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 1:头版
  • 2:要闻
  • 3:广告
  • 4:财经新闻
  • 5:公司
  • 6:焦点
  • 7:市场
  • 8:市场趋势
  • 9:开市大吉
  • 10:专版
  • 11:专版
  • 12:观点·专栏
  • 13:圆桌
  • 14: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15:书评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29:信息披露
  • 30:信息披露
  • 31:信息披露
  • 32:信息披露
  • 33:信息披露
  • 34:信息披露
  • 35:信息披露
  • 36:信息披露
  • 37:信息披露
  • 38:信息披露
  • 39:信息披露
  • 40:信息披露
  • 41:信息披露
  • 42:信息披露
  • 43:信息披露
  • 44:信息披露
  • 45:信息披露
  • 46:信息披露
  • 47:信息披露
  • 48:信息披露
  • 49:信息披露
  • 50:信息披露
  • 51:信息披露
  • 52:信息披露
  • 53:信息披露
  • 54:信息披露
  • 55:信息披露
  • 56:信息披露
  • 57:信息披露
  • 58:信息披露
  • 59:信息披露
  • 60:信息披露
  • 61:信息披露
  • 62:信息披露
  • 63:信息披露
  • 64:信息披露
  • 65:信息披露
  • 66:信息披露
  • 67:信息披露
  • 68:信息披露
  • 69:信息披露
  • 70:信息披露
  • 71:信息披露
  • 72:信息披露
  • 73:信息披露
  • 74:信息披露
  • 75:信息披露
  • 76: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封面文章
  • A4:基金·基金投资
  • A5:基金·基金投资
  • A6:基金·焦点
  • A7:基金·专访
  • A8: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0:基金·市场
  • A11:基金·海外
  • A12:基金·互动
  • A13:基金·晨星排行榜
  • A14:理财·热点
  • A15:理财·案例
  • A16:基金·对话
  • T1:特别报道
  • T2:特别报道
  • T4:特别报道
  • 基金鏖战新兴产业 几分清醒几分醉
  •  
    2010年4月26日   按日期查找
    A3版:基金·封面文章 上一版  下一版
     
     
     
       | A3版:基金·封面文章
    基金鏖战新兴产业 几分清醒几分醉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基金鏖战新兴产业 几分清醒几分醉
    2010-04-26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本报记者 吴晓婧
      漫画 高晓建

    顺应政策导向还是迎合市场风向

      经济转型元年,基金行业投资风格悄然生变……

      新兴产业类上市公司遭遇了前所未有的资金“追捧”,合同能源管理、物联网、手机支付等,已成为时下基金经理口中最“时髦”的词汇。

      “一时间,仿佛所有的基金经理都行动起来,在新兴产业中寻找下一个苏宁电器!”在中小盘股一路疯狂上涨的背后,究竟是一场资金游戏还是一次价值挖掘之旅?

      如果说“调结构”是一个长期的经济转型过程,那么在A股市场上,这个主题在机构博弈的推动下,显得多少有些急功近利。当一切演变成为结构性泡沫下的勇敢者游戏,是与狼共舞还是坚守价值投资的底线,或许是市场参与各方艰难的选择。

      ⊙本报记者 吴晓婧

      投资风格悄然生变

      在投资环境异常复杂的2010年,“超预期”成为市场常态。岁末年初,基金集体错判,跨年度行情并未如期而至,接着,基金普遍期待的一季度行情也频现变数,权重板块因股指期货的推出、估值修复而出现的反弹,仅是“偶尔”。

      减仓、调结构、撤离蓝筹,在基金行业中达成共识,在此过程中,新兴产业类上市公司遭遇了前所未有的资金“追捧”。

      最新出炉的基金一季报清晰地“演绎”了基金持仓结构调整的方向。以新技术、新能源、新商业模式为代表的新产业,成为基金一季度最积极买入的行业,信息技术业、医药生物制品、机械设备仪表、交通运输仓储和电子行业跻身基金增仓的前五大行业。于此相对应的却是,采掘、金融保险、金属、房地产等大行业成为基金集中减持对象。

      低估值的蓝筹股不涨反跌,涉足新兴产业的中小盘股的涨幅却是“没有最高,只有更高”,在此情况下,不少基金经理陷入迷茫与自我怀疑中,一批曾经期盼着“大蓝筹行情”的基金经理们,不得不开始修正自己的预期。

      是什么促使基金的态度在不到一个季度的时间发生了180度的转变?为何最后市场迎来的却是“蓝筹股仅存估值修复行情”的判断?

      “顺应政策导向,同时也迎合了市场风向。”多位基金经理如此表述其修正看法的理由。

      “未来大盘蓝筹股会有一定的修复,但不会有很大的持续性的涨幅。”海富通副总兼投资总监陈洪表示,“蓝筹股要迎来系统性的投资机会,可能还需要对经济走势进一步明朗,需要对通货膨胀的风险能够看得更清楚,在这种情况下,才能够对未来宏观经济增长的轨迹有更大可见性,作为大类资产才会有更大级别的机会。”

      在一季度业绩表现亮眼的摩根士丹利华鑫领先优势的基金经理看来,目前蓝筹股与小盘股间有估值差异,市场总是存在差异回归的预期,但该预期的实现需要资金供应情况明显超出需求。

      机构暴发“抢筹”大战

      “调研清楚、看明白再买?今年这种市场是不会给你这种机会的!等你看明白后,股价已经飞上天了。”对于新兴产业类上市公司的抢筹问题,上海一合资基金公司投资总监感触颇深。

      环保概念股碧水源上市首日即坐上A股股价头把交椅,三连阳后收盘报166.99元,三日涨幅达到142%;新股海普瑞上周五公布发行价,定格在创历史纪录的148元/股,对应发行市盈率为72.31倍……

      上述两只个股仅仅是机构“抢筹”新兴产业类上市公司的一个缩影。无论从一级市场的发行还是二级市场的表现来看,这场没有硝烟的“抢筹”大战都越发激烈,百元高价股成批产生。

      神州泰岳创造了创业板的“神话”,该股自上市以来股价迭创新高,一举突破200元大关,超过老牌高价股贵州茅台,摘下“两市第一高价股”的桂冠。该股1季报显示,其十大流通股东中基金占居了8席。

      复权价高达231元的东方园林,同样成为基金“扎堆”入驻的对象。1季报显示,该股十大流通股东中基金同样占据了8席。同为高价股的焦点科技,其1季报中前十大流通股全为基金身影。

      此外,中兴通讯1季度一举成为基金第8大重仓,再度印证了基金对新兴产业,尤其是通信设备、三网合并的积极参与。而基金新增股则成了名副其实的牛股“大本营”,包钢稀土、洋河股份、佛塑股份、万邦达等。

      合同能源管理、物联网、手机支付、云计算……成为今年基金经理口中最“时髦”的词汇。令人感触最深的是,“一时间,基金经理们都开始寻找下一个苏宁电器!”

      不过,让基金经理纠结之处正如海富通副总兼投资总监陈洪所言,便宜的股票并非长期看好的,而长期看好的普遍偏贵。“不谈别的,单看估值,你会发现很多中小盘股即便预期中的成长都实现,也不足以支持当前的股价,这显然是不正常的。”

      令基金经理们更加纠结则是,如果要从中小盘股票中撤出,那么,撤向哪里?在转型类资产供给相对不足的情况下,手中的筹码一旦卖出,还能在合适的价位买回来吗?

      信诚投资总监黄小坚坦言,“在市场分歧很大情况下,比的就是眼光!估值需要动态来看,要有长远的眼光。目前并不想卖出自己看好的转型类资产。”

      嘉实基金副总经理戴京焦也表示,“就今年来看,具有成长性的好股票是很难做好波段的,部分个股由于筹码很有限,所以一旦卖出就很难再以合理的价格买回来了。因此,今年一定要把好的筹码牢牢拿住。”

      “看不懂”是常态

      股市不仅讲预期,更要有故事。而资本市场从来不缺的,就是会讲故事的人。

      “新兴产业更像一个大大的画饼,究竟哪些会产生真实的效益,大家心里都没谱。”上海一内资基金公司基金经理坦言,“看不懂、搞不明白的时候,也只有听上市公司讲,也只能被上市公司忽悠。”

      “看不懂,这在今年是常态。”一家大型基金公司研究总监表示,“业内有句玩笑话,在新兴产业领域里做投资,真正看懂的时候就不敢买了,在朦胧的时候看起来才最美。凯恩斯说在股市中选股就像选美比赛,最重要的不是选出你所认为最美的女孩,而是裁判认为最美的女孩。这就是所谓模糊的正确和精确的错误之间的辩证关系吧。”

      上海一内资基金公司总经理一脸无奈地表示,“我们的研究员去这类上市公司调研,常常也会被拒之门外。这种情况下,研究员只能通过其他途径来了解公司,但这样做毕竟不能深入。公募基金的量相对较大,有冲击成本,如果建仓后股价被‘打’到高位又开始跌,这个时候就会开始产生自我怀疑,因为一开始就没真正弄明白,这个时候就相对容易卖出,等卖出后股价又开始涨。这是今年做投资最痛苦的事情。”

      “先买一点,然后再仔细甄别。”成为多数基金在新兴产业投资领域的首选策略。“先买了再说,这也是为什么对于新兴产业类上市公司会出现普涨的原因。但我相信,随着供给的逐渐增加,一定会出现分化。”南方一家基金公司基金经理表示,“虽然经济结构调整会使这批企业受益,但目前去调研只能看到企业的项目在进展中,并不能判断企业未来两年的成长幅度。我相信未来这批企业中一定会诞生伟大的公司,但占比并不会大,投资这类企业感觉就像是押宝,而且押中的概率可能并不大。”

      虽然大家都看到了新兴产业的投资趋势,但在目前A股中可提供的投资标的相对有限的情况下,对这一块领域的投资方向,基金业仍处在摸索阶段,其中会不断经历 “预期——修正——再预期——再修正”的过程,从而导致市场中不断出现热点炒作和热点频繁转换的现象。

      勇敢者的游戏?

      上周五,中小板综指创出6625.73点的历史新高!中小盘风格已连续三个季度领先大盘风格,中小盘指数和大盘指数之间的估值溢价持续高涨,已近历史最高水平。

      在中小盘股一路疯狂上涨背后,是一场资金游戏还是一次价值挖掘之旅?是否到了该清醒的时候?

      在广发小盘成长基金经理陈仕德看来,一季度的这种市场表现,不太可能持续。“树长得再伟大,也不可能撑破天。从A股市场过去十几年的历史来看,似乎每隔几年,这种讲故事的行情会持续一段时期,谢幕的时候才发现谁是牺牲品。”

      “当然不排除这些企业中有成长为伟大企业的优秀分子,但回顾中小板开通来的这几年上市的二、三百家中小企业,真正超越大市,给二级市场投资人带来几十倍回报的公司不外乎苏宁电器、华兰生物这两家,其他的,泯然众人矣。”陈仕德表示,“以接近百倍的市盈率在二级市场从事风投,其结局不难想到。”

      尽管理性的人知道泡沫迟早会破灭,但遗憾的是,没有先知知道什么时候破灭。面对中小盘股的财富效益,面对新兴产业的“动听故事”,是与狼共舞还是坚守价值投资的底线,是市场参与者最难的选择。

      在国联安主题投资基金经理看来,投资者对新经济的憧憬,没有人能难判断行情还能持续多久,即使在局部上已经看到了明显的泡沫存在,在一定程度上,这已经成了勇敢者的游戏。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一个长期的经济转型过程,而在A股市场上这个主题在机构博弈的推动下显得有些急功近利。”博时精选基金经理表示,“相信移动互联、新技术、新材料相关的公司中会涌现出一些优秀的有生命力的公司,而股价上却可能已经开始出现透支。而那些盈利无法支撑的纯概念股未来存在较大的下跌风险。”

      上海一合资基金经理表示,“借用本格雷汉姆的一句话,至少在短期,股市更像投票机而不是秤。高估值的出现提供了试错的机会,大家都在寻找好的投资品种,这可能是一个比较长的挖掘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