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产经新闻
  • 5:财经海外
  • 6:观点·专栏
  • 7:公 司
  • 8:公司纵深
  • 9:公司前沿
  • 10:能源前沿
  • 11:调查·区域
  • 12: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资金
  • A6:市场·观察
  • A7:市场·期货
  • A8:股指期货·融资融券
  • B1:披 露
  • B2: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B61:信息披露
  • B62:信息披露
  • B63:信息披露
  • B64:信息披露
  • B65:信息披露
  • B66:信息披露
  • B67:信息披露
  • B68:信息披露
  • B69:信息披露
  • B70:信息披露
  • B71:信息披露
  • B72:信息披露
  • B73:信息披露
  • B74:信息披露
  • B75:信息披露
  • B76:信息披露
  • B77:信息披露
  • B78:信息披露
  • B79:信息披露
  • B80:信息披露
  • B81:信息披露
  • B82:信息披露
  • B83:信息披露
  • B84:信息披露
  • B85:信息披露
  • B86:信息披露
  • B87:信息披露
  • B88:信息披露
  • B89:信息披露
  • B90:信息披露
  • B91:信息披露
  • B92:信息披露
  • B93:信息披露
  • B94:信息披露
  • B95:信息披露
  • B96:信息披露
  • B97:信息披露
  • B98:信息披露
  • B99:信息披露
  • B100:信息披露
  • B101:信息披露
  • B102:信息披露
  • B103:信息披露
  • B104:信息披露
  • B105:信息披露
  • B106:信息披露
  • B107:信息披露
  • B108:信息披露
  • B109:信息披露
  • B110:信息披露
  • B111:信息披露
  • B112:信息披露
  • B113:信息披露
  • B114:信息披露
  • B115:信息披露
  • B116:信息披露
  • B117:信息披露
  • B118:信息披露
  • B119:信息披露
  • B120:信息披露
  • B121:信息披露
  • B122:信息披露
  • B123:信息披露
  • B124:信息披露
  • B125:信息披露
  • B126:信息披露
  • B127:信息披露
  • B128:信息披露
  • B129:信息披露
  • B130:信息披露
  • B131:信息披露
  • B132:信息披露
  • B133:信息披露
  • B134:信息披露
  • B135:信息披露
  • B136:信息披露
  • IMF再次上调今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测至4.2%
  • 高盛后遗症渐显 SEC将彻查19家银行
  • 民生银行:对公业务是亮点 业绩增长基础牢固
  • 业绩预期向好 科技股闪耀海外市场
  • 冰岛火山灰搅局 “添堵”全球经济
  •  
    2010年4月22日   按日期查找
    5版:财经海外 上一版  下一版
     
     
     
       | 5版:财经海外
    IMF再次上调今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测至4.2%
    高盛后遗症渐显 SEC将彻查19家银行
    民生银行:对公业务是亮点 业绩增长基础牢固
    业绩预期向好 科技股闪耀海外市场
    冰岛火山灰搅局 “添堵”全球经济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民生银行:对公业务是亮点 业绩增长基础牢固
    2010-04-22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 邱志承 黄飙

      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 邱志承 黄飙

      主营业绩增长平稳,4季度收入环比明显回升

      民生银行2009年净利润121亿元,同比大幅增长53%,EPS为0.54元,盈利增长大幅增长有以下几个主要原因:1. 盈利资产增长;2. 拨备下降;3. 处置海通股权的49亿元收益。若剔除海通股权的影响,则全年营业收入增长6%,拨备前利润和净利润分别同比下降5%和9%。由于受投资收益的影响较大,公司09年的盈余管理可能会较多。

      资产规模扩张贡献了+31个百分点,拨备的减少仅贡献了26个百分点,处置海通股权的收益贡献了14个百分点。业绩的负面因素主要为息差,贡献了-24个百分点,但息差收入还是实现了以量补价。其余因素如手续费收入、费用、有效税率的贡献则较小。

      从季度环比来看,民生银行在4季度的营收继续回升(环比增长6%),主要由于息差在4季度明显回升,当季净利息收入出现了9%的增长。

      资产结构调整追求收益性,4季度息差上升幅度较大

      民生银行全年息差收入增长6%,实现以量补价。由于公司息差波动幅度较小,而且3、4季度都出现一定幅度的回升。4季度的回升幅度达到了23 bp,其中资产收益率回升幅度达到约16 bp,主要由于:1. 下半年票据资产被大幅置换;2. 二季末的贷款余额的时点数特别高,这使得息差波动有所失真,实际的息差回升幅度并没有那么高。

      下半年贷款投放小幅放慢,商贷通业务保持高速增长

      从期末余额看,公司下半年的贷款增长速度明显放慢,甚至为小幅负增长,但由于公司上半年的贷款期末数据失真较大,与平均余额的波动有较大差异(尤其是对公贷款有做大规模的痕迹),因此从平均余额看更为合理,实际上公司下半年的贷款投放放慢幅度不大,因此总体而言全年的贷款投放还是较为均衡的。

      09年公司的贷款投放特征受资本金和事业部机制影响较大,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受资本金的限制,公司全年的总体贷款增长速度并不非常突出,在下半年明显放缓,从期末余额看其增速仅略微高于行业;

      2.在事业部制度推动下,贷款业务主要发展较高收益的对公贷款,多个重要行业如能源、交通、冶金在事业部体制拉动下其贷款增速超过40%;但个人按揭和信用卡贷款增速则显著低于同业,全年增速仅为14%和12%;

      3.贴现贷款的波动幅度较大,上半年末有做大规模的痕迹;下半年票据被大幅置换为一般性贷款,期末票据资产比重仅为4%;

      4.商贷通贷款发展迅猛,从期末余额看全年规模增长超过5倍,期末余额比重已超过5%。

      存款方面,公司09年的存款增长速度超过40%,与行业接近,但由于09年中的期末余额数字有所失真,因此从期末余额计算的环比增速有所失真。从平均余额来看,下半年增长比较显著的是企业活期存款,我们认为这是事业部体制下对公业务发展较快的原因。但是零售存款增长不如人意,下半年只有个位数增长,增速显著低于行业,而且增长较多的来自于储蓄定期存款。

      在存款结构方面,对公活期存款比重小幅上升,总体存款成本比上半年下降35 bp,下降幅度略高于国有银行。

      下半年资金成本下降较快,息差回升速度较快

      与同业相比,民生银行的息差下降幅度较小,而且09下半年的反弹幅度也较为明显,在修正了09年中的贷款数据后,09下半年的息差比上半年回升了33 bp,这个提升幅度是非常大的,主要由于:1. 公司的定期存款比重较高,因而下半年存款成本的下降幅度较大;2. 资金业务净收益率有所上升,主要得益于同业资金成本的下降。

      从贷款收益率来看,下半年的各项贷款收益率呈小幅持续向下趋势,但应已基本见底。从资金成本看,民生的存款成本明显高于其他国有银行,主要由于其定期存款比重较高。

      受外部环境影响较大,手续费增长势头明显放缓

      受经济环境和监管环境的影响,09年上市银行的手续费收入增长普遍遇到了一定阻力。民生全年手续费收入小幅仅增长5%,其中,比重最大的融资顾问费收入出现7%的下滑,是最大的拖累因素,托管及受托业务、信用承诺、结算、代理债券等业务手续费的增长幅度也很小或负增长(但托管与受托业务中的资产托管业务收入增长较快,托管资产增长150%,相关收入增长26%)。

      信用卡业务推进较快,银行卡手续费收入则表现较好,同比增长31%,半年环比增长14%。信用卡交易额同比增长38%,净非息收入为10.5亿元,大幅同比增长46%。

      民生的手续费收入比重不高,但是从环比来看,09年2季度是手续费收入的高点,3、4季度都为持续下滑,我们推测主要的影响因素可能是:1.资本市场走弱以及监管部门对理财产品监管加强,导致理财产品销售下滑,高收益理财产品比重下降;2.受宏观经济影响,对公业务尤其是融资顾问、信贷承诺类手续费受影响较大。3.有部分手续费收入其实是变相的贷款利息收入,2009年宽松信贷和利率的下降,也拖累了这部分手续费收入。

      我们预计,尽管经济环境有所改善,但手续费收入受市场环境影响仍然较大,2010年手续费收入有望实现增长,我们预期增幅会上升到20%以上。

      网点人员加快扩张,费用控制较为良好

      09下半年公司的网点与人员加快了扩张速度,09下半年员工增加了约6100人(约31%),主要是市场人员,分支机构增加了28个。

      公司的成本收入比为42%,与08年基本持平,考虑到收入的大幅下滑以及网点、人员规模的扩张较快(员工增加了31%、网点增加了16%),费用支出仍算控制在可以接受的水平,全业务及管理费的同比增幅为19%。

      在下半年,民生银行的费用支出增速有所上升,民生银行在2009年没有特别刻意的大幅压缩费用支出,2010年不会有较大的费用上升的压力。不过,由于处置海通证券股权在2009年使费用收入比有了明显的下降,2010年费用收入比恢复性上升。

      资产质量明显改善,拨备覆盖大幅提高

      与行业类似,民生银行资产质量有明显好转,且好转主要发生在下半年,不良贷款和关注类贷款比年中均为双降,期末不良率仅为0.84%,关注类比率也仅为1.46%。正常和关注类的迁徙率较年中有所反弹,但仍在较低水平。逾期贷款也是大幅双降。

      从不良形成来看,在加回核销的影响后,下半年的不良净形成率接近于0,全年仅为12 bp。

      公司全年计提了48亿的贷款减值准备,其中2/3是用于增加组合拨备。期末拨备覆盖率为206%,比年中大幅提高36个百分点。

      对公业务是亮点,业绩增长基础牢固

      公司09年的经营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1.资产业务扩张相对追求资产收益性,09年贷款投放着重发展对公贷款;2.事业部体制对公司的对公业务的推动作用较为明显,几个重要行业和商务通贷贷款扩张较快;4.个人业务方面,按揭贷款由于收益较低其增速显著低于行业,主要在扩张网点和发展信用卡业务;5.中间业务受经济和市场环境影响较大,尽管比重仍不高,但增速已明显下降;6.网点人员扩张较快,资产质量也改善明显。总体而言公司在09年实现了较高质量的增长,而且资本金较为充足、对网点的持续投入、资产质量的明显改善将为未来的增长打下良好基础。

      2010年业绩看点主要是在经济和市场环境的好转下,公司在资本金补充后资产业务重新加快扩张,将带来息差和手续费回升速度加快,零售业务的扩张也将保持较快速度,资产质量有望继续保持良好,拨备压力也较小,公司盈利有望保持较快增长。公司目前2010年的P/B为1.8倍, P/E为13倍,估值较低,维持公司的“推荐”评级。

      

      

      财务预测与估值

    价值评估(倍) 2008A2009A2010E2011E
    P/E 22.814.812.610.5
    P/B 3.332.041.811.56
    P/PPoP 10.68.67.96.4
    市值/总资产(A股)17.0%12.6%10.3%8.3%
    股息收益率(税后)0.6%1.8%1.2%1.4%

    每股指标(元)2008A2009A2010E2011E
    EPS 0.420.470.550.65
    BVPS 2.863.433.864.40
    PPoPPS0.900.820.881.08
    DPS 0.070.190.090.11

    盈利驱动 2008A2009A2010E2011E
    存款增长 17.1%43.5%23.1%22.8%
    贷款增长 18.6%34.1%17.2%23.0%
    存贷比 83.8%78.3%74.6%74.7%
    盈利资产增长 14.6%34.0%23.5%22.5%
    贷款收益率 7.59%5.31%5.90%5.99%
    债券收益率 3.89%3.71%3.30%3.03%
    盈利资产平均生息率5.88%4.29%4.27%4.26%
    存款成本率 2.60%1.66%1.40%1.41%
    付息负债平均付息率2.84%1.80%1.53%1.53%
    净息差(NIM) 3.17%2.59%2.82%2.80%
    净利差(SPREAD)3.04%2.49%2.74%2.73%
    非利息收入比重 12.6%22.2%12.1%11.9%
    费用收入比(含营业税)51.3%49.6%53.9%53.8%
    拨备支出/平均贷款1.07%0.65%0.45%0.50%
    有效所得税率 24.7%22.7%22.7%23.2%
    收入盈利增长 2008A2009A2010E2011E
    净利息收入增长 34.5%6.1%33.9%22.0%
    手续费收入增长 86.5%4.6%22.2%24.6%
    营业净收入增长 37.8%19.3%18.5%21.7%
    拨备前利润增长 48.2%23.3%8.5%21.9%
    净利润增长 24.5%53.5%17.5%18.1%
    资产盈利能力 2008A2009A2010E2011E
    RoAE 14.2%18.2%14.3%15.0%
    RoAA 0.74%0.87%0.82%0.81%
    RoAA(拨备前)1.67%1.62%1.42%1.43%
    RoRWA 1.16%1.34%1.30%1.29%
    资产质量 2008A2009A2010E2011E
    不良资产率 1.20%0.84%0.77%0.82%
    拨备覆盖率 150%206%210%185%
    拨备余额/全部贷款1.81%1.73%1.61%1.52%
    资本 2008A2009A2010E2011E
    资本充足率 9.2%10.8%10.5%9.8%
    核心资本充足率 6.6%8.9%8.8%8.3%
    财务杠杆(倍) 19.316.017.418.7
    风险加权资产比重 73%70%66%65%

      (C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