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 1:头版
  • 2:焦点
  • 3:焦点
  • 4:要闻
  • 5:财经海外
  • 6:产经新闻
  • 7:观点·专栏
  • 8:公 司
  • 9:公司纵深
  • 10:公司前沿
  • 11:公司·价值
  • 12:调查·市场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动向
  • A4:市场·资金
  • A5:市场·观察
  • A6:市场·期货
  • A7:股指期货·融资融券
  • A8:市场·机构
  • B1:披 露
  • B2: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B61:信息披露
  • B62:信息披露
  • B63:信息披露
  • B64:信息披露
  • B65:信息披露
  • B66:信息披露
  • B67:信息披露
  • B68:信息披露
  • B69:信息披露
  • B70:信息披露
  • B71:信息披露
  • B72:信息披露
  • B73:信息披露
  • B74:信息披露
  • B75:信息披露
  • B76:信息披露
  • B77:信息披露
  • B78:信息披露
  • B79:信息披露
  • B80:信息披露
  • B81:信息披露
  • B82:信息披露
  • B83:信息披露
  • B84:信息披露
  • B85:信息披露
  • B86:信息披露
  • B87:信息披露
  • B88:信息披露
  • B89:信息披露
  • B90:信息披露
  • B91:信息披露
  • B92:信息披露
  • B93:信息披露
  • B94:信息披露
  • B95:信息披露
  • B96:信息披露
  • B97:信息披露
  • B98:信息披露
  • B99:信息披露
  • B100:信息披露
  • B101:信息披露
  • B102:信息披露
  • B103:信息披露
  • B104:信息披露
  • B105:信息披露
  • B106:信息披露
  • B107:信息披露
  • B108:信息披露
  • B109:信息披露
  • B110:信息披露
  • B111:信息披露
  • B112:信息披露
  • B113:信息披露
  • B114:信息披露
  • B115:信息披露
  • B116:信息披露
  • B117:信息披露
  • B118:信息披露
  • B119:信息披露
  • B120:信息披露
  • 豪赌升值 热钱或加速流入我国
  • 炒房资金
    会否转战股市
  • 楼市新政挤压效应明显 千亿资金急寻新战场
  • 保监会:
    警惕热钱通过“地下保单”套利
  •  
    2010年4月23日   按日期查找
    3版:焦点 上一版  下一版
     
     
     
       | 3版:焦点
    豪赌升值 热钱或加速流入我国
    炒房资金
    会否转战股市
    楼市新政挤压效应明显 千亿资金急寻新战场
    保监会:
    警惕热钱通过“地下保单”套利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楼市新政挤压效应明显 千亿资金急寻新战场
    2010-04-23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于祥明 ○编辑 衡道庆

      ⊙记者 于祥明 ○编辑 衡道庆

      

      不炒房子炒什么?很多炒房客正在思考这一问题。记者获悉,楼市新政正对原来投资炒房的热钱形成挤压,而退出楼市的大量资金则在思考流向何处的问题。目前来看,一部分热钱正有意选择股市,以及部分二、三线城市的楼市作为新的“战场”。

      楼市初现集中抛盘

      邹健民是一位有着近10年经验的资深房产投资客,他在房地产调控政策出台前已经“清仓”,目前手中有大量资金。在他看来,未来3年房价要下调至少50%,目前并不急于抄底楼市。相对而言,股市中可能还有不少投资机会,因此他有意逢低杀入。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邹健民具有一定代表性。种种迹象表明,大量从楼市流出的热钱正伺机而动,准备进入股市。

      一位地产界人士向记者表示,楼市新政对炒房客的挤压作用显而易见,目前市场上出现的抛盘现象从一个侧面印证了这一点。

      “房地产调控政策出台的当天,北京就出现了单个项目一次性抛售30套住房的案例。”北京中原地产张大伟说。北京我爱我家公司有关研究员也告诉记者,从市场供需关系来看,新政出台后房源量增加约20%。

      逾千亿热钱或流出楼市

      究竟楼市会被挤压出多少热钱?对此,目前仍没有比较明确的数据。

      记者注意到,根据央行营业管理部公布的2010年第一季度对北京市城镇居民购房状况进行的调查,投资性购房居民占比达到23.1%。另有数据显示,1季度北京期房网上签约达31445套(其中住宅签约23193套),二手房成交量达50342套(其中住宅达47017套),如果按23.1%的比例粗略推测,那么今年一季度北京大约有18811套房屋(其中住宅16148套)为投资性购房。假设上述住房全部抛出,按160万元/套的均价测算,大约会有300亿元的热钱规模。

      事实上,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投资性购房占比远高于央行统计。张大伟告诉记者,他粗略测算今年1季度北京房地产交易规模约2000亿元,如果按投资性占比4成来看,涉及资金约800亿元。从全国范围来看,受到调控政策影响,选择从楼市退出的热钱可能在千亿元以上。

      “从我们掌握的情况来看,退出楼市的炒家可能先观望一段时间,如果再出手投资,选择股市的可能性比较大。”中国城市商业网点建设管理联合会副会长王永平告诉记者,由于地产股、金融股受调控影响大,因此炒房资金或许更青睐于资源、能源、低碳等类股票。

      二、三线城市楼市仍有吸引力

      另一方面,仍有一部分炒房客选择在二、三线城市寻找房价低洼地带,继续炒房。

      “很多炒房客对投资股市不习惯,还是会选择自己熟悉的楼市进行投资。”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目前,来自山西、温州、内蒙等地的一些炒房客,已经转战珠三角区域部分房价较低的二、三线城市。

      邹健民也告诉记者,他身边一些炒房的朋友,已经去诸如广东中山等房价相对低的二、三线城市投资。但是,“房产新政中对异地投资房产有一些限制,加上异地投资本身风险就比较大,所以我个人对此并不看好。”邹伟民说。

      同时,他向记者表示,也有炒房客可能选择去我国香港、日本等海外市场投资房产,但是面对的政策法规环境更为复杂,所以不太可能成为楼市热钱的集中选择。

      一位与海外投资机构较熟悉的人士向记者表示,楼市新政并未动摇海外热钱投资国内楼市的热情,“他们正在寻找机会。”她说。

      戴德梁行投资部有关人士也表示:“对市场上有关‘外资退出中国房地产市场’的说法我们并不认同。我们认为,部分外资退出实际上是因为基金到期等因素,是技术性的退出。”据该人士介绍,目前外资基金对中国一、二线城市的住宅、商业等物业类型仍非常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