,确保专业化经营体制下风险控制的科学、有效。二是加强市场监测和政策研究,把好授信准入门槛,优化“区域、客户、业态、产品”四维动态组合,重点支持销售前景好的自住性和改善性住宅开发项目及现金流稳定的成熟商业地产项目,坚守风险底线。三是严格做好贷后监控和资产管理工作,对项目放款、贷后资金使用、销售回款控制和抵押物解押等进行封闭管理,并针对项目特征进行分级分类管理。四是将全国性集团客户纳入统一风险管理,逐步实现从封闭项目到封闭客户的转变,确保贷款集中度风险管理和集团风险限额管理的及时有效。

    报告期末,地产金融事业部在全国25个城市设立了31个分部,一般贷款余额736.90亿元,存款余额435.96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2.4%及71.5%。不良贷款率0.69%,比上年下降1.83个百分点,实现中间业务收入3.52亿元。

    (2)能源金融事业部

    报告期内,能源金融事业部深入研究国内外经济金融及能源产业发展态势,立足国家产业政策,把握清洁能源和循环经济发展机遇,全面退出小火电、小热电、独立焦化等高风险领域的客户贷款7笔3.46亿元,增加绿色能源领域的龙头企业贷款投放,余热发电、太阳能发电、风电等贷款余额达108亿元;实施退电进煤战略,立足煤炭资源分布重点区域,大力发展以煤炭采掘业为主的产业链融资,相关贷款余额增加到560亿元,位居全国银行业第二。同时加大业务结构调整力度,通过信贷资产让售、理财等实施资产经营,通过发债融资解决客户低成本融资需求,全年发债金额52亿元,业务结构调整效果明显。

    报告期末,能源事业部一般贷款余额922.50亿元,存款余额345.23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3.6%和33.9%。不良贷款率0.09%,实现中间业务收入2.15亿元。

    (3)交通金融事业部

    报告期内,交通金融事业部坚持以专业化的团队和理念服务于铁路、汽车、港口航运(船舶)、公路、航空(机场)等交通行业的中高端客户。经过两年多的稳健运行,交通事业部成功总结出了“建店贷款”、“船生船”、“公路并购”等专业化商业模式,积极引进并培育了一支具有深厚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的业务骨干、产品经理、风险经理团队,以项目经理团队的方式,通过集团融资、票据贴现、贸易融资、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委托基金管理及财务顾问等综合金融解决方案,对客户提供了系统性支持。

    报告期末,交通金融事业部于全国19个城市设立了13个分部及8个业务中心,一般贷款余额427.68亿元,存款余额420.08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52.2%和30.5%。不良贷款率0.12%,实现中间业务收入3.05 亿元。

    (4)冶金金融事业部

    报告期内,冶金金融事业部结合行业金融需求特点,继续实施产业链金融服务模式,围绕核心厂商进行产业链上下游延伸开发,大力发展动产融资、贸易融资、新兴市场业务;以发债融资、现金管理、票据管理为重点推动产品交叉销售,拓宽中间业务增长渠道;强化集团客户开发管理,对多家大型优质企业营销取得突破,与“我的钢铁网”合作举办“钢铁高峰论坛”系列会议,提升客户关系和营销效率。

    报告期末,冶金金融事业部于全国 21个城市设立了24个分部,一般贷款余额341.69亿元,存款余额353.40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54.8%和10.0%。不良贷款率0.48%,比上年下降0.53个百分点,实现中间业务收入2.70亿元。

    (5)中小企业金融事业部

    本公司积极探索优化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新体制,经监管部门批复同意,将中小企业金融事业部改造成为业务范围覆盖全国、持分行级营业执照的中小企业专营机构。

    报告期内,在对中小企业业务实行事业部矩阵式管理模式基础上,中小企业金融事业部加速推进本公司在全国范围内的中小企业业务布局,稳步推进重点区域中小企业专营机构建设,初步形成以长三角为重点,逐步向环渤海、海峡西岸、珠三角等经济带辐射的格局,专业从事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销售机构数量扩大到23个,同时,中小企业金融事业部立足中小企业需求特点,正式推出易捷贷、组合贷、联保贷、循环贷、动产贷、法人按揭、中小企业e管家七大特色产品及其组合运用方案,初步构建中小企业金融服务 “财富罗盘”品牌。在较好控制风险前提下,实现了业务规模快速发展和盈利水平提升。

    报告期末,中小企业金融事业部拥有客户3277户,贷款余额341.80亿元,存款余额201.81亿元,较年初分别增长50.4%、90.6%和21.7%,不良率1.22%,保持在较低水平。约93%的贷款为短期贷款,贷款平均收益率达到基准利率上浮20%的水平。凭借在中小企业金融服务领域的优异表现,本公司荣获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与《金融时报》共同评选出的 “2009中国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十佳机构”的称号。

    (6)贸易金融事业部

    报告期内,贸易金融事业部继续贯彻“走专业化道路、做特色贸易金融”的发展思路,积极奉行“专业、专注、专业化经营”的经营方针,一手抓风险防范,一手抓业务发展。在金融危机背景下,贸易金融部因时而变,提出“一个延伸、两个转变、五大综合解决方案”的产品创新理念,通过特色经营拓宽业务发展空间,初步建立了以世界500强企业和国内龙头企业为战略客户、以中型企业为基础的稳定的客户群,国际、国内保理和结构性贸易融资等特色业务领跑国内同业;船舶融资、“走出去”项目融资、国内信用证、保函、银团贷款、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等业务发展迅速。同时,贸易金融事业部优化业务流程,加快业务系统开发和远程服务平台建设,扩大代理行网络,培养打造核心贸易金融团队,不断提升专业化服务能力和品质。

    报告期末,贸易金融事业部于全国21个城市设立了21个分部,本公司贸易融资业务人民币贷款余额32.40亿元,外币贷款余额18.07亿美元,不良贷款率为0,实现中间业务收入10.10亿元。报告期内,贸易金融事业部引起国内外金融媒体广泛关注,先后荣获《亚洲银行家》颁发的“中国区贸易金融成就奖”和《首席财务官》颁发的“最佳贸易融资奖”。

    5.重点特色业务

    (1)贸易金融服务

    本公司于近年来致力打造特色贸易金融服务品牌,建设形成覆盖国际结算及进出口贸易融资较为完整的产品体系,拥有遍布全球的代理行网络和通畅的清算渠道,努力为客户提供优质专业化服务。

    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本公司因时而变强化贸易金融产品创新,致力从国际贸易融资领域向与之相配套的国内贸易融资领域延伸,从单一产品销售向为客户提供专业化贸易金融综合解决方案转变,从单一环节贸易融资向内外贸一体化的多环节、全过程贸易链融资模式转变,并推出应收账款解决方案、进口贸易链融资解决方案、保函综合解决方案、服务增值解决方案及结构性贸易融资等五大综合解决方案,满足客户多元化贸易融资及服务需求。

    报告期末,本公司贸易金融业务客户数为9,439家,国际双保理业务13,027笔,位居国内同业第一。全年国际保理业务量3.69亿美元,在国内同业中位居前列;以长单融资、大宗商品贸易融资和买方信贷为核心的结构性贸易融资取得突破性进展,出口买方信贷尤其是船东买方信贷业务出现良好的发展势头。在中国外贸面临严重冲击背景下,本公司贸易融资业务全年无新增不良发生。此外,本公司进一步丰富了外汇交易类产品,通过与德意志银行等签署跨币种支付业务合作协议,可向全球160多个国家提供120多种货币的跨币种支付业务,有效降低了企业交易成本,规避了汇率风险,便利了企业进出口贸易支付。

    (2)交易融资业务

    本公司认为基于客户物流、资金流控制的交易融资业务是未来银行融资业务发展的重点方向,并于近年来,持续强化交易融资业务能力建设,以动产融资为基础,整合产业链上下游多种融资模式,建立了较为完整的交易融资产品体系。报告期内,面对国内贸易结算量急速下降、贸易商及生产企业业务需求大幅度萎缩等不利局面,本公司通过优化业务流程、延伸产品线、丰富业务模式和商品品种、建立多层级专业化监管平台、集中进行货押控制等一系列措施,实现了动产融资业务快速健康发展。全年动产融资业务发生额超过1,300亿元,稳定客户超过1,600户,派生存款610亿元,年末动产融资业务余额616亿元,没有产生不良,跻身市场领先行列。在第三届中国国际物流与供应链合作发展高峰论坛上获得“影响中国2008-2009最佳供应链金融服务商”称号。

    (3)票据业务

    票据业务是本公司传统特色业务。报告期内,本公司以产品创新为主线,以风险控制为保障,以实现收益为核心,以提供票据综合解决方案为突破点,充分发挥票据业务贴现利率市场化、使用形式多样化、流通渠道多元化的特点和优势,推出“快易贴”、“贴现宝”、“委托第三方付息”三个票据业务新产品,加大市场营销力度,同时强化操作风险管理,推动票据业务发展再上新台阶。报告期共实现票据净收益14.6亿元,票据贴现客户数达6,450户,较2008年新增4,448户,未发生操作性风险。

    6.公司业务客户基础

    报告期内,本公司继续加强客户基础建设,本着“抓好抓优、大小并举”的原则, 一手抓基础客户拓展,一手抓核心客户培育,在继续保持大客户关系管理的传统优势基础上,契合国民经济发展转型及本公司业务发展转型之所需,扩大民营企业、中小企业服务覆盖面,培养能够建立长期合作和战略合作关系的核心民营企业客户群体。报告期末,本公司拥有总量超过144,000户(余额非零)的公司存款客户,其中,超过6,500户客户在本公司有贷款余额(不含票据贴现),公司存、贷款客户数量分别比年初增长10.1%与33.6%。

    7.公司业务团队建设

    为提高公司业务团队专业化能力,报告期内,本公司构建 “1+3”公司业务培训体系,持续实施分层次培训,做到培训与经营管理政策传导相结合、培训与重点业务营销推广相结合、培训与经典案例及先进经验交流相结合。报告期内,公司业务板块共组织各类培训近150期,累计参训人数近12,000人次,团队素质明显提升,并因此荣获中国金融教育发展基金会颁发的“金融教育先进单位”称号。

    报告期内,本公司已经加大业务结构调整与发展战略转型力度,未来将进一步提高零售和中小企业业务占比,作为行内目前份额最大的业务单元,公司业务需要积极主动应对环境和形势变化,正确处理好资本节约与规模增长的关系,加快客户结构调整,加快发展新兴市场业务,强化信贷资产经营,努力增加中间业务收入,在发展中逐步优化收益结构,为本公司业务可持续健康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零售业务

    本公司为零售客户提供多种零售银行产品和服务,包括零售贷款、存款、借记卡、信用卡、理财服务、投资服务、代理基金产品以及外汇买卖、外汇兑换、贵金属延期交易等。本公司通过多种渠道向客户提供这些服务,包括分支行网点、自助服务银行以及网上银行和电话银行服务系统。报告期末,本集团零售贷款余额为1,638.80亿元,占客户贷款总额的18.6%,零售存款总额为1,941.04亿元,占客户存款总额的17.2%。

    1、零售贷款

    本公司面向零售银行客户提供各类贷款产品。2009年,本公司针对小微企业主及个体工商户推出了“商贷通”贷款业务并取得良好的开端,带动了本公司零售贷款高速增长。报告期末,本集团零售贷款总额比上年增加553.09亿元,增幅50.9%。其中,按揭贷款余额达到996.19亿元,较上年增长14.0%,占全部零售贷款的60.8%。

    “商贷通”产品是专门向个体工商户、小型企业主及微型企业主提供用于生产或投资等经营活动的人民币授信业务及结算、存取款、理财、消费信贷和咨询等一揽子金融服务。实施“商贷通”业务,可以解决个体私营企业融资难问题,促进个体私营经济健康发展,有利于和谐社会和市场经济建设,同时,优化了本公司的业务结构、降低风险集中度,为个人贷款业务注入了新商机,全面提升了本公司零售银行核心竞争力,亦可做强做大支行,使其成为本公司经营战略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不到一年的发展,本公司已成为“商贷通”业务的领先银行,大大提升了本公司的差异化竞争能力和同业竞争力。

    目前本公司“商贷通”业务定位主要是满足融资需求在500万元以下的小微企业。在区域选择、行业选择、客户准入上,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采取审慎的策略,先在华东沿海10家重点分行稳健起步,积累经验,探索规律,然后在全行逐步推广。从业务进展情况看,达到了预期效果,得到了政府、企业、媒体等多方面的积极评价。报告期末,本公司“商贷通”贷款余额为448.09亿元,占个人贷款余额的比例达到27.3%,客户累计达3万余户,且资产质量优良,从贷款定价和“商贷通”贷款的特性来看,“商贷通”业务有效地优化了本公司贷款利率结构。

    “商贷通”目标市场选择的基本原则在于运用“大数法则”测算出特定行业的风险概率,甄选“商贷通”业务进入的行业,迅速地找到有效客户群体,并对其进行批量营销,实现“商贷通”业务在特定行业的受众群体规模化。

    为实现业务快速、健康发展,本公司在“商贷通”业务发展过程中的风险管理主要坚持五项原则,一是独立性管理原则,即保持“商贷通”风险管理体系和业务管理的独立性;二是概率管理原则,即在把握“基本面”风险的基础上,强调用概率控制和管理风险,运用“大数法则”,以达到规模效益;三是标准化管理原则,即对“商贷通”产品实行分类管理,划分为标准化产品和非标准化产品,实行不同的风险管理和作业流程;四是高效原则,即通过优化作业流程、应用“评分卡”技术、集中操作管理等手段,实现中后台的高效处理;五是价格覆盖风险原则,即提高贷款的收益率,以此覆盖预期的风险损失。

    本公司通过充分研究区域特点,制定差异化的产品、授权管理和不良资产管理策略,逐步建立健全工厂化的风险管理作业流程,通过引进和开发“商贷通”业务的风险计量模型技术,按照标准化程序和要求,完成客户材料收集、客户营销与申报。采用专业化、标准化、工厂化的风险管理作业模式,高效完成贷款受理、评级、信贷审批、信贷执行和贷后管理等工作,减少重复劳动,切实提高工作效率。

    本公司“商贷通”业务的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效率高。通过实施“大数法则”、“规划先行”和“批量营销”,本公司建立了标准化、流程化和专业化的作业流程,实质性提高了审批和放款效率。

    二是产品多。本公司“商贷通”业务着眼于批量为目标客户提供包括资产业务、结算业务、存取款业务、理财业务、消费信贷业务和咨询服务等一揽子金融解决方案。除传统的抵押方式外,还创新推出了互保、联保和信用等11种授信方式,可以更好地满足目标客户多元化和个性化的金融需求。

    三是服务优。为了更好地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针对“商贷通”目标客户建立了专业的规划、销售、审批和贷后团队;与此同时,积极整合行内外资源,实现零售银行与电子银行、信用卡、信息中心和公司业务等多部门的协同营销和联动服务,努力实现申请渠道和服务方式的多样化。

    在自身业务取得较快发展的同时,本公司也很好地履行了企业社会责任。据不完全统计,本公司投放的“商贷通”贷款直接帮助两万多个小微企业(二十余万从业人员)抵御了金融危机的冲击,保证其经营的稳定性;间接为社会创造超过十万个工作岗位,为繁荣市场、稳定社会尽了一份绵薄之力。

    本公司“商贷通”业务先后获得了第四届“21世纪亚洲金融年会”评选的“2009小微金融服务创新奖”、 《第一财经日报》评选的“2009第一财经金融价值榜最佳小微企业服务奖”、 《中国经营报》社评选的“2009卓越竞争力个人贷款银行奖”、 《银行家》杂志社评选的“金融产品十佳奖(零售业务类)”和《时代周报》评选的“2009年度第二届时代营销盛典‘十大营销案例奖’”等奖项。

    2、零售存款

    本集团的零售存款主要包括活期存款、定期存款、通知存款等。零售存款是本集团最重要的低成本资金来源。报告期内,本集团零售存款增长迅速,零售存款余额较上年增长578.36亿元,增幅达42.4%。

    3、借记卡业务

    报告期末,本公司累计发售借记卡2,281万张,当年新增发卡量171万张。在中国银联2009年度银行卡同业建设成果奖评定中,本公司荣获银联标准借记卡产品推广奖。

    2009年,本公司已形成了对贵宾客户提供以机场、高尔夫球场、火车站、医疗健康通道、汽车道路救援为核心的“5+N”贵宾服务体系。截至2009年底,本公司有借记卡特惠商户千余家,为借记卡客户提供了更便利的用卡环境。

    4、信用卡业务

    2009年,信用卡业务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累计发卡量达到763万张,本年新增发卡114万张;交易额1,024.49亿元,同比增长37.5%;净非利息收入10.48亿元,同比增长45.6%;贷款余额142.66亿元,同比增长12.1%;6个月以上不良率为2.5%。报告期末,民生白金、钻石信用卡累计发卡量达17万张,在全国名列前茅,先后获得中国银联、国际组织和多家主流媒体颁发的“2009年度十大银行信用卡”、“最具服务价值白金信用卡”、“2009年度顾客最喜爱的钻石白金贵宾卡”等荣誉称号。

    2009年发行了国航联名卡、东航联名卡、昕薇联名卡及建国60周年主题卡等信用卡产品。截至去年年底国航联名卡及东航联名卡发卡量已突破了10万张。

    5、代理业务

    本公司为客户提供销售理财产品、基金及保险等服务。其中代销基金数量已达490只,代销数量处于同业领先地位;与18家保险公司达成合作,代理保险销售平台进一步完善。

    6、客户及相关活动

    报告期末,本公司的零售客户总数为1,816万户,零售存款为1,937.26亿元,其中个人金融资产大于50万元以上的客户为7.63万户,存款总额为1,070.70亿元,占本公司零售存款总额的55.3%。

    2009年,本公司举办了“2009我的梦想”大型活动,该活动是本公司成立以来投入规模最大、覆盖范围最广、影响最深远的一次全国性社会活动,同时也是中国首次全民梦想征集活动。活动以出色的主题创意、广泛的民众参与度及深刻的社会影响赢得公众的热情赞誉。同时,该活动获得了中国广告业协会评选的“跨媒介整合策划与营销类”奖、《华夏时报》评选的“最佳市场营销创新奖”和《中国经营报》评选的“卓越竞争力营销模式”奖等奖项。

    2009年,本公司亦针对贵宾客户举办了“保罗·克鲁格曼中国周”活动,在北京、上海举办四场演讲活动,开创了银行业个人客户顶级增值服务的先例,并获得了《华夏时报》评选的“2009最具影响力活动奖”及《银行家》杂志社评选的“最佳金融品牌营销活动奖”。

    7、私人银行业务

    私人银行业务实行了矩阵式事业部管理架构,在北京、上海、南京、深圳、广州、成都、福州等分行建设了十二家私人银行专营机构。通过举办私人银行业务高级研修班,对从业人员进行了集中式的专业培训。私人银行部围绕客户多元化金融服务需求,持续开发了专属投资产品、个性化信贷业务以及其他综合金融服务方案,并提供家庭资产传承、功能信托等方面的非金融服务。报告期末,私人银行客户数量达到1,229户,管理金融资产达到254亿元。

    (三)资金业务

    1、交易情况

    报告期内,本公司人民币债券现券交易量7,978.91亿元人民币。外汇做市商交易累计交易量2,137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增长83%;自营外汇买卖交易量达12.16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增长73.7%;远期结售汇交易量13.9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8.8%。此外,即、远期外汇买卖交易量、个人实盘外汇买卖交易量均较去年同期有所增长。

    2、投资情况

    报告期末,本集团投资余额1,569.56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6.3%。2009年,本公司依据对国内债券市场走势的准确判断,通过波段操作,显著提高人民币债券投资的价差收益;同时,抓住国际债券市场价格走高的机会,及时减持本公司持有的部分外币债券,有效降低了潜在的投资风险。

    2009年,本公司成为财政部、人民银行批准开办储蓄国债(电子式)业务的试点银行,也获得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参与债券交易的试点资格。

    3、理财业务情况

    2009年,本公司理财业务以风险明晰可控的稳健型理财产品为主导,加大对国内及国际市场的研究力度,重点侧重于研发投资货币市场及信用市场产品,全力推出以“非凡资产管理”系列组合资产池类理财产品为代表的一系列稳健型产品。

    报告期内,本公司理财产品共发行265期,募集理财资金规模为1,375亿元,理财存续规模为732亿元。

    报告期内,本公司重点推出以下创新业务:

    一是“非凡资产管理”系列理财产品隆重登场。 “非凡资产管理”系列理财产品首次引入业内先进的“理财业务资产池”的运作模式,投资方向包括债券市场国债、政策性金融债、企业债、央行票据、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债券回购、货币市场存拆放交易、银行存款、央行承兑汇票、信托计划或投资于以上投资品种的他行理财产品等。本公司通过动态的投资组合管理方法和资产负债管理方法对资产池进行管理,引入先进的期限错配、滚动发行的模式进行产品开发,突破了单一项目理财产品负债期限和资产期限必须严格对应的缺陷,同时满足了对公、同业、零售客户对投资期限的个性化需求,实现了产品收益率和流动性的同步提升。

    二是稳健创新并进,加大理财业务的拓展力度。明确理财业务“稳健”的指导思想,下半年本公司陆续推出高端白酒理财计划、艺术品投资计划等创新产品,证券市场类、标准仓单、大宗市值管理类理财产品正在紧锣密鼓的筹备中,通过拓宽产品线,促进理财业务多元发展。

    三是搭建银信合作“10+1”平台。由本公司牵头,与国内10家优质的信托公司成立“10+1银信合作体”,从原有的“项目合作”上升到战略合作,从“商业银行主导”逐渐发展至商业银行和信托公司合作,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以新市场的扩展和组合创新产品为重点,建立和完善相关的风险管理制度和体系。

    四是“非凡资产管理”屡获殊荣,品牌价值不断提升。 “非凡资产管理”在“2009第一财经金融价值榜”评选活动中荣获“最佳产品设计能力奖”,“非凡资产管理”品牌在众多参选品牌中脱颖而出充分证明了本公司在理财产品管理、创新、风险控制、客户服务和营销方面的突出实力,在国内理财产品市场具有较强影响力。

    4、票据及债券承销情况

    报告期内,本公司债务融资工具及各类信用债券承销发行总规模达到173.5亿元人民币,全年成功为17家企业累计发行14期短期融资券、5期中期票据及2期次级债券。

    5、黄金及其他贵金属交易情况

    报告期内,本公司于上海黄金交易所场内的黄金交易量为188.68吨,白银交易量为1,748.7吨,合计交易金额844.29亿元人民币,名列上海黄金交易所第四大交易商。本公司具备行之有效的自营交易模式,且成为国内第二家参与上海期货交易所自营交易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本公司为国内第二家推出代理上海黄金交易所个人贵金属延期交易业务的商业银行。个人代理延期交易业务将成为2010年本公司贵金属业务重要创利来源。本公司也是国内首家推出人民币计价黄金远期交易的商业银行。结合黄金借贷业务等现有贵金属业务产品线,本公司可为客户提供一揽子风险规避方案。

    (四)电子银行服务

    报告期内,本公司电子银行业务发展迅猛,实现电子银行交易额51,440.50亿元。企业网银客户累计9.9万户,个人网银客户累计306.1万户,电话银行客户累计223.8万户,手机银行客户累计3.2万户,账户信息即时通客户累计150.3万户。95568受理来电2,760万通,接通率为97.04%,贵宾服务接通率为99.64%。

    报告期内,本公司推出“4006895568”企业客户服务专线,成为国内首家针对企业客户推出服务专线的商业银行;在第一代USB Key的基础上研发了免驱型预制证书USB Key,无需在电脑上安装驱动程序,无需下载数字证书;在第十一届全运会召开之际,推出纪念版七彩U宝,在免驱和预制证书U宝的基础上印制第十一届全运会标识,成为具有纪念收藏意义的电子银行产品;推出电子银行风险交易监控系统和钓鱼网站主动监测服务,全面防范电子银行交易风险;开通借记卡网上商城,为网银客户提供商品购买和网银积分兑换服务。

    报告期内,本公司电子银行业务多次获得业界肯定,在中国金融认证中心主办的年度网上银行综合测评活动中,荣获“2009年中国网上银行最佳网银安全奖”;在中国电子金融产业联盟和电子商务协会电子金融专业委员会主办的“第三届中国电子金融发展年会暨第二届中国电子金融金爵奖评选”活动中荣获“2009最受用户喜爱的网上银行”、“民生U宝-2009年度最具安全性产品奖”;在搜狐网主办的“2009搜狐金融理财网络盛典”上荣获“2009年最佳网上银行奖”;在2009年中国本土银行网站竞争力排名活动中荣获中国本土银行网站“最佳服务质量奖”;在第五届中国(亚太)最佳呼叫中心评选活动中评为“2009中国(亚太)最佳呼叫中心”;在2008-2009年中国最佳客户服务评选活动中荣获“中国最佳电子渠道服务奖”、“中国最佳客户服务中心”等奖项。

    6.2利润分配和资本公积转增预案

    本公司2009年度经审计的税后利润为120.09亿元,拟定2009年度利润分配预案如下:按照境内报表税后利润的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计人民币12.01亿元;提取一般风险准备,计人民币29.00亿元。年末可供股东分配利润余额为123.58亿元。本公司拟以截至2009年12月31日收市后的A股和H股总股本22,262,277,489股为基数,向本行登记在册的A股股东和H股股东派发股票股利和现金股利:每10股派送红股2股,每10股现金分红0.50元(含税),计送红股4,452,455,498股,计现金分红11.13亿元。现金股利以人民币计值和宣布,以人民币向A股股东支付,以港币向H 股股东支付。港币实际派发金额按照股东大会召开当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人民币兑换港币基准汇率折算。

    以上利润分配预案须经本公司2009年度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后两个月内实施。

    6.3公司前三年现金分红情况

    (单位:人民币百万元)

     2008年度2007年度2006年度
    现金分红金额1,5067240
    净利润7,8316,3353,758
    现金分红占净利润的比率(%)19.2311.430

    注:净利润为本公司净利润口径。

    6.4投资情况

    (一)前次募集资金使用情况

    本公司募集资金主要用于补充核心资本,提高资本充足率。

    (二)投资的重大项目情况

    1、投资上海松江民生村镇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2009年6月29日,经本公司第五届董事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同意本公司发起组建上海松江民生村镇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出资额3,500万元人民币,持有股份占所发起村镇银行总股本的35%。2009年9月27日中国银监会上海监管局下达《关于同意筹建上海松江民生村镇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的批复》(沪银监复【2009】690号),同意筹建上海松江民生村镇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12月24日,中国银监会上海监管局下达《关于同意上海松江民生村镇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开业的批复》(沪银监复【2009】925号),同意上海松江民生村镇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开业。上海松江民生村镇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于2009年12月29日正式开业,注册资本1亿元,本公司持股比例为35%。

    2、投资成立信用卡公司

    2008年1月28日,中国民生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第四届董事会第十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成立中国民生银行信用卡有限公司的议案》,同意投资成立全资信用卡公司,注册资金16亿元人民币,注册地在北京。目前,本公司成立信用卡公司的材料已提交中国银监会审批。

    3、陕西国际信托投资股份有限公司

    2007年9月27日,经本公司第四届董事会第三次临时会议批准,同意本公司参与陕西国际信托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陕国投”)非公开发行A股普通股。后因国内资本市场发生较大变化,本公司决定终止本次战略合作。

    6.5内控制度合理性、有效行、完整性的说明

    1、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总体规划

    本公司高度重视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工作,按照财政部等五部委《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中国银监会《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和上海证券交易所《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等法律法规的要求,以确保公司依法合规经营、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的实现、财会及业务记录的真实、准确、完整为目标,将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作为本公司经营管理的长期规划,纳入本公司管理的重要日程。本公司内部控制体系框架从公司发展战略、授权组织体系、经营决策的有效落实、风险控制等方面出发,从控制环境、风险识别与评估、内部控制措施、信息沟通与反馈、监督评价与纠正五个方面构建本公司的内部控制体系,并指定专门的部门负责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实施和日常管理工作。按照公司关于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的总体安排,力争内控体系建设与本公司三年经营计划和风险管理三年规划相匹配,分阶段、分步骤地重点实施。

    2、内部控制组织体系

    本公司已建立了一套独立的内部控制组织架构。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以及在董事会领导下的管理层各司其职。股东大会是公司最高权力机构,董事会是公司的决策机构,监事会是公司的监督机构,董事会下设战略发展与投资管理委员会、审计委员会、风险管理委员会、提名委员会、薪酬与考核委员会、关联交易控制委员会等六个专门委员会作为董事会决策研究机构,行长及管理层按照董事会的决策,指挥、协调、管理、监督全公司的日常经营活动。

    在健全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下,公司内部控制管理体系有效运作。公司董事会负责内控体系的建立健全及有效实施,董事会审计委员会通过定期审查公司内部控制工作报告、组织内部控制调研和自我评价,监督、指导内部控制体系建设;董事会风险管理委员会通过制定年度风险指导意见以及定期评估和审核风险报告,监控管理层的风险状况。董事会通过审计委员会和风险管理委员会的调查研究工作,全面掌握公司内部控制状况,研究决策相关问题,向管理层提出建设性意见。管理层认真落实董事会关于内部控制管理的各项意见以及相关工作计划,全面加强风险管理,不断强化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力度和权威性,努力实现内部控制管理的标准化、过程化、经常化和科学化。监事会根据《公司章程》及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监督董事会、管理层及其成员的履职活动的合规合法性,维护公司及投资者利益。公司已形成了各部门业务分工明确、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相互监督,构建起教育、预警、防范、奖惩相结合的有效规范的内部控制机制和管理体系。

    本公司建立了相对完善的人才选拔和培训机制。为规范各级管理人员的选拔,建立了高级管理人员、中级管理人员后备干部人才库。为提高本公司人员素质,本公司根据业务发展对各级管理人员、业务人员的素质要求,制定相对完善的培训计划和费用预算,09年本公司共有129,877人次,参加了不同形式的培训。

    3、内部控制制度体系

    (下转B99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