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 1:头版
  • 2:焦点
  • 3:焦点
  • 4:要闻
  • 5:财经海外
  • 6:产经新闻
  • 7:观点·专栏
  • 8:公 司
  • 9:公司纵深
  • 10:公司前沿
  • 11:公司·价值
  • 12:调查·市场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动向
  • A4:市场·资金
  • A5:市场·观察
  • A6:市场·期货
  • A7:股指期货·融资融券
  • A8:市场·机构
  • B1:披 露
  • B2: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B61:信息披露
  • B62:信息披露
  • B63:信息披露
  • B64:信息披露
  • B65:信息披露
  • B66:信息披露
  • B67:信息披露
  • B68:信息披露
  • B69:信息披露
  • B70:信息披露
  • B71:信息披露
  • B72:信息披露
  • B73:信息披露
  • B74:信息披露
  • B75:信息披露
  • B76:信息披露
  • B77:信息披露
  • B78:信息披露
  • B79:信息披露
  • B80:信息披露
  • B81:信息披露
  • B82:信息披露
  • B83:信息披露
  • B84:信息披露
  • B85:信息披露
  • B86:信息披露
  • B87:信息披露
  • B88:信息披露
  • B89:信息披露
  • B90:信息披露
  • B91:信息披露
  • B92:信息披露
  • B93:信息披露
  • B94:信息披露
  • B95:信息披露
  • B96:信息披露
  • B97:信息披露
  • B98:信息披露
  • B99:信息披露
  • B100:信息披露
  • B101:信息披露
  • B102:信息披露
  • B103:信息披露
  • B104:信息披露
  • B105:信息披露
  • B106:信息披露
  • B107:信息披露
  • B108:信息披露
  • B109:信息披露
  • B110:信息披露
  • B111:信息披露
  • B112:信息披露
  • B113:信息披露
  • B114:信息披露
  • B115:信息披露
  • B116:信息披露
  • B117:信息披露
  • B118:信息披露
  • B119:信息披露
  • B120:信息披露
  • 三年央票利率“意外”下降 央行拿捏平衡术
  • 储备货币再审视
  • 股指期货免费开户正式启动
  • 基金业“贫富差距”缩小
  • 题材PK估值 中小型基金公司灵活转身逆市突围
  • cnstock
  • 每日关注
  •  
    2010年4月23日   按日期查找
    A1版:市 场 上一版  下一版
     
     
     
       | A1版:市 场
    三年央票利率“意外”下降 央行拿捏平衡术
    储备货币再审视
    股指期货免费开户正式启动
    基金业“贫富差距”缩小
    题材PK估值 中小型基金公司灵活转身逆市突围
    cnstock
    每日关注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储备货币再审视
    2010-04-23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孙昊 ○主持 于勇
      孙 昊

      ⊙孙昊 ○主持 于勇

      

      金融危机之后,储备货币的讨论成为全球的一个热门话题。在越来越多的人质疑美元储备地位的同时,也有很多学者对人民币成为储备货币的前景进行了有益的讨论。

      储备货币有三个重要的作用:1:它是交换的(媒介)工具,即可以作为物物交换的媒介;2:它是商品及资产评价的标准,用它可以衡量和对比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商品、服务和资产;3:储值的手段(工具),可以以此作为财富的储备,而不至于有大的贬值的风险。

      由于黄金的物理属性,在人类近代历史后相当长的时间里,黄金成为天然的储备货币。之后,英镑曾经取代黄金成为国际结算的货币。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元凭借着美国的综合经济实力和国家力量的支持,通过美元和黄金的固定价格,成为新的全球货币。但无论是金本位,还是布雷顿森林体制下的美元汇兑本位,都不能很好的支持全球贸易及资本流动的需要,最后只能走向解体。具体说来,在金本位下,黄金实际开采的增量很难匹配全球贸易的增量,少数时候,黄金过剩,比如在欧洲人发现了美洲金矿的时期;但更多的时候,是黄金供给增长跟不上国际贸易的增长。这些供给过剩和供给不足,导致国际贸易及经济剧烈波动。

      储备货币有相当大的特权优势:第一:储备货币的发行国实际上是本币进行贸易结算,所以不用担心贸易赤字所带来的支付压力。第二:储备货币的发行国能够大规模的借贷,而之后通过一定程度的贬值方式来偿还原有的外债。这是这些年美国一直实际上在做的,也是中国、俄罗斯、日本及石油美元国家最担心的。

      储备货币还有一个天然的弱点,这就是通常所说的“特里芬困境”(Triffin Dilemma)。根据美国经济学家特里芬的研究,储备货币应该有较稳定的币值,但其储备的特点,使得其他国家必须通过不断的经常项目的盈余使储备货币留在自己国家,而储备货币发行国不断累计的经常项目赤字从长期看会导致储备货币贬值,最终影响其储备货币的地位。

      冷战结束后,美元地位加强,成为迄今为止最重要的储备货币。需要强调的是,美元储备货币的地位不是任何人指定的,而是自然形成的。总结下来,储备货币应该具备四个方面的条件:

      第一,储备货币的发行国有相对强大的经济实力及在世界经济中占重要的地位;第二,储备货币的发行国有相对健全的法律体系和相对完备的金融体系及金融市场;第三,储备货币要有强大的军事实力使得储备货币可以购买军火;第四,储备货币发行国是重要的粮食出口国,储备货币在必要的时候能够购买粮食和食品。

      综合考察上面四个条件,最能够满足上述所有条件的就是美国。

      最近几年,全球贸易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出现萎缩,但美国的军火出口(按照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的统计)在过去的5年中增长了25%。2009年美国的军火出口占全球的军火出口的30%,俄罗斯、德国和法国分别占23%、11%和8%。

      美国目前也是全球最大的粮食生产过和出口国。中国目前还是粮食的净进口国,2009年各类农产品的贸易仍有120亿美元左右的逆差。中国同时是人口大国和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要成为粮食净出口国还有许多艰巨的工作要做。

      俄罗斯目前在后两个条件方面有很大改善,除去大量的军火出口外,俄罗斯已经成为世界第五大粮食生产国。

      在最近关于储备货币的讨论中,多数人很清楚前两个条件,但后两个条件却鲜有人提及。毫无疑问,前两个条件在中国正在得到迅速的提高和改善,而人民币要成为储备货币,后两个条件更加应该引起政策制定者的重视。

      (作者系PIMCO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中国业务发展主管)

      栏目联系方式:yyou2000@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