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 1:头版
  • 2:要闻
  • 3:产经新闻
  • 4:公司
  • 5:市场
  • 6:财经海外
  • 7: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8:艺术财经
  • 11:信息披露
  • 12:信息披露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29:信息披露
  • 30:信息披露
  • 31:信息披露
  • 32:信息披露
  • 33:信息披露
  • 34:信息披露
  • 35:信息披露
  • 36:信息披露
  • 37:信息披露
  • 38:信息披露
  • 39:信息披露
  • 40:信息披露
  • 41:信息披露
  • 42:信息披露
  • 43:信息披露
  • 44:信息披露
  • 45:信息披露
  • 46:信息披露
  • 47:信息披露
  • 48:信息披露
  • 49:信息披露
  • 50:信息披露
  • 51:信息披露
  • 52:信息披露
  • 53:信息披露
  • 54:信息披露
  • 55:信息披露
  • 56:信息披露
  • 57:信息披露
  • 58:信息披露
  • 59:信息披露
  • 60:信息披露
  • 61:信息披露
  • 62:信息披露
  • 63:信息披露
  • 64:信息披露
  • 65:信息披露
  • 66:信息披露
  • 67:信息披露
  • 68:信息披露
  • 69:信息披露
  • 70:信息披露
  • 71:信息披露
  • 72:信息披露
  • 73:信息披露
  • 74:信息披露
  • 75:信息披露
  • 76:信息披露
  • 77:信息披露
  • 78:信息披露
  • 79:信息披露
  • 80:信息披露
  • 81:信息披露
  • 82:信息披露
  • 83:信息披露
  • 84:信息披露
  • 85:信息披露
  • 86:信息披露
  • 87:信息披露
  • 88:信息披露
  • 89:信息披露
  • 90:信息披露
  • 91:信息披露
  • 92:信息披露
  • 93:信息披露
  • 94:信息披露
  • 95:信息披露
  • 96:信息披露
  • 97:信息披露
  • 98:信息披露
  • 99:信息披露
  • 100:信息披露
  • 101:信息披露
  • 102:信息披露
  • 103:信息披露
  • 104:信息披露
  • 105:信息披露
  • 106:信息披露
  • 107:信息披露
  • 108:信息披露
  • 109:信息披露
  • 110:信息披露
  • 111:信息披露
  • 112:信息披露
  • 会期11天 拍品6600 嘉德春拍阵容庞大精品荟萃
  • 纪念陈逸飞逝世5周年 陈逸飞艺术展
    迈出学术梳理第一步
  • 上海各大美术馆纷纷推出新展览
  • 关注最新世代的艺术家
  • 在辨别真伪之后
  •  
    2010年4月24日   按日期查找
    8版:艺术财经 上一版  下一版
     
     
     
       | 8版:艺术财经
    会期11天 拍品6600 嘉德春拍阵容庞大精品荟萃
    纪念陈逸飞逝世5周年 陈逸飞艺术展
    迈出学术梳理第一步
    上海各大美术馆纷纷推出新展览
    关注最新世代的艺术家
    在辨别真伪之后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在辨别真伪之后
    2010-04-24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本报记者 邱家和

      ⊙本报记者 邱家和

      

      陈逸飞艺术展,作为纪念陈逸飞逝世5周年的系列活动的一部分,有着多重意义:首先,参展作品从众多收藏机构与个人藏家处借展,可谓名作云集,让许多人再一次领略他夺人眼球的画面,得以一饱眼福;其次,策展人对陈逸飞的艺术创作进行了基本资料的梳理,有了一份迄今最准确的创作年表;更重要的是,参展作品由其胞弟、艺术家陈逸鸣把关,如他自己所表示的,决不能让赝品混进展览。

      在陈逸飞逝世5周年之际,对他流传于世的作品花一番辨别真伪、去伪存真的功夫,似乎是题中应有之义。但展览还是留下了诸多遗憾,一方面如陈逸鸣所提到的,包括《占领总统府》、《双桥》与《浔阳遗韵》等名作缺席,负责参展作品筛选的艺委会从500多张照片中挑出了300多张,但最终只有一百多幅作品参展;另一方面,在展览的同时出一本全集性质的画册的设想,最终也未能如愿。因此,拒绝赝品成了这次展览的底线。

      这反映了陈逸飞轰轰烈烈的艺术王朝的另一面。许多人抱着各种目的争夺对陈逸飞作品的阐释权,但连陈逸飞创作年表这样的基本资料都付之阙如,这就是今天中国艺术批评与学术研究的现状。在艺术市场上,其赝品之多、来源之杂,连陈逸鸣也认为赝品有多种类型。而陈逸飞本人,生前对赝品又抱着一种宽容的态度。加之市场利益相关,真伪之间涉及到巨额的财富,更是一片混沌。即便是时隔5年后,尘埃仍未落定。如此看来,展览在辨别真伪上跨出了第一步,是一个可贵的开始。毕竟陈逸飞逝世已经5周年了。也许,这意味着陈逸飞作品的市场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更深入一步看,陈逸飞是一个传奇式的艺术家,一个引领时尚的弄潮儿,艺术市场萌芽时期的大腕。他一生经历了文革前后戏剧性的变化、出国留学与海归三个人生阶段,都留下了受到万众追捧的传世之作:在意识形态至上的文革前后,“红色题材”经他点化而成为经典;在出国后,“音乐家”、“江南水乡”与“仕女”等系列又把古典写实发挥到极致,也在中国融入全球化时代担负起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任;而海归后,“西藏系列”开始的风格变化,成为此后“海上旧梦”系列的导火索,乃至引发“仕女”系列的新表达。

      更有趣的是,艺术时而是政治的婢女,时而又变身为资本的筹码,或者是消费社会的时尚。在他的创作生涯中,留下了艺术与梦想(表现为他作品中浓郁的浪漫主义)、艺术与生活(提出“大美术”、“大视觉”的新概念)、艺术与创新(他的创作带来争议、风格的变化与跨界的探索)等等,众多与中国的社会转型、当代文化创建与美术史变迁相关的课题,又何止辨别真伪那么简单?从这个角度看,这个展览还没有学术上的断语,但毕竟是一个有意义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