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 1:头版
  • 2:要闻
  • 3:广告
  • 4:财经新闻
  • 5:公司
  • 6:焦点
  • 7:市场
  • 8:市场趋势
  • 9:开市大吉
  • 10:专版
  • 11:专版
  • 12:观点·专栏
  • 13:圆桌
  • 14: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15:书评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29:信息披露
  • 30:信息披露
  • 31:信息披露
  • 32:信息披露
  • 33:信息披露
  • 34:信息披露
  • 35:信息披露
  • 36:信息披露
  • 37:信息披露
  • 38:信息披露
  • 39:信息披露
  • 40:信息披露
  • 41:信息披露
  • 42:信息披露
  • 43:信息披露
  • 44:信息披露
  • 45:信息披露
  • 46:信息披露
  • 47:信息披露
  • 48:信息披露
  • 49:信息披露
  • 50:信息披露
  • 51:信息披露
  • 52:信息披露
  • 53:信息披露
  • 54:信息披露
  • 55:信息披露
  • 56:信息披露
  • 57:信息披露
  • 58:信息披露
  • 59:信息披露
  • 60:信息披露
  • 61:信息披露
  • 62:信息披露
  • 63:信息披露
  • 64:信息披露
  • 65:信息披露
  • 66:信息披露
  • 67:信息披露
  • 68:信息披露
  • 69:信息披露
  • 70:信息披露
  • 71:信息披露
  • 72:信息披露
  • 73:信息披露
  • 74:信息披露
  • 75:信息披露
  • 76: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封面文章
  • A4:基金·基金投资
  • A5:基金·基金投资
  • A6:基金·焦点
  • A7:基金·专访
  • A8: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0:基金·市场
  • A11:基金·海外
  • A12:基金·互动
  • A13:基金·晨星排行榜
  • A14:理财·热点
  • A15:理财·案例
  • A16:基金·对话
  • T1:特别报道
  • T2:特别报道
  • T4:特别报道
  • 产能过剩与中国经济深层次问题
  • 中国有条件避免日本经济泡沫破灭之灾
  • 从《盛宣怀》
    看中国经济微观基础
  •  
    2010年4月26日   按日期查找
    14版: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上一版  下一版
     
     
     
       | 14版: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产能过剩与中国经济深层次问题
    中国有条件避免日本经济泡沫破灭之灾
    从《盛宣怀》
    看中国经济微观基础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从《盛宣怀》
    看中国经济微观基础
    2010-04-26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亚夫

      ⊙亚夫

      

      央视“探索-发现”栏目近日播出了10集人物传记片《盛宣怀》。这部片子很值得投资者一看。因为透过这部片子,不仅可以看到一个“非常之人”的非常之处,更能够引发出一点思考。比如,对中国经济微观基础的思考。而这种思考,对于认识中国经济与投资市场的特点,是有帮助的。

      尽管这部片子在史料的运用上有不少待斟酌之处,对盛宣怀的把握也没有做到完全“平视”的地步,尤其对那段历史的经济含义还缺少发掘,这可能与历史研究的滞后有关,但是能够在中国社会历经三千年之大变、170年之转型的今天,播出这样的片子,是很不容易的。它表明我们这个社会正在成熟。

      因为,能够正视历史、平视过去,而不是藐视、忽视、仰视或俯视过去,这对于未来非常重要。

      客或有问,盛宣怀是谁?该片第一集称,这是一位“处非常之世,走非常之路,做非常之事的非常之人。”这位“四非”之人有哪些事功?用现在话说,他所涉略的领域有:运输、通讯、能源、矿产、纺织、金融、教育等。参与创办的企事业有,招商局、电报局、汉冶萍煤铁厂、华盛纺织厂、中国通商银行、北洋大学、南洋公学、中国红十字会等,每一项对当代中国都有影响。

      这些事业,放在平常年代,对任何一个实业家来说,都是大事业。其中,每一项要做出点成绩都不容易,都要付出巨大心血。更何况每一项都是“开天辟地”的事。而盛宣怀又为什么能够做到呢?并且又做得那么多、那么有影响呢?这自然与他身处的非常之世、所走的非常之路有关。而其中的奥秘便是他能够以官商之手段,行现代工商业之能事,开疆拓土,迅速推进其事业。

      只可惜,虽然他个人建树很多,但也改变不了当时中国社会积贫积弱的厄运。为什么?这中间原因很多,也很复杂。但从经济层面看,有一点很值得注意,这就是中国经济的微观基础问题。

      从盛宣怀的事功年表看,他所做的所有重要事业都有官方背景,都与大人物的鼎力支持或大力促成有关。也就是说,他的很多作为都有浓郁的官方色彩,都是一种由上而下的政商之举。正因为有了官方的支持,使他能够同时在多个领域施展才能,得到自由竞争条件下完全不可能得到的资源,并迅速有所建树,成其大业。这正是盛宣怀的非常之处。

      然而,正是在这一点上,可以说,盛宣怀只能是一个孤例,而他的许多做法,恰恰证明在他那个时代,中国经济完全是一个缺乏自由市场经济微观基础的畸形经济,是一种由官方督导的转型经济。而盛宣怀自己尽管在很多时候都意识到了自由市场经济的重要性,强调商股商办,强调需要充分考虑商人的利益,但事实上他的所有成功经营都有官督的影子。因为他本身就是官督的化身。

      回望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首先是从封疆大吏们主持的军事工业开始,到了盛宣怀崭露头角的1870年代,正好赶上官督商办的转型期。所以,盛宣怀之所以能够做出那么多事功,这固然和他本人的才干有关,更与当时特殊的历史环境有关。

      而事实上,现代工业文明与农业文明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微观基础的区别。现代工业文明强调的是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每一个微观主体至少在法律上是平等的,是按照公平、公开、公正的契约原则,来展开自由竞争的经济。因此,尽管盛宣怀从他个人来讲,可以在官方的支持下能够用非常手段,做出非常的业绩,他的事功对后世也有实实在在的影响。但越是这样越不可取。

      因为,这样的竞争方式与现代市场经济的基本精神是背离的。这种背离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于形成有效的市场竞争是不利的。试想,当一个市场中有一股是享有官方资源的特殊力量,一股是完全不享有特权的民间力量,这样两股力量之间,怎么竞争?二是对于有效配置资源也是不利的。因为,表面上看利用官方的行政力量来开展经济活动很有时效,但实际上付出的社会成本与制度代价是没有办法计算的。其结果并不是最优甚至次优的选择。

      当然,就盛宣怀个人而言,有其历史的特殊性,能做出那么多有利于后人的事业,确实很不容易。因此,他的非常之处,便在于他能够看清历史发展的大方向,尤其是对新科技、新经济的把握,确实有过人的眼光,这一点对今天的投资者也很有启发。但是,如果看不到他的局限,特别是在有些时候连盛宣怀自己也隐约感到的局限,那是不容易理解这段历史真正的经济含义的。

      因为,即便在今天,中国经济的微观经济基础问题,也还没有得到充分认识,得到完全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