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徐玉海 ○编辑 邱江
日趋严厉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并未挫伤作为中国最大建筑地产综合企业的中国建筑(601668)发展的信心。公司董事长孙文杰昨日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在近十年来最严厉的一次政策调整下,房价和整个行业的销售速度都将下降,但房地产业的长期发展前景仍值得看好。
“中国建筑不是追求短期利益的投机者,所以,市场环境平稳健康地发展,是我们能在激烈竞争中取胜的最主要保障。”孙文杰说,像去年以来的市场剧变,作为规模化经营的中国建筑,不能不随波逐流,但这是相当危险的,“因此我们希望中央的调控政策能成功”。现在,中国建筑已经为“过冬”储备了充足的粮草,在手的790多亿元资金,将支持公司在78家央企退出地产业、行业调整中展开并购、储备土地等方面有所作为。
该出手时仍要出手
土地储备将达6000万平米
在中国建筑目前的主业结构中,房屋建筑、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的营业收入比例为7.2∶1.3∶1.5,利润比例则为3∶0.8∶6.2,房地产无疑是影响公司业绩和股价表现的关键因素。
孙文杰说,在调控政策连续出台的背景下,未来一段时期内,部分城市房地产价格疯涨的态势将能得到遏止。而面对新形势,中国建筑的思路、决策和行为也必须更加谨慎小心。从今年年初起,中国建筑就立即放慢了买地的速度,并把工作重点转向了已在手土地的开发建设上来。
“我跟中国建筑全系统都说了,半年之内不拿地王。”孙文杰说,面对房价成为社会和政治问题,不调控不行,不严厉不行。“但还是要看到,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从来都是在宏观政策的调控之下波浪式地向前发展的,总的趋势是不断向好。”如何认清形势,把握节奏,在未来的变化中寻找机遇,就是将考验领导者眼光和战略水平的一道难题。
孙文杰阐述了自己的三个“解题”思路:一是要看市场变化趋势大致是个什么模样。面对信贷和供地两大政策最大幅度的一次调整,中国建筑必须要等到市场稳定下来再出手;二是要看政府卖地的规则如何改变。相比复杂的评标和可能出现的暗箱操作,简单的招拍挂方式对中国建筑最有利,但企业必须尽快适应有关变化;第三则是要关注企业并购的机会。
虽然短期房价调整已成定局,但孙文杰坦言,近年来居民财富和市场投机者的实力增长同样可观,“未来还会有一个市场力量和政策博弈的过程”。对于中国建筑来说,需要耐心看一看。但从长远说,更重要的是自己发展的节奏不能被打乱。上市后,中国建筑定下了房建工程、基建工程与房地产业务收入由8∶1∶1调整为6∶2∶2的目标,就是要实现从一个劳动力和管理密集型的建筑公司,升级为资金、管理和技术密集型的建筑地产企业集团的目标。中国建筑拓展房地产业务的信心和决心未来不会动摇。
“中国建筑现有土地储备4800多万平米,以我们的规模,土地储备稳定在6000万平米左右是比较合理的。”孙文杰表示,中国建筑还会伺机再继续购入大量优质的土地储备,因为这是房地产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同样,公司也不会完全因市场价格高低而影响开发节奏,中国建筑将保持每年1000多万平米的房地产开发规模,未来甚至提高到更高水平。
抓住并购机遇
实现中海地产全面超越
“我个人估计,此次国家严厉的信贷调控政策,对某些房地产企业而言,可能比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还要大。”孙文杰说,事实上,在2008年底前后,中国海外发展(即中海地产)已与多家房地产企业洽谈收购事宜,但此后出台的宽松政策使这些企业躲过了一劫。“本次调控,将对资产负债率高的企业影响最大。”孙文杰说,站在行业的角度,这可能将带来剧烈洗牌,虽然不希望发生,但中国建筑必须争取抓住其中的并购机会。
78家央企退出地产业务,是中国建筑面临的又一资源整合良机。孙文杰说,中国建筑已向国资委表态,只要有需要,中建一定参与对相关业务和资产的处置。“预期会采取行政加市场的方法,但以市场为主。”孙文杰表示,78家央企中多数对地产是阶段性投资,解决起来难度并不大,但几家规模较大的企业具有很好的资产和人员队伍,对其整合,相关部门必将采取审慎的态度。中国建筑作为央企中建筑地产一体化的企业,具有自身优势,也将争取在其中获得机会。
孙文杰表示,2006-2009年是国内房地产业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但为了顾全中国建筑整体上市,中海地产的发展速度有所放慢。上市后,中国建筑大力支持中海实现全面超越,截至目前,已连续采取包括注资、合作发展、优先让中海拿地等措施。
“目前,中海地产的盈利能力、土地储备、融资能力等多项指标均已超过万科。” 孙文杰表示,中国建筑目前负债率仅69%左右,近期还将发行200亿元中期票据,将为中海未来发展提供强大的资金支持。而“中海地产在历次宏观调控中都有受益,这次也不会例外。”他透露,今年中海地产已定下目标,将实现不低于20%的增长,而未来,中国建筑还将要求其继续加快发展,争取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实现在地产业的全面超越。
全面布局
希望投资价值获市场认可
在中海之外,中建地产是中国建筑又一地产业务平台。孙文杰表示,公司的建筑业务始终和房地产业密不可分,中建地产将在其中寻找发展机会,努力通过成为城市建设运营商、拓展部分中海未进入的省会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的中等城市,以及积极进入保障性住房领域等途径,成为公司做强做大地产业务的补充力量。
在海外市场,中国建筑同样有长远计划。孙文杰透露,公司已有意进军美国房地产市场,“中国建筑目标是在2020年成为世界第一的建筑地产综合企业集团,这将是必由之路。”进入途径将考虑收购一些价格较便宜的物业,以及收购建筑和地产业务结合较好的企业等方式。此外,中国建筑还对印度、俄罗斯、阿联酋等国地产业保持了长期关注,但考虑到当地商业环境等因素,目前尚未有实际进入计划。
孙文杰坦言,上市9个月来,自己对中国建筑唯一不满意的就是股价表现。2009年中国建筑新签合同额同比增长45.9%,净利润同比大幅增长108.7%,交出了一份靓丽的业绩答卷,但股价却刚刚跌破4.18元的IPO发行价。“如果不是因为在年报期,大股东会选择继续增持。”而随着全面布局的展开,他坚信中国建筑的投资价值将最终得到市场的认可。这位曾长期掌舵中国海外发展(0688.HK),在香港地产界耕耘20多年的董事长告诉记者:“0688上市至今,市值增长超过35倍。0688的今天,就是601668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