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抗宏观迷局下的市场下跌风险
□上海中大经济研究院研究员 宣伟瑜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这句《双城记》的开场白,现在看来,对进入股指期货时代的中国资本市场也颇为适用。第一批参与股指期货的投资者逐渐分化,有的已经被拍在岸上,而有的则成为市场中的弄潮儿。新一轮宏观调控和“高盛欺诈门”导致外围市场走低的双重作用,使周一各合约价格连同股票指数大幅跳水。市场消化负面消息后,股指周二企稳,周三呈现技术性反弹。但周三晚些时候管理层再出针对房市的新政,随即又蚕食了市场前两天的涨幅。
在波动性较大的市场中,经济基本面和宏观政策的影响越发显得重要。记得华尔街技术分析大师约翰·布林格说过:投资离不开经济的基本面。从较长期来看,市场会跟着宏观经济蛇形爬动。
●经济二次探底不可避免?
随着宏观调控信号的不断释放,市场面临重新向下的风险,也给经济再次蒙上了紧缩的阴影。此前受到次贷危机的冲击,中国2009年的GDP(8.7%)、失业率(4.3%)、物价(CPI-0.7%,PPI-5.4%)均为2001年互联网泡沫破灭以来的最差表现。
然而,我们仍然有理由认为2010年中国经济不会重蹈覆辙。首先,本月早些时候公布的一季度宏观经济数据透露出“强劲复苏”的势头。刚刚结束的春季广交会今年的订单恢复性增长9.8%,从侧面反映出外贸复苏的态势。世界银行预测2010年中国经济增长率为9.5%。
其次,决策层在不同场合表示需要警惕W形复苏风险。温家宝总理在年初两会上指出,必须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发展、调整结构和管理好通胀预期三者的关系。央行行长周小川则表示,刺激政策淡出的前提是需要看到确切的迹象或统计数据显示复苏态势良好。再加上对加息的辟谣、对人民币升值的大范围压力测试和外交上的强硬态度,我们确信政府对通胀的容忍度绝对要高于衰退。
另外,来自海外的缓慢的复苏信号表明世界经济开始站稳脚跟。领头羊美国当前的失业率控制在10%以内,美元指数连续3个月维持在80以上。亚洲已然成为首个从危机中爬出来的地区。澳大利亚,印度甚至启动加息来防止经济过热;新加坡也开始转向,大幅收紧货币政策。IMF在4月21日发表的最新一期《世界经济展望》报告认为,目前世界经济复苏的情况好于预期,有望增长4.25%。
●硬币的另一面
那么,中国经济重新走上衰退老路的风险由何而来呢?4万亿投资计划、9.6万亿银行贷款和超量的货币投放为经济重新注入了活力,但衍生出来的问题同样不可小觑。
巨量资金为资本市场提供了泛滥的流动性,推动资产价格过快上升,泡沫越吹越大,而泡沫总有破灭的时候。另一类风险来自于政策本身的不当。给经济降温而实施的退出刺激政策(或反通胀政策),有可能毁掉复苏的努力。中国目前正面临在复苏根基不稳的条件下来管理通胀预期,稍有不慎就可能酿成苦果。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引致债务激增,也是争议最多的副作用之一。据美林估计,至2009年底,中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达7万亿人民币。当中有6万亿是银行贷款,将来很有可能形成银行的不良资产,过多的坏账风险是绑在金融体系和整个经济上的一枚定时炸弹。哈佛大学教授肯尼思·罗格夫在《金融时报》撰文认为下一个泡沫是:政府债务。
国外的情况要更加悲观些。近期的冰岛火山灰和美国证监会对“吸血乌贼”高盛的指控只是浇在全球经济和金融市场上的一瓢凉水。更为严重的或许还是政府债务。缺乏财政纪律的长长名单上有冰岛、希腊、爱尔兰、葡萄牙、英国、西班牙、意大利等国。希腊和西班牙的主权信用评级遭到调低。显然,糟糕的财政状况已经成为欧洲乃至世界经济复苏之路上的绊脚石。试想,假如欧洲再次倒下,中国焉能独善其身?
●学会自我保护
在不确定的经济条件下保护资产价值是投资者面临的严峻挑战。本周前两天上证指数跌幅达到5.7%,不少投资者的财富因持有A股资产而缩水。而决策层挤出泡沫的政策陆续出台后,资产价格还将面临更大下跌风险。
投资者应该学会不管在怎样的经济环境下都能避免使自己暴露在枪林弹雨之下。股指期货恰巧为投资者规避系统性下跌风险提供了极佳的风险对冲工具。在未来资产配置中加入对抗市场下跌的品种,股指期货套期保值的策略将越来越受欢迎。当你开始习惯用“两条腿”走路后,就能坐拥有“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的心境同时,资产也滚雪球般地越来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