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 1:头版
  • 2:焦点
  • 3:焦点
  • 4:要闻
  • 5:财经海外
  • 6:产经新闻
  • 7:观点·专栏
  • 8:公 司
  • 9:公司纵深
  • 10:公司前沿
  • 11:公司·价值
  • 12:调查·市场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动向
  • A4:市场·资金
  • A5:市场·观察
  • A6:市场·期货
  • A7:股指期货·融资融券
  • A8:市场·机构
  • B1:披 露
  • B2: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B61:信息披露
  • B62:信息披露
  • B63:信息披露
  • B64:信息披露
  • B65:信息披露
  • B66:信息披露
  • B67:信息披露
  • B68:信息披露
  • B69:信息披露
  • B70:信息披露
  • B71:信息披露
  • B72:信息披露
  • B73:信息披露
  • B74:信息披露
  • B75:信息披露
  • B76:信息披露
  • B77:信息披露
  • B78:信息披露
  • B79:信息披露
  • B80:信息披露
  • B81:信息披露
  • B82:信息披露
  • B83:信息披露
  • B84:信息披露
  • B85:信息披露
  • B86:信息披露
  • B87:信息披露
  • B88:信息披露
  • B89:信息披露
  • B90:信息披露
  • B91:信息披露
  • B92:信息披露
  • B93:信息披露
  • B94:信息披露
  • B95:信息披露
  • B96:信息披露
  • B97:信息披露
  • B98:信息披露
  • B99:信息披露
  • B100:信息披露
  • B101:信息披露
  • B102:信息披露
  • B103:信息披露
  • B104:信息披露
  • B105:信息披露
  • B106:信息披露
  • B107:信息披露
  • B108:信息披露
  • B109:信息披露
  • B110:信息披露
  • B111:信息披露
  • B112:信息披露
  • B113:信息披露
  • B114:信息披露
  • B115:信息披露
  • B116:信息披露
  • B117:信息披露
  • B118:信息披露
  • B119:信息披露
  • B120:信息披露
  • 券商集合理财一季报密集披露
    “中金系”重仓金融股损失惨重
  • 区域金融中心争夺战转向险企 地方国企将成大赢家
  •  
    2010年4月23日   按日期查找
    A8版:市场·机构 上一版  下一版
     
     
     
       | A8版:市场·机构
    券商集合理财一季报密集披露
    “中金系”重仓金融股损失惨重
    区域金融中心争夺战转向险企 地方国企将成大赢家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区域金融中心争夺战转向险企 地方国企将成大赢家
    2010-04-23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黄蕾 ○编辑 陈羽

      区域金融中心争夺战转向险企

      地方国企将成大赢家

      ⊙记者 黄蕾 ○编辑 陈羽

      

      地方法人保险公司正悄然取代城商行,成为各地在区域性金融中心争夺战中的重要砝码。

      似乎预期保险业新一轮扩容大幕将要开启,最近一段时间内,十多支准备筹建新公司的人马等候在北京市西城区金融大街15号保监会大门外。其中大部分来自南昌、成都、济南、苏州等地,一旦批文落袋,这些非沿海地区将有望填补地方金融机构中独缺保险公司的空白。

      与以往民营资本踊跃投“保”的情况所不同,从现有筹备的资本架构来看,国有企业特别是地方国企将成为本次扩容的大赢家。

      

      背靠大树好乘凉

      近日,一张有关待筹保险公司的新名单流传于保险业高层圈内,本报记者获悉,这些保险公司包括:锦泰财险(成都)、安康人寿(南昌)、远泰人寿(苏州)、泰山财险(济南)、珠江人寿(广州)等十余家。

      这些待筹险企拥有不少共同特点:由当地政府部门牵头筹备;股东主要是当地大型国有企业,其中多家还是已涉足银行、资产管理、信托等领域却又独缺保险牌照的地方金控集团,当然也有地方民营企业的龙头参与其中;注册资本金基本都一步到位,达到或者超过了监管规定的全国性保险公司5亿元注册资本金的最低出资额,有的甚至达到了20亿元,股东资金实力可见一斑。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受2004年十多家获保险牌照的民营资本有多家经营不善的影响,保监会更倾向于鼓励有资本实力、战略投资目的和可持续出资能力的大型企业集团特别是大型国企投资保险业。

      在此背景下,各路资本开始蠢蠢欲动。知情人士透露称,注册地拟设在江西南昌的安康人寿目前已向保监会递交了筹备申报材料,股东由背景清一色的“江西系”——江西省投资集团公司、江西省财政投资管理公司、江西铜业、江西汇仁药业等——共同发起成立,同时正在积极寻找境外战略投资者参股合作。

      

      地方金控独缺保险

      受关注较多的还有总部拟设于广州的珠江人寿,广东粤财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据说是背后的大股东之一。但除珠江人寿以外,这家已先后涉足银行、信托、基金的地方金融控股集团,还准备筹备一家财险公司和一家养老险公司,目标直指同省另一家金控集团中国平安。

      同样有金控野心的还有锦泰财险的股东——成都投资控股集团和远泰人寿的股东——苏州国发集团。据可查资料显示,两家地方金融集团先后投资了成都农商行、东吴农商行以及信托公司等,却独缺保险公司。

      值得一提的,记者发现,待筹险企中,姓“财”多于姓“寿”。这些地方资本为何不约而同偏好财险公司,可能和目前保险市场的竞争态势有关。因为相较之下,财险在整个保险业中更具发展潜力,且财险市场的竞争相对没有寿险那么激烈,亏损期也相对短一些。

      而且本身地方国企具备大量的财险投保需求,设立财险公司也不失为一举两得,公司一旦成立后,成立初期“靠股东吃饭来喂饱自己”应该不成问题。比如,注册地在济南的泰山财险的主要股东就是有较大投保需求的中国重汽集团和山东高速集团。

      

      地方政府暗中力挺

      与以往几批新筹保险公司有所不同,这批待筹的保险公司并非集中于京沪深一线城市。“由于不少保险公司发起人为二线城市知名企业,加上当地政府的力挽声势,总部设置地便容易倾向于股东的注册地。”业内人士说。

      除了资本雄厚外,这些地方法人保险公司背后无一不是地方政府主导筹建。据业内人士透露说,安康人寿、锦泰财险、泰山财险就是分别由江西省财政厅、成都市金融办、山东省金融办牵头负责筹备的,其余待筹险企背后也分别有当地政府的暗中力挺。

      “监管部门的一个重要思路就是和地方政府联动,在保险业务和新公司设立上合作。总部经济是地方政府设立保险公司的一个重要动机,由地方政府做牵头人,一方面凸显出地方政府对设立本地保险公司的重视,另一方面也为了便于与保监会沟通,以期尽早拿到牌照。”上述人士分析说。

      在各路资本蜂拥保险业的大背景下,南昌、成都、济南等发起设立法人保险公司并非个案,这种以地方政府牵头、本地企业参与发起的模式在国内保险业正渐成气候。在业内人士看来,设立本土保险公司对地方经济最大的意义在于,保险资金沉淀后将可有力支持当地地方经济建设,从而避免目前保险资金上缴区外总部,造成当地本土资金流失,有助于实现区域性金融中心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