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产经新闻
  • 5:财经海外
  • 6:观点·专栏
  • 7:公 司
  • 8:公司纵深
  • 9:公司前沿
  • 10:能源前沿
  • 11:调查·区域
  • 12: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资金
  • A6:市场·观察
  • A7:市场·期货
  • A8:股指期货·融资融券
  • B1:披 露
  • B2: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B61:信息披露
  • B62:信息披露
  • B63:信息披露
  • B64:信息披露
  • B65:信息披露
  • B66:信息披露
  • B67:信息披露
  • B68:信息披露
  • B69:信息披露
  • B70:信息披露
  • B71:信息披露
  • B72:信息披露
  • B73:信息披露
  • B74:信息披露
  • B75:信息披露
  • B76:信息披露
  • B77:信息披露
  • B78:信息披露
  • B79:信息披露
  • B80:信息披露
  • B81:信息披露
  • B82:信息披露
  • B83:信息披露
  • B84:信息披露
  • B85:信息披露
  • B86:信息披露
  • B87:信息披露
  • B88:信息披露
  • B89:信息披露
  • B90:信息披露
  • B91:信息披露
  • B92:信息披露
  • B93:信息披露
  • B94:信息披露
  • B95:信息披露
  • B96:信息披露
  • B97:信息披露
  • B98:信息披露
  • B99:信息披露
  • B100:信息披露
  • B101:信息披露
  • B102:信息披露
  • B103:信息披露
  • B104:信息披露
  • B105:信息披露
  • B106:信息披露
  • B107:信息披露
  • B108:信息披露
  • B109:信息披露
  • B110:信息披露
  • B111:信息披露
  • B112:信息披露
  • B113:信息披露
  • B114:信息披露
  • B115:信息披露
  • B116:信息披露
  • B117:信息披露
  • B118:信息披露
  • B119:信息披露
  • B120:信息披露
  • B121:信息披露
  • B122:信息披露
  • B123:信息披露
  • B124:信息披露
  • B125:信息披露
  • B126:信息披露
  • B127:信息披露
  • B128:信息披露
  • B129:信息披露
  • B130:信息披露
  • B131:信息披露
  • B132:信息披露
  • B133:信息披露
  • B134:信息披露
  • B135:信息披露
  • B136:信息披露
  • 长盛中信全债指数增强型债券投资基金2010年第一季度报告
  • 同盛证券投资基金2010年第一季度报告
  • 长盛中证100指数证券投资基金2010年第一季度报告
  •  
    2010年4月22日   按日期查找
    B61版:信息披露 上一版  下一版
     
     
     
       | B61版:信息披露
    长盛中信全债指数增强型债券投资基金2010年第一季度报告
    同盛证券投资基金2010年第一季度报告
    长盛中证100指数证券投资基金2010年第一季度报告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长盛中信全债指数增强型债券投资基金2010年第一季度报告
    2010-04-22       来源:上海证券报      

    §1 重要提示

    基金管理人长盛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的董事会及董事保证本报告所载资料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承担个别及连带责任。

    基金托管人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根据本基金合同规定,于2010年4月21日复核了本报告中的财务指标、净值表现和投资组合报告等内容,保证复核内容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

    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

    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代表其未来表现。投资有风险,投资者在作出投资决策前应仔细阅读本基金的招募说明书及其更新。

    本报告中的财务资料未经审计。

    本报告期自2010年1月1日起至2010年3月31日止。

    §2 基金产品概况

    §3主要财务指标和基金净值表现

    3.1主要财务指标

    单位:人民币元

    注:1、所述基金业绩指标不包括基金份额持有人认购或交易基金的各项费用,计入费用后实际收益水平要低于所列数字。

    2、所列数据截止到2010年3月31日。

    3、本期已实现收益指基金本期利息收入、投资收益、其他收入(不含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扣除相关费用后的余额,本期利润为本期已实现收益加上本期公允价值变动收益。

    3.2 基金净值表现

    3.2.1 本报告期基金份额净值增长率及其与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的比较

    3.2.2 自基金合同生效以来基金份额累计净值增长率变动及其与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变动的比较

    注:按照本基金合同规定,本基金基金管理人应当自本基金成立六个月内,使基金的投资组合比例符合基金合同的约定。建仓期结束时,本基金的各项资产配置比例符合本基金合同第十四条(二)投资范围、(八)投资限制的有关约定。本报告期内,本基金的各项资产配置比例符合基金合同约定。

    §4 管理人报告

    4.1 基金经理(或基金经理小组)简介

    注:1、任职日期、离任日期均指公司作出决定之日。

    2、证券从业的含义遵从行业协会《证券业从业人员资格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

    4.2 管理人对报告期内本基金运作遵规守信情况的说明

    本报告期内,本基金管理人严格按照《证券投资基金法》及其各项实施准则、《长盛中信全债指数增强型债券投资基金基金合同》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监管部门的相关规定,依照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在严格控制投资风险的基础上,为基金份额持有人谋求最大利益,没有损害基金份额持有人利益的行为。

    4.3 公平交易专项说明

    4.3.1 公平交易制度的执行情况

    本报告期内,本基金管理人严格按照《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公平交易制度指导意见》及公司相关制度等规定,从投资授权、研究分析、投资决策、交易执行、业绩评估等环节严格把关,通过系统和人工等方式在各个环节严格控制交易公平执行,确保公平对待不同投资组合,切实防范利益输送,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4.3.2 本投资组合与其他投资风格相似的投资组合之间的业绩比较

    本基金管理人管理的投资组合中没有与本基金投资风格相似的投资组合,暂无法对本基金的投资业绩进行比较。

    4.3.3 异常交易行为的专项说明

    本报告期内,本基金未发生异常交易情况。

    4.4报告期内基金的投资策略和业绩表现的说明

    4.4.1 报告期内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1、报告期内行情回顾

    今年1季度,我国国民经济由复苏走向扩张的态势进一步确立,从数据表征上,我们看到,2010年1季度全国企业景气指数为132.9,比上季度继续提高2.3个点;1季度企业家信心指数为135.5,比上季度提高7.8个点。与此同时,反映制造业环比的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已经连续13个月处于50上方区域,显示我国制造业依旧处于持续扩张之中。种种迹象表明,我国经济已经重新回到高速增长的“跑道”,各类机构也普遍预计,今年1季度的GDP增长将达到11%以上。

    这一阶段,作为应对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刺激政策已经逐渐退出,宏观经济管理层的政策重心开始重新倾向于结构性问题的调整、以及对通胀预期和资产泡沫的有效管理。在这一阶段,各种结构调整政策不断出台,旨在通过促进中西部地区的工业化与城镇化,以实现区域的均衡发展和对内需的有效刺激;另一方面,为缓解信贷过快增长带来的通胀和资产泡沫压力,央行连续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并于节后连续在公开市场大幅净回笼资金。同时,我们注意到,出于对政策调整的统筹考虑,央行对利率工具的使用似乎显示出了谨慎的态度,央票利率一级市场利率在年初小幅提升之后一直维持在原有水平,未发生变化。

    在监管层加大信贷调控力度背景下,1季度债市迎来了较为有利的供需格局,监管层在加息上显现出的谨慎态度减轻了各类机构对利率风险集中释放的担心,1月份CPI的低于预期和以猪肉为代表的猪肉价格持续低位更是使得市场的做多热情得到了充分的释放。在这多重利好因素作用下,2009年末以来的信用债行情得到延续,部分信用债的信用利差降至历史平均水平以下, 3-5年期限品种上涨较明显。同时,利率产品压抑性需求得到释放,出现一波罕见行情,尤其是中长端品种,收益率曲线扭曲下移;期间银行间5年期国债下跌45.22BP,4年、7年以及10年下跌23-30BP;银行间10年期金融债下跌41.95BP,4-7年期下跌30-35BP左右。

    1季度股票市场方面在经历了去年4季度的震荡走强之后,又出现了震荡盘整的局面,单季度沪深300指数震荡下跌了6.43%。分析其原因,主要在于前期市场表现已经充分消化了宏观经济和企业经营方面的有利因素,而对政策调控下资产泡沫遭受挤压的担心提升了市场的风险溢价水平,从而使市场估值水平出现了系统性的调整。从板块表现看,受益于结构调整政策的电子元器件、餐饮旅游、医药卫生、信息设备等表现较好,而政策调控影响较大的钢铁、采掘及房地产则表现较差。风格上看,侧重于新兴产业的中小盘股票指数表现仍然大幅超越了大盘蓝筹。

    2、报告期内本基金投资策略分析

    在报告期内,本基金在债券资产配置策略上继续保持一贯稳健投资风格,对组合采用战略性和战术性配置相结合的一贯策略。基于未来市场仍将继续面临较大的利率风险的情况下,本组合在本季度内,仍继续将组合久期降到较低位置,较好的抵御了阶段性利率上行的风险。另外,在报告期内,由于对整体利率风险以及流动性风险考虑过于谨慎,在信用资产的配置上较为保守,错失了一些获取超额收益的机会,对此本管理人已进行深刻的反省,以后将在资产配置上更多的下功夫,做好选时工作。就权益类资产部分而言,1季度本基金坚持风险控制的原则,对该部分资产进行动态调整,投资期内基本保持较为积极的仓位;策略上采取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资产配置策略;取得了一定的投资收益,但由于对热点及政策导向带来的行业及个股机会把握不够及时和准确,部分影响了投资收益。另外,在新股申购方面,由于对整个组合的权益类资产流动性的较多考虑,1季度对新股申购的参与度一度比较保守,致使新股部分的收益相对欠佳,未来也将在此方面加强研究,争取在尽可能防范市场风险的前提下更好的提高无风险收益。此外,在报告期内本基金继续加强了转债部分的投资,通过对重点券种的研究,对转债部分作了适当的结构调整,获取了较好的投资收益。

    4.4.2 报告期内基金的业绩表现

    截止报告期末,本基金份额净值为1.2490元,本报告期份额净值增长率为0.66%,同期业绩比较基准增长率为1.48%。

    4.5 管理人对宏观经济、证券市场及行业走势的简要展望

    1季度召开的两会集中体现了未来宏观调控政策的大方向,其中讨论的热点领域依旧主要集中在提高居民收入在初次分配中的占比以拉动消费,以及促进中西部地区的工业化与城镇化来实现区域均衡发展以及对房地产价格过快上涨的调控举措。此外,通过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振兴继续推进工业化的高级阶段也是管理层不遗余力、着力推动的重要方面。总体来看,沿着既有的路径推动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和国民经济的平衡健康可持续发展仍将是管理层政策举措的核心导向,而在新情况下,如何协调增长和通胀的关系,如何控制房地产价格的过快上涨给国民经济造成的潜在威胁将成为政策集中的焦点。

    债券市场方面,我们注意到央行春节以来连续在公开市场大幅回笼流动性,预计这种较强资金回笼力度仍将延续。同时,在我们即将发送本期季报之时,我们持续关注的3年央票重启发行已经得到兑现,这一定程度上标志着央行在流动性回笼上的坚决态度。在这种情况下,考虑到2季度CPI压力继续加大后加息预期威胁进一步加大的前景以及资金面有利因素的减弱,我们认为2季度债券收益率上行的压力可能逐渐加大。因此下阶段,债券方面的配置我们仍继续延续谨慎的投资原则,重点关注并挖掘信用类产品仍将可能继续存在的投资机会,并且继续加强对可转债市场的研究,在个券配置上下工夫;随着未来转债市场容量的进一步扩大,本管理人将继续加强此类品种以及正股的深入研究,以期在股票资产受限相对较大的情况下尽可能的提高组合的超额收益。

    股票市场方面,我们当前A股市场仍然处于整体平衡的格局,这一格局能否在2季度被打破,还要看经济扩张和调控政策相互博弈的情况。根据我们对行业价值以及政策导向的把握,我们在行业配置上,将更加关注快速升级的消费电子类行业,大金融行业,增持必需消费品行业,主要包括食品饮料、医药、纺织服装、公用事业,以及2009年表现较好的可选消费品行业产业链的中上游行业。同时,我们认为在市场情绪相对走好的情况下,主题投资也有望继续保持阶段性的活跃,预计三网融合、世博会、物联网、低碳、区域开发、高铁建设等主题将随着相关政策的进一步消化成为市场阶段性的热点。不过,考虑到这些主题很多相关个股估值已经偏高,我们将通过深入的剖析,着力挖掘相关题材的实质受益者方以获取超额收益。另外在新股申购方面,将更多的加强研究,力争在获取相对较高收益的同时保持良好的流动性。

    §5投资组合报告

    5.1报告期末基金资产组合情况

    5.2 报告期末按行业分类的股票投资组合

    5.3 报告期末按公允价值占基金资产净值比例大小排序的前十名股票投资明细

    5.4报告期末按债券品种分类的债券投资组合

    5.5 报告期末按公允价值占基金资产净值比例大小排名的前五名债券投资明细

    5.6 报告期末按公允价值占基金资产净值比例大小排名的前十名资产支持证券投资明细

    本基金本报告期末未持有资产支持证券。

    5.7 报告期末按公允价值占基金资产净值比例大小排名的前五名权证投资明细

    本基金本报告期末未持有权证资产。

    5.8 投资组合报告附注

    5.8.1 声明本基金投资的前十名证券的发行主体本期是否出现被监管部门立案调查,或在报告编制日前一年内受到公开谴责、处罚的情形。

    报告期内基金投资的前十名证券的发行主体无被监管部门立案调查,无在报告编制日前一年内受到公开谴责、处罚。

    5.8.2 声明基金投资的前十名股票是否超出基金合同规定的备选股票库。

    基金投资的前十名股票,均为基金合同规定备选股票库之内的股票。

    5.8.3 其他资产构成

    5.8.4 报告期末持有的处于转股期的可转换债券明细

    5.8.5 报告期末前十名股票中存在流通受限情况的说明

    5.8.6 投资组合报告附注的其他文字描述部分

    由于四舍五入的原因,分项之和与合计项之间可能存在尾差。

    §6 开放式基金份额变动

    单位:份

    §7 备查文件目录

    7.1 备查文件目录

    1、中国证监会核准基金募集的文件;

    2、《长盛中信全债指数增强型债券投资基金基金合同》;

    3、《长盛中信全债指数增强型债券投资基金托管协议》;

    4、《长盛中信全债指数增强型债券投资基金招募说明书》;

    5、法律意见书;

    6、基金管理人业务资格批件、营业执照;

    7、基金托管人业务资格批件、营业执照。

    7.2 存放地点

    备查文件存放于基金管理人和/或基金托管人的住所。

    7.3 查阅方式

    投资者可到基金管理人和/或基金托管人的办公场所及/或管理人互联网站免费查阅备查文件。在支付工本费后,投资者可在合理时间内取得备查文件的复制件或复印件。

    投资者对本报告书如有疑问,可咨询本基金管理人长盛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客户服务中心电话:400-888-2666、010-62350088。

    网址:http://www.csfunds.com.cn。

    基金简称长盛全债指数增强债券
    交易代码510080
    前端交易代码510080
    后端交易代码511080
    基金运作方式契约型开放式
    基金合同生效日2003年10月25日
    报告期末基金份额总额569,746,155.72份
    投资目标本基金为开放式债券型基金,将运用增强的指数化投资策略,在力求本金安全的基础上,追求基金资产当期收益和超过比较基准的长期稳定增值
    投资策略本基金采用“自上而下”的投资策略对各类资产进行合理配置。通过指数化债券投资策略确保债券资产的长期稳定增值,同时运用一些积极的、低风险的投资策略来提高债券投资组合的收益
    业绩比较基准中信全债指数收益率×92%+中信综合指数收益率×8%
    风险收益特征本基金属于证券投资基金中的低风险品种,其长期平均风险和预期收益均低于股票型基金
    基金管理人长盛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基金托管人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主要财务指标报告期(2010年01月01日-2010年03月31日)
    1.本期已实现收益5,383,792.50
    2.本期利润4,452,079.41
    3.加权平均基金份额本期利润0.0076
    4.期末基金资产净值711,584,854.55
    5.期末基金份额净值1.2490

    阶段净值增长率①净值增长率标准差②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③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标准差④①-③②-④
    过去三个月0.66%0.27%1.48%0.12%-0.82%0.15%

    姓名职务任本基金的基金经理期限证券从业年限说明
    任职日期离任日期  
    刘静本基金基金经理,长盛货币市场基金基金经理,长盛积极配置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2008年8月11日-10年女,1977年1月出生,中国国籍。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硕士。2000年7月至2003年6月就职于北京证券有限责任公司;2003年7月加入长盛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先后担任交易部交易员、首席债券交易员。现任长盛中信全债指数增强型债券投资基金(本基金)基金经理,长盛货币市场基金基金经理,长盛积极配置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

    序号项目金额(元)占基金总资产的比例(%)
    1权益投资111,617,214.6311.74
     其中:股票111,617,214.6311.74
    2固定收益投资530,917,250.6055.86
     其中:债券530,917,250.6055.86
     资产支持证券--
    3金融衍生品投资--
    4买入返售金融资产--
     其中:买断式回购的买入返售金融资产--
    5银行存款和结算备付金合计112,578,207.8111.84
    6其他资产195,386,322.9620.56
    7合计950,498,996.00100.00

    代码行业类别公允价值(元)占基金资产净值比例(%)
    A农、林、牧、渔业--
    B采掘业11,912,341.681.67
    C制造业69,216,912.259.73
    C0食品、饮料12,570,202.821.77
    C1纺织、服装、皮毛2,623,899.200.37
    C2木材、家具--
    C3造纸、印刷3,497,857.060.49
    C4石油、化学、塑胶、塑料6,804,203.490.96
    C5电子4,017,318.460.56
    C6金属、非金属9,899,769.701.39
    C7机械、设备、仪表7,779,753.441.09
    C8医药、生物制品9,025,701.901.27
    C99其他制造业12,998,206.181.83
    D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E建筑业5,060,000.000.71
    F交通运输、仓储业490,685.360.07
    G信息技术业6,279,672.050.88
    H批发和零售贸易1,962,266.330.28
    I金融、保险业6,717,088.800.94
    J房地产业6,295,500.000.88
    K社会服务业3,682,748.160.52
    L传播与文化产业--
    M综合类--
     合计111,617,214.6315.69

    序号股票代码股票名称数量(股)公允价值(元)占基金资产净值比例(%)
    1000969安泰科技350,0009,852,500.001.38
    2600216浙江医药218,8707,389,051.201.04
    3600352浙江龙盛543,0336,804,203.490.96
    4601101昊华能源157,6686,142,745.280.86
    5000961中南建设250,0005,060,000.000.71
    6600000浦发银行199,9604,555,088.800.64
    7000895双汇发展89,8804,537,142.400.64
    8002035华帝股份300,0003,957,000.000.56
    9600298安琪酵母120,0003,930,000.000.55
    10600395盘江股份150,0003,921,000.000.55

    序号债券品种公允价值(元)占基金资产净值比例(%)
    1国家债券145,289,578.7020.42
    2央行票据--
    3金融债券161,504,000.0022.70
     其中:政策性金融债161,504,000.0022.70
    4企业债券181,773,089.1025.54
    5企业短期融资券--
    6可转债42,350,582.805.95
    7其他--
    8合计530,917,250.6074.61

    序号债券代码债券名称数量(张)公允价值(元)占基金资产净值比例(%)
    109041109农发11600,00060,486,000.008.50
    201000420国债⑷600,00060,168,000.008.46
    301030803国债⑻559,57056,936,247.508.00
    408020708国开07500,00050,550,000.007.10
    509030609进出06400,00040,292,000.005.66

    序号名称金额(元)
    1存出保证金749,557.13
    2应收证券清算款186,804,082.31
    3应收股利-
    4应收利息7,733,994.88
    5应收申购款98,688.64
    6其他应收款-
    7待摊费用-
    8其他-
    9合计195,386,322.96

    序号债券代码债券名称公允价值(元)占基金资产净值比例(%)
    1110006龙盛转债24,825,100.003.49
    2125969安泰转债8,349,600.001.17
    3110005西洋转债5,655,031.200.79
    4110003新钢转债3,504,600.000.49
    5110004厦工转债16,251.600.00

    序号股票代码股票名称流通受限部分的公允价值(元)占基金资产净值比例(%)流通受限情况说明
    1601101昊华能源6,142,745.280.86网下新股处于锁定期
    2000895双汇发展4,537,142.400.64公布重大事项

    本报告期期初基金份额总额605,133,452.00
    本报告期期间基金总申购份额10,311,536.65
    减:本报告期期间基金总赎回份额45,698,832.93
    本报告期期间基金拆分变动份额(份额减少以“-”填列)-
    本报告期期末基金份额总额569,746,155.72

      长盛中信全债指数增强型债券投资基金

      2010年第一季度报告

      2010年3月31日

      基金管理人:长盛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基金托管人: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报告送出日期:2010年04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