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产经新闻
  • 5:财经海外
  • 6:观点·专栏
  • 7:公 司
  • 8:公司纵深
  • 9:公司前沿
  • 10:创业板·中小板
  • 11:地产投资
  • 12:广告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资金
  • A6:市场·观察
  • A7:信息披露
  • A8:信息披露
  • A9:股指期货·融资融券
  • A10:市场·期货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B1:披 露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B61:信息披露
  • B62:信息披露
  • B63:信息披露
  • B64:信息披露
  • B65:信息披露
  • B66:信息披露
  • B67:信息披露
  • B68:信息披露
  • B69:信息披露
  • B70:信息披露
  • B71:信息披露
  • B72:信息披露
  • B73:信息披露
  • B74:信息披露
  • B75:信息披露
  • B76:信息披露
  • B77:信息披露
  • B78:信息披露
  • B79:信息披露
  • B80:信息披露
  • B81:信息披露
  • B82:信息披露
  • B83:信息披露
  • B84:信息披露
  • B85:信息披露
  • B86:信息披露
  • B87:信息披露
  • B88:信息披露
  • B89:信息披露
  • B90:信息披露
  • B91:信息披露
  • B92:信息披露
  • B93:信息披露
  • B94:信息披露
  • B95:信息披露
  • B96:信息披露
  • B97:信息披露
  • B98:信息披露
  • B99:信息披露
  • B100:信息披露
  • B101:信息披露
  • B102:信息披露
  • B103:信息披露
  • B104:信息披露
  • B105:信息披露
  • B106:信息披露
  • B107:信息披露
  • B108:信息披露
  • B109:信息披露
  • B110:信息披露
  • B111:信息披露
  • B112:信息披露
  • B113:信息披露
  • B114:信息披露
  • B115:信息披露
  • B116:信息披露
  • B117:信息披露
  • B118:信息披露
  • B119:信息披露
  • B120:信息披露
  • B121:信息披露
  • B122:信息披露
  • B123:信息披露
  • B124:信息披露
  • B125:信息披露
  • B126:信息披露
  • B127:信息披露
  • B128:信息披露
  • B129:信息披露
  • B130:信息披露
  • B131:信息披露
  • B132:信息披露
  • B133:信息披露
  • B134:信息披露
  • B135:信息披露
  • B136:信息披露
  • B137:信息披露
  • B138:信息披露
  • B139:信息披露
  • B140:信息披露
  • B141:信息披露
  • B142:信息披露
  • B143:信息披露
  • B144:信息披露
  • B145:信息披露
  • B146:信息披露
  • B147:信息披露
  • B148:信息披露
  • B149:信息披露
  • B150:信息披露
  • B151:信息披露
  • B152:信息披露
  • 希腊违约概率骤增 紧张情绪波及股市
  • 抓住高盛
    不等于抓牢监管
  • 欧美英货币吸引力薄弱 基金抢滩布局新兴市场
  • 韩国财长表示
    将尽快启动一般特惠关税制度
  • 股东矛头直指高管 高盛股价10天缩水近两成
  • 防通胀还是阻热钱?新兴经济体陷退出两难
  • 美参院未能通过金融监管改革方案
  •  
    2010年4月28日   按日期查找
    5版:财经海外 上一版  下一版
     
     
     
       | 5版:财经海外
    希腊违约概率骤增 紧张情绪波及股市
    抓住高盛
    不等于抓牢监管
    欧美英货币吸引力薄弱 基金抢滩布局新兴市场
    韩国财长表示
    将尽快启动一般特惠关税制度
    股东矛头直指高管 高盛股价10天缩水近两成
    防通胀还是阻热钱?新兴经济体陷退出两难
    美参院未能通过金融监管改革方案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抓住高盛
    不等于抓牢监管
    2010-04-28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王宙洁 ○编辑 朱贤佳

      ⊙记者 王宙洁 ○编辑 朱贤佳

      

      美国证交会一纸诉状将高盛陷于欺诈丑闻,高盛的银行家们连连叫屈,认为自己不过是华尔街其他大行的“替死鬼”。美国证交会“擒贼先擒王”的做事方式素来闻名遐迩。但对于华尔街大刀阔斧的监管改革而言,抓住“王”并不等于抓住“贼”。

      高盛作为华尔街最会赚钱的大行,口口声声说自己靠的是信誉、正直以及客户利益至上的原则。但如今它被曝出涉嫌欺诈,实在令人大跌眼镜。但事情还没完,它竟然把责任推向自己的某个员工头上,好像抓住了这名员工就可以了结高盛案。

      这或许与华尔街与生俱来的“文化”脱不了干系,而华盛顿的监管者显然也是这种思维方式:一旦金融系统秩序出现混乱爆出丑闻,很简单,管他三七二十一,抓出一个“替死鬼”来,转移民众的注意力。

      监管当局的这种做法其实是大错特错。推脱毫无意义。美证交会的起诉书令整个次级抵押贷款业利益链条上的黑洞被清晰地放大,各种风险借助复杂的金融衍生品被切割、打包、转移,各种系统性风险也不断积累并最终酿成旷世危机。监管黑洞无处不在,最具代表性的当属层出不穷的暗池交易及缺乏透明度的交易机制。

      这些未受规范的衍生性金融商品对整个体系所造成的冲击,到了2008年终于浮现。然而,想避免金融灾难,为时已晚,美国人只好自己买单,斥巨资拯救那些倒下的巨头,而监管不力又反过来助长这种黑洞的滋生。恶性循环由此诞生。

      用“一抓就死,一放就乱”来形容美国政府金融监管的弊病最为贴切不过。金融危机爆发后雷曼兄弟等华尔街巨头相继倒台,占据了美国经济主要地位的金融业陷入僵持。于是,美国经济一下子变得很糟糕,其他金融机构也都开始小心翼翼,不再敢放贷。

      但问题在于,目前的华尔街接近一种“自监管”的状态。这同样也是格林斯潘时代沿袭下来的传统之一。监管者认为,条条框框会令金融活动的创新能力被削弱。但事实表明,这种所谓的自律性实在不可靠。

      高盛的掌管者甚至可以不知道他的交易员究竟做了些什么,却要其成为整个公司维护形象的“替死鬼”。同样,那些好看的报表也似乎也在声称,这些华尔街肥猫的健康状况良好。在这背后,监管层却无法知晓有多少数字是可以捏造,有多少生意涉嫌内幕交易。

      历史给出的答案再清楚不过:民众不会因为高盛装出一副可怜巴巴的无辜样就可以扭转公共形象;美国政府也不要以为抓住了一个金融巨头的把柄就等于修正了整条华尔街的黑洞。

      因为仅仅靠寻找“替死鬼”是无法博得民众的信任与好感的,美国的公民更希望看到的是这些金融大亨不再依靠欺诈,来无休止地吞噬无辜百姓的血汗钱,金融体系可以健康稳健地成长。

      这给金融监管改革留下了两个必须正视的问题,增加透明度的同时停止对金融机构的放纵。在全球经济逐渐出现复苏之时,必须清醒地认识道,金融危机并非没有发生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