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剑辉 ○主持 于勇
在目前大盘上下两难的迷茫时刻,思考有助于我们把握未来的机会。“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这句古语在很多地方属于老生常谈,对于投资者来说也不是什么新观点。不过要是仔细捉摸一下,我们会发现在平淡的道理中其实隐藏着成功投资的真谛。
首先,“为”与“不为”意味着一个需要持之以恒的原则;每一个投资者都需要为自己设置一条不可逾越的底线。做到了这一点,可以说就有了一半的胜算。缺少这样的纪律,或者事到临头改弦更张,都将扰乱自己的心态,增加决策风险,为投资埋下失败的隐患。比如在投资资金的来源上,通常要避免“挪用”;买股票的钱一定是与日常衣食住行无关的、真正的“可支配收入”,不能因为行情看好就动用买房的首付或是养老的积蓄;同样,我们也不必遭遇利空就逃之夭夭,失去了投资的连续性。在收益目标上也要坚持自己的既定方针;如果波段操作目标是5%的收益,那么价位一到就要获利了结;如果亏损5%是底线,那么下跌5%时一定止损出局。现在融资融券已经开始,股指期货也已推出,这些具备杠杆和做空功能的创新工具并不适合多数投资者,暂时还是敬而远之为上策。
其次,掌握好“取”与“舍”的尺度非常重要。取舍包含两重含义:其一是舍末取本,将目标集中在既定目标上,不受其他诱惑的干扰;将眼光集中在关键因素上,不受各种“噪音”的干扰。如果你长期关注钢铁板块,熟悉每一家优质企业和它们的股价变化,你就应当保持专注,坚持投资直到发现类似“鞍钢股份”的被低估的优质品种,不要看到白酒涨价就去转做你并不了解的“五粮液”,也不要看到铁矿石矿山巨头们合谋哄抬价格就感到行业前途渺茫,关键在于企业的基本面是否发生本质变化。其二是人舍我取,避免趋众。对于股票这种对流动性高度敏感的品种,如果能够先知先觉、在他人进入前就完成布局固然好;如果后知后觉、在合理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差异化操作,在冷门股中细心挖掘,也会获得良好的中长期收益;去年年初,多数资金为了安全都集中在消费类股,然而到了年底,之前备受冷落的电子元器件板块后来居上,涨幅超出前者20个百分点以上。目前市场轮番炒作各种题材股,而市盈率十几倍的银行、煤炭等周期行业蓝筹股少有人问津,机会不就在眼前么?
第三,培养和保持一个清晰而平和的“得、失”心态。投资追求的是风险收益,又要超额收益又不想冒险的“免费午餐”是没有的;往往越是在利空密集、人心涣散的时刻,越是最佳投资机会。投资又是一项高难度的复合“运动”,既需要经验智慧和执行能力,更需要平和稳定的心态;经过慎重思考和充分咨询所做出的决定,就要果断地付诸实施,不能患得患失;有位经商好友,以闲钱投资股市有好几年了,去年春节聚会时询问投资建议;我建议他增仓“江西铜业”,他也认同该股的价值和政府刺激政策的效力,但就是迟迟下不了决心,不是期盼它跌回10块钱以下,就是忧虑 “第二波危机浪潮”;直到股价从14元涨到快40元才坐不住又杀了进去,不久就赶上8月份市场调整,收益很不理想。
(作者系西南证券研究所副总经理)
栏目联系方式:yyou2000@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