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产经新闻
  • 5:财经海外
  • 6:观点·专栏
  • 7:公 司
  • 8:公司纵深
  • 9:公司前沿
  • 10:能源前沿
  • 11: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12:车产业
  • A1:市场封面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资金
  • A6:市场·观察
  • A7:市场·期货
  • A8:股指期货·融资融券
  • B1:披 露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B61:信息披露
  • B62:信息披露
  • B63:信息披露
  • B64:信息披露
  • B65:信息披露
  • B66:信息披露
  • B67:信息披露
  • B68:信息披露
  • B69:信息披露
  • B70:信息披露
  • B71:信息披露
  • B72:信息披露
  • B73:信息披露
  • B74:信息披露
  • B75:信息披露
  • B76:信息披露
  • B77:信息披露
  • B78:信息披露
  • B79:信息披露
  • B80:信息披露
  • B81:信息披露
  • B82:信息披露
  • B83:信息披露
  • B84:信息披露
  • B85:信息披露
  • B86:信息披露
  • B87:信息披露
  • B88:信息披露
  • B89:信息披露
  • B90:信息披露
  • B91:信息披露
  • B92:信息披露
  • B93:信息披露
  • B94:信息披露
  • B95:信息披露
  • B96:信息披露
  • B97:信息披露
  • B98:信息披露
  • B99:信息披露
  • B100:信息披露
  • B101:信息披露
  • B102:信息披露
  • B103:信息披露
  • B104:信息披露
  • B105:信息披露
  • B106:信息披露
  • B107:信息披露
  • B108:信息披露
  • B109:信息披露
  • B110:信息披露
  • B111:信息披露
  • B112:信息披露
  • B113:信息披露
  • B114:信息披露
  • B115:信息披露
  • B116:信息披露
  • 中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年度报告摘要
  •  
    2010年4月29日   按日期查找
    B83版:信息披露 上一版  下一版
     
     
     
       | B83版:信息披露
    中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年度报告摘要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中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年度报告摘要
    2010-04-29       来源:上海证券报      

    (上接B82版)

    — 发挥托管业务平台优势。本行与中信集团各子公司在产品开发、产业(创投)基金业务平台搭建以及托管市场开拓等方面展开了全面合作。其中,与中信资本合作的PE产品本外币托管规模折合人民币1.35亿元,与中信证券合作的证券公司集合╱定向资产管理项目托管规模68.42亿元人民币,与中信信托合作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规模138.71亿元人民币。

    — 联合开发年金业务。本行和中信信托、中信证券多次组成联合团队进行客户投标和客户服务。报告期内,本行与中信集团各子公司共同设计推出“中信信瑞”企业年金产品,规模达3,997.50万元人民币;与中信信托合作推出“祥瑞信泰”企业年金计划,规模达2,370.88万元人民币;与中信证券合作推出“锦绣人生”企业年金计划,规模达1.96亿元人民币;与华夏基金合作推出“金色人生1号”企业年金计划,规模达6,975.31万元人民币。

    — 启动私人银行业务合作。与中信信托合作,成功发行中国国内首只农业产业股权投资信托基金,取得了良好的销售业绩与市场反响。

    与战略投资者的合作

    2009年,本行与BBVA进一步推进了现金管理、国际业务、小企业金融、投资银行、资金资本市场、私人银行、汽车金融、培训等方面的战略合作。双方高层通过战略合作委员会定期会晤,保持了顺畅的沟通机制,共同推进各领域的合作不断深化。

    基于对本行未来发展和双方合作前景的信心,BBVA于2009年2月10日增持本行股份至10.07%,成为本行第二大股东。2009年,BBVA通过行使期权①进一步增持本行股份至15%,该项期权交易已于2010年4月1日完成交割。

    — 现金管理方面,本行与BBVA在产品设计、业务交流 、联合品牌宣传、客户共享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合作,增强了本行为客户提供全球现金管理服务的能力。

    — 国际业务方面,本行完善了与BBVA在转贷业务方面相关协议,与BBVA合作完成进口开证业务591.6万美元、进口代收业务408.5万美元、出口开证业务986.1万美元。

    — 小企业金融方面,本行联合BBVA参展第六届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对小企业金融业务特色产品和服务进行了集中宣传,受到了广泛关注。

    — 投资银行业务方面,双方在出口信贷、转贷款和并购贷款等方面积极开拓业务机会,为本行战略客户在跨境投融资方面提供整体金融服务方案。其中,本行联合BBVA共同为中国铁路建设项目提供的西班牙政府转贷款和过桥融资安排金额达到8,000万欧元。

    — 资金资本市场业务方面,双方在产品研发及风险控制方面进行了多次交流,在衍生产品交易方面开展了较为密切的合作,全年衍生产品总交易量超过243.91亿元人民币,同时合作开发多期结构性理财产品并由本行在国内销售。

    — 汽车金融业务方面,双方基本完成了合作模式商务谈判,在业务流程、风险管理、IT系统等领域进行了多次交流,为下一步的深入合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未来将报请监管机构审批。

    — 培训方面,全年共举办赴BBVA培训项目20个,覆盖345名管理人员和业务骨干。

    信息技术

    2009年,为保证IT持续支持业务发展,本行制订了中长期IT规划和信息安全规划;持续推进精细化、专业化管理,不断提升信息科技风险管控能力;加大应用系统建设力度,有效促进业务发展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通过制订全行中长期IT规划,明确了当前和未来3–5年的主要业务需求,设计了全行IT架构蓝图和实施路线图,明确了以IT规划指导IT建设的工作原则。完成了信息安全规划工作,制订了全行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框架,为全面提高信息安全管理水平奠定了基础。

    — 通过完善IT项目审批和过程管理制度,引入成本分摊机制,科技项目管理水平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以专业化、精细化管理为指导,本行信息科技应用开发、质量保证、运行保障体系日趋完善,信息科技对业务和管理的支持和保障能力明显加强。

    — 持续加强信息系统安全保障工作。建设完成异地灾难备份中心,构建了完整的“两地三中心”灾难备份体系;不断完善信息系统基础设施;实施全行系统运行自动化监控;完善应急预案并组织全行应急演练,等等。全行信息系统运维保障能力不断提高,达到了监管机构的监管要求。

    — 持续加大信息系统建设投入。通过建设完成账务处理集中、统一数据平台(ODS)、综合理财平台、零售柜面优化、集团现金管理、公司网银V6.0、个人网银V5.3、手机银行、电子商业汇票、境内外币支付、银企直连V3.0等一批重大项目并投入运营,有效满足了客户需求,支持了业务发展,提高了业务运营效率和科学管理决策能力。

    3.2.4境内分销管道

    分支机构

    2009年,本行在继续完善经济中心城市和沿海地区布局的同时,抓住中西部地区发展机遇,适当加强了在中西部省会城市和发达地级城市的布局,先后有长春、襄樊、贵阳、兰州、芜湖、焦作、包头、台州8家分行开业,滨海新区支行升格为二级分行,65家支行开业。截至报告期末,本行已在中国境内67个大中城市设立机构网点616家,其中一级分行31家、二级分行29家、支行555家。

    自助服务网点和自助服务设备

    2009年,本行在加强自助银行交易安全风险防范的同时,不断增加自助银行和自助设备分销网络,提高自助设备交易替代率。截至报告期末,本行在境内拥有983家自助银行和3,514台自助设备(指取款机、存款机和存取款一体机),分别比上年末增长19.01%和26.08%。

    手机银行

    为拓宽零售银行业务管道,为客户提供更为便捷的服务,继2009年初成功上线手机银行1.0版后,本行于12月正式推出了手机银行2.0版,实现了账户管理、转账汇款、信用卡、缴费、第三方存管、基金、贷款、签证查询等功能。2009年,本行手机银行开户数约5,000户,交易量约800万元人民币。

    网上银行

    个人网银方面,本行坚持“提高科技替代率”的发展战略,推出个人网银5.3版本,成功上线新一代一站式支付平台“中信e付”,推出手机动态口令等新的网银安全措施,产品在智能性、安全性和人性化方面表现日益突出。本行网上消费环境得到全面改善,正式上线了机票频道、手机增值产品、基金频道。本行与52家网上支付平台和直联商户签署合作协定,网银缴费项目达到99项,客户活跃度和交易量大大提升。截至2009年末,本行个人网银数字证书用户达到了192.83万户,比上年末增长79.17%;个人网银交易量达2,827.17亿元人民币,为上年的4.14倍。

    公司网银方面,本行推出了公司网银6.0、现金管理4.0、多银行资金管理系统MBS和银企直联3.0等交易服务系统,以及公司手机银行、电话银行和公司网银小区等辅助服务系统,并整合形成了“新一代现金管理服务平台 — 企业财资专家”产品体系,现金管理业务综合服务能力得到大幅提升。截至报告期末,本行新增公司网银客户数和账户数2.44万个和2.98万户,累计交易金额6.8万亿元人民币,账户替代率和笔数替代率分别达到23.9%和18.03%,比上年分别提高7.3个百分点和7.5个百分点。

    电话银行

    本行通过全国统一的电话银行服务热线95558为客户提供7天24小时全天候服务。2009年,本行电话银行系统进一步拓展了在线交易功能、外呼营销功能和内部管理功能。通过同贵宾理财、网上银行、个人贷款、借记卡等各项业务的整合,建立了客户集中经营平台。通过10105558贵宾服务专线面向本行管理资产总值超过50万元人民币的贵宾客户开展个性化的服务和主动关怀,包括贵宾登机、汽车救援、高尔夫预约、医疗绿色通道等。丰富了集中运营职能,开展了速汇金授权、晒卡相片集中审核等业务。本行电话银行中心在由中国信息化推进联盟客户关系管理专业委员会主办的“2009年中国最佳呼叫中心及最佳管理人”评选中,连续第二年获得“中国最佳呼叫中心”称号。

    3.2.5境外子公司业务

    中信国金

    本行控股子公司中信国金,是在香港注册成立的投资控股公司,业务范围包括商业银行及非银行金融业务。截至2009年末,总资产折合人民币1,083.28亿元,净资产折合人民币141.82亿元,净利润折合人民币8.07亿元。中信国金全资拥有中信嘉华银行,并分别持有中信国际资产40%的股权及中信资本27.5%的股权。

    — 中信嘉华银行。中信嘉华银行拥有27家香港分行、2家美国分行、1家澳门分行、1家上海分行,以及于内地注册的中信嘉华(中国)有限公司。截至2009年末,中信嘉华银行总资产折合人民币1,057.66亿元,存款余额折合人民币862.29亿元,贷款余额折合人民币644.96亿元,净利润折合人民币8.39亿元,资本充足率16.44%,核心资本充足率11.90%,拨备覆盖率47.32%。

    — 中信国际资产。中信国际资产专注于资产管理及直接投资业务。2009年,在环球经济面对种种不确定因素下,中信国际资产采取求稳渐变的基本战略,把握机会进一步整合和优化股东和合作者的资源。

    — 中信资本。中信资本是一家专注在中国进行投资管理及咨询的公司。2009年,中信资本引入了实力强大的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作为战略投资者,至此,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以持有40%的股份成为中信资本的第一大股东,中信国金为第二大股东。截至2009年末,中信资本旗下管理的资产总值约28亿美元,是上年的1.7倍。

    — 风险管理。为持续及有效提升风险管理及系统水平,中信国金于2009年推出了全面的风险管理计划,涵盖一系列的创新项目及持续改善项目,尤其是信贷风险及市场风险范畴。同时,积极与策略性股东BBVA合作,创造协同效应及促进中信嘉华银行风险管理水平的提升。

    在优化的股权关系下,中信国金、中信嘉华银行与中信银行的合作将向更高、更深层次发展,以最大限度发挥本集团综合优势。

    振华财务

    振华财务是本行在香港的控股子公司,其中本行持股95%,中信嘉华银行持股5%,注册资本为2,500万港币。业务范围包括贷款业务(公司持有放债人牌照)和投资业务(主要包括基金投资、债券投资及股票投资等)。

    — 业务发展情况。2009年振华财务进一步加强与本行的合作,发挥互补优势。截至报告期末,振华财务总资产折合人民币约10.01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1.56%;净利润折合人民币约为0.11亿元,比上年增长170.27%。

    — 风险管理情况。振华财务实行风险管理委员会和董事会两级审批制度,并制定了《振华国际财务有限公司授信业务授权管理办法》、《振华国际财务有限公司交易授权管理办法》、《振华国际财务有限公司风险管理委员会条例》等一系列办法。基于严格的风险管理,公司未出现不良贷款,投资业务也成功经受了金融海啸的考验,未涉足次级按揭、雷曼相关债券、结构性产品等领域。

    3.3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架构

    风险管理体系和风险管理技术

    2009年,本行继续致力于建立独立、全面、垂直、专业的风险管理体系,培育追求“滤掉风险的收益”的风险管理文化,实施“优质行业、优质企业,主流市场、主流客户”的发展战略,主动管理各层面的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等各类风险。

    2009年,本行已完成公司债项评级与违约风险暴露计量项目、零售评级项目的风险计量模型开发工作,有序推进了两个评级项目的IT实施开发工作,目前系统已在部分分行上线运行。公司债项评级项目的上线将使本行基本完成对公司授信业务单一客户、单项交易层面的信用风险量化工作,为实现高级内部评级法打下了基础。零售评级项目的上线使本行零售业务首次实现符合巴塞尔新资本协议要求的风险量化。

    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是指银行借款人或者交易对手无法履行协议中所规定义务的风险。本行信用风险主要存在于本行贷款组合、投资组合、担保、承诺和其它表内、表外风险敞口等。

    3.3.1信用风险管理

    公司贷款风险管理

    2009年,本行贷款重点投向了以下领域:一是受全球金融危机冲击较小的交通、能源等基础性行业;二是逐步复苏的实体经济,如制造业、批发零售业等;三是政府融资平台推动的优质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四是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对于房地产、“两高”等行业以及竞争力不强的外向型企业,本行从严控制贷款投放。

    — 政府融资平台。随着中国政府四万亿扩大内需投资计划的推出,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需求剧增,成为2009年中国银行业信贷投放的热点领域。本行按照总量控制、区别对待的原则,审慎开展了政府平台授信业务:一是积极支持未来有稳定现金流、商业可持续的政府平台项目,如水、气等公用事业项目;二是审慎支持有土地抵押的土地储备中心和经济发达城市的投资建设公司、开发区等政府平台;三是严格控制对政府综合性平台及其它类型政府平台的贷款(对此类项目,本行主要支持经济发达省份的省级政府平台项目)。

    — 房地产开发贷款。本行高度关注房地产市场风险,房地产开发贷款全部集中由总行行业审贷组实行专业化审批。2009年,按照总量控制的原则,继续从严控制房地产行业贷款投放。本行支持的房地产项目基本为位置较好且土地成本较低的项目。加强房地产开发贷款管理,对房地产开发贷款原则上要求资金封闭管理和项目抵押原则。

    — “两高”行业贷款。本行认真贯彻执行国家节能减排和限制“两高”行业的各项政策,按照总量控制、有保有压的原则,从严控制对钢铁、有色、水泥和焦炭等重点“两高”行业的贷款投放,上述行业的新增贷款一律上报总行核准后方可办理。本行原则上不支持“两高”行业的新建项目。

    小企业贷款风险管理

    本行于2009年5月成立了总行小企业金融中心,并在杭州、宁波、苏州、南京等分行建立了专营机构,组建了专业的队伍,通过专业化经营,提高风险控制能力。

    — 把握重点投放区域。本行小企业授信重点投放于经济较为发达、小企业活跃、社会诚信度高、分行风险控制能力强的长三角、珠三角区域。

    — 把好企业准入关。本行小企业客户主要是优质成长型小企业,如为具有较强内外贸易自偿性现金流的小企业、为发展良好的龙头企业做配套的小企业、有核心技术优势的稳健型小企业。

    — 加强贷款担保。本行小企业贷款一般要求提供抵、质押物或强担保,注重通过与各地担保公司合作,以及采取企业联保等方式控制风险。

    — 注重非财务指标和面谈制度。注重通过了解企业纳税情况、用电、用水情况等非财务信息,全面掌握企业实际经营情况。同时,对于在本行首次申请授信的客户,营销部门负责人必须与企业负责人进行面谈,以客观掌握企业信息。

    — 强化贷后检查。本行对小企业贷款实施更加频繁的贷后检查,对出现一些不良信号的企业,启动预警处理程序。

    — 强调客户动态调整。分行每年对小企业客户群进行评价,明确退出客户名单,制定退出计划,通过动态调整,不断优化小企业客户结构。

    零售信贷风险管理

    2009年,根据宏观经济形势变化,在扩大零售信贷业务规模的同时,本行高度重视零售信贷的风险管理,资产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 完善零售信贷风险管理体系。明确了总行零售银行部作为零售信贷风险政策执行和运营管理部门、以分行个人贷款中心为核心的运行管理组织架构,积极推进分行个人贷款中心建设,统一岗位设置和业务流程,为集中的风险管理奠定基础。

    — 加大贷款监控力度。及早发现问题,提前预警,及早化解风险。定期通报全行零售信贷资产质量,督促分行重视零售信贷资产质量管理工作。

    — 加大不良贷款的清收力度。建立总分行清收联动机制,重点关注不良贷款增加和存量较大的分行,及时督促指导分行进行清收。

    信用卡风险管理

    2009年,本行信用卡业务以 “过滤掉风险的真实收益”理念为指导,加强全流程风险控制,立足主动防守,深入贯彻 “双高双主”(高端产品、高端客户,主流市场、主流客群)战略目标,重点调整客户结构和信贷结构,通过调结构、反伪冒、拓管道等一系列有力措施的实施,确保贷款收益能力显著增长,不良贷款及不良率增长得到有效控制。

    — 加快客户结构调整。以准入政策和额度政策调整为重点,积极引入优质客户,提升中高端客户比例。严格限制高风险客户准入,进一步压缩高风险客户占比。

    — 提升信用卡贷后管理水平。在“稳进稳调”的风险管理原则下,进一步满足高价值客户额度需求,提升客户满意度,并配合季节性因素,促进优质客户积极用卡。通过信贷组合产品,持续提升优质客户信用卡交易活跃度,提升客户综合收益。

    — 开展信用卡套现风险治理工作。采取“疏堵结合”的治理策略,多方位打击套现交易。2009年以来套现客户占比逐步下降,正常分期及交易类贷款占比稳步上升。

    — 强化不良贷款催收能力。成立资产管理中心,实施分中心落地催收策略,完善了分中心信审核查、反欺诈、不良催收等属地化风险管理体系,并针对催收工作难点,优化催收策略,有效实现了不良贷款的回收。

    — 提升欺诈风险防范能力。通过落实“全过程风险管理”的经营理念,以打击伪冒申请、伪卡交易为重点,进一步完善欺诈风险防范体系建设,有效提升欺诈风险防范能力。

    资金业务风险管理

    2009年,本行审慎开展有价证券投资业务和代客业务。

    — 本币债券投资。2009年,本币债券市场快速发展,中期票据和短期融资券的发行量等信用债券发行量大增。本行遵循当年授信政策,以行业内优质企业为重点信用投资对象。

    — 外币债券投资。2009年,西方主要国家政府及央行大力救市,信用市场逐渐回暖,但个体风险仍然存在。本行积极采取措施进一步优化资产结构,加大了低信用风险债券的投资。

    — 代客业务。本行秉承严格控制风险的原则,加强客户适用度分析,以简单产品服务本行优质客户。

    贷款监测及贷后管理

    2009年,本行紧紧围绕“健全制度、管理规范、化解风险、安全经营”的工作目标,主要从夯实基础、提升管理、服务业务三个方面加强对信贷风险的管理:

    — 信贷管理的目标性和针对性明显提升。组织了对集团客户、中小企业、民营企业、船舶行业、台资、韩资、收费公路贷款等多项调查,为强化信贷管理提供了信息支持和决策建议。

    — 信贷操作风险管理明显提升。下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放款中心建设的通知》,对分行放款中心的归口管理、职责范围、数据质量等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建立健全押品管理制度,研究拟定放款审批授权管理办法等管理手段,进一步完善和提升放款中心管理。

    — 发现和化解风险能力明显提升。组织分行对集团客户、民营企业、台资企业、担保公司等企业,以及汽车金融、钢铁金融、房地产贷款、船舶融资等业务进行专项检查;持续加强对重点客户和大额授信的风险监控,“早发现、早行动、早化解”,有效化解风险;逐步推进和强化对零售信贷、贸易融资业务、信用卡业务、资金资本市场业务的风险监控和分析,风险预警工作的全面性进一步提高。

    — 资产质量控制手段明显提升。定期分析和通报各分行信贷资产质量控制计划完成情况,推动分行加大对新发生不良贷款的控制力度,加快清收存量不良贷款;指导分行强化新增不良贷款计划管理。

    — 信贷管理制度基础和可操作性明显提升。先后制定下发了《中信银行信贷资产风险分类管理办法(2009年版)》、《中信银行集团客户授信风险管理办法》、《中信银行公司信贷业务管理系统管理办法》、《中信银行授信押品管理办法》、《中信银行固定资产贷款管理实施办法(试行)》等12项基础性制度,进一步夯实了信贷管理基础。

    — 信贷管理工作的技术支持明显提升。在信管系统增加了集团客户管理、审批时效统计、额度实时查询、贷后检查管理、十一级分类管理、拨备管理、逾期本息监控、暂停提款等9项功能,加大贷款监督检查力度。

    — 信贷合规建设明显提升。组织对全行信贷业务的十一级分类质量情况的检查、票据及信贷业务大检查、2009年信贷资金投向自查,推进检查整治工作。

    — 信贷管理工作深度和力度明显提升。提前开展信贷结构调整,主动退出高风险贷款,全行主动退出1,299户风险客户,占比9%,结构调整效果较为明显。

    为了便于更好的了解和评估本集团承担的信用风险,下文将依次描述本集团贷款分布情况,以及贷款质量情况和贷款损失准备情况(由于本行于2009年10月23日正式完成中信国金的并购交割,为此本文重点讨论本行2009年度的贷款质量和贷款损失准备情况)。

    信用风险分析

    贷款分布

    截至2009年末,本集团贷款总额达10,656.49亿元人民币,比上年末增加3,352.63亿元人民币,增长45.90%。

    本集团不断优化信贷资产区域结构,各区域贷款协调增长。本集团贷款主要在中国东部沿海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如长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及珠江三角洲。截至2009年末,本集团对这三大区域贷款余额占贷款总额的比例为67.87%。2009年贷款增量较大的地区是环渤海地区和长江三角洲,分别增加1,046.93亿元和761.87亿元人民币。2009年,本集团积极贯彻落实国家扩大内需的相关政策,适度加大了对中西部地区优质项目的支持力度,中西部地区贷款占比有所提高。

    按地区划分的贷款集中度

    本集团

    单位:百万元人民币

    注:包括总部。

    本行

    单位:百万元人民币

    注:包括总部。

    按产品划分的贷款集中度

    截至2009年12月31日,本集团公司贷款(不含票据贴现)余额达8,226.35亿元人民币,比上年末增加2,386.56亿元人民币,增长40.87%;个人贷款余额达1,482.40亿元人民币,比上年末增加464.54亿元人民币,增长45.64%;票据贴现达947.74亿元人民币,比上年末增加501.53亿元人民币,增长112.40%。

    本集团

    单位:百万元人民币

    本行

    单位:百万元人民币

    个人贷款结构

    2009年,本集团积极开展住房按揭业务,稳健开展信用卡业务,住房按揭贷款和信用卡贷款分别比上年末增长46.13%和23.65%。

    本集团

    单位:百万元人民币

    本行

    单位:百万元人民币

    按行业划分的贷款集中度

    2009年,本集团积极支持能源、交通等重点行业,从严控制对房地产行业的贷款投放。同时,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本集团加大对制造业细分及其管理力度,加强对产能过剩、潜在过剩及宏观调控影响较大行业的风险监控,有效控制行业风险。截至2009年末,本集团公司贷款发放最多的前五大行业的贷款总额占公司贷款总额的比例为68.21%。从增量结构看,报告期内贷款增量最多的前五个行业是制造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公共及社会机构,分别比上年末增加400.69亿元人民币、380.12亿元人民币、369.42亿元人民币、336.59亿元人民币和275.56亿元人民币。房地产开发业贷款余额比上年末减少46.11亿元人民币。

    本集团

    单位:百万元人民币

    本行

    单位:百万元人民币

    按币别划分的贷款分布情况

    本集团

    单位:百万元人民币

    本行

    单位:百万元人民币

    按担保方式划分的贷款分布情况

    为积极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2009年本集团继续坚持“优质行业、优质企业、主流市场、主流客户”的客户战略,加大对优质客户的信贷支持力度,同时,注重通过抵质押方式缓释风险,使得抵质押贷款占比有所提高。

    本集团

    单位:百万元人民币

    本行

    单位:百万元人民币

    贷款到期情况

    下表列示了截至2009年末本集团按剩余期限划分的贷款产品情况。

    本集团

    单位:百万元人民币

    注:

    (1) 包括本金全部或部分逾期30天(含)以内未付的贷款。

    (2) 包括全部不良贷款和本金全部或部分逾期30天以上未付的贷款,利息已逾期90天以上但本金尚未到期的贷款。

    本行

    注: (1) 包括本金全部或部分逾期30天(含)以内未付的贷款。

    (2) 包括全部不良贷款和本金全部或部分逾期30天以上未付的贷款,利息已逾期90天以上但本金尚未到期的贷款。

    公司贷款客户集中度

    本集团注意对公司贷款客户的集中风险控制。目前,本集团符合有关借款人集中度的适用监管要求。本集团将单一借款人定义为明确的法律实体,因此一名借款人可能是另一名借款人的关联方。

    本集团

    注: 单一最大客户贷款比例 = 单一最大客户贷款余额╱资本净额

    最大十家客户贷款比例 = 最大十家客户贷款合计余额╱资本净额

    本集团

    单位:百万元人民币

    本集团重点围绕扩大内需,坚持“优质行业、优质企业、主流市场、主流客户”的客户战略,适度加大对大型优质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优质大型客户的支持力度,本集团最大十家公司贷款客户的贷款余额合计为411.49亿元人民币,占贷款余额的3.86%。

    贷款质量分析

    本节以下部分重点分析本行贷款质量情况。

    贷款五级分类情况

    本行根据中国银监会制定的《贷款风险分类指引》衡量及管理本集团信贷资产的质量。《贷款风险分类指引》要求中国商业银行将信贷资产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五类,其中后三类贷款被视为不良贷款。

    2009年,本行持续加强贷款分类集中化管理,不断完善信贷资产风险分类管理体制,重新修订下发了《中信银行信贷资产风险分类管理办法(2009年版)》,并配套制定了《中信银行信贷资产风险分类检查制度(2009年版)》、《中信银行贷款损失准备金管理办法(2009年版)》和《中信银行公司关注类ˉ贷款管理实施细则(2009年版)》,在坚持“贷款回收的安全性”这一核心标准基础上,充分考虑影响信贷资产质量的各项因素,将原五级分类细分为五类十一级(详见下表),针对不同级别的贷款采取不同的风险管理措施。如:本行改变以往法律保全部门只对不良贷款进行清收保全的管理模式,将风险化解关口前移,明确要求总分行法律保全部门直接(或参与)管理分类为关注类ˉ贷款,使得贷款风险得以提前化解,有效控制住新不良贷款产生的源头。

    本行信贷资产五类十一级对照表:

    本集团坚持的贷款风险分类认定流程是业务部门执行贷后检查,根据检查结果提出初步意见、分行信贷管理部门初步认定、分行风险主管审定和总行最终认定。本集团对风险状况发生重大变化的贷款实施动态分类调整。

    2009年,本行首次与外部审计机构合作,共同完成了贷款风险分类质量抽样检查工作,进一步巩固了贷款分类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以下讨论的贷款质量数据仍以五级分类口径统计。

    本集团

    单位:百万元人民币

    注:正常贷款包括正常类贷款和关注类贷款,不良贷款包括次级类贷款、可疑类贷款和损失类贷款。

    截至2009年末,本集团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较上年末实现“双下降”。其中,按照监管分类标准确认的不良贷款余额101.57亿元人民币,较上年末减少1.29亿元人民币;不良贷款率0.95%,较上年末下降0.46个百分点。

    本行

    单位:百万元人民币

    注:正常贷款包括正常类贷款和关注类贷款,不良贷款包括次级类贷款、可疑类贷款和损失类贷款。

    在2009年复杂的经济金融环境中,本行通过结构调整,强化贷款监测及贷后管理,在保证贷款质量稳定运行的前提下,实现了贷款规模50.56%的快速增长。截至2009年末,正常类贷款余额比上年末增加3,429.25亿元人民币,增长53.49%,占比进一步提高至98.35%。关注类贷款余额比上年末减少69.28亿元人民币,占比下降1.42个百分点,主要是由于本行加快退出潜在风险的贷款,进一步降低贷款风险隐患。不良贷款率为0.90%,较年初下降0.46个百分点,首次降至1%以下,达到历史最好水平;不良贷款余额90.09亿元人民币,较年初减少0.37亿元人民币,显示了本行良好的风险控制能力。

    2009年,本行主要通过催收、法律诉讼、仲裁、重组等常规手段对不良贷款进行处置,共计消化不良贷款33.17亿元人民币。

    贷款迁徙情况

    下表列示了所示期间本行贷款五级分类迁徙情况。

    本行

    2009年,本行各级次贷款迁徙率较2008年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主要原因是本行在2009年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环境下,抓住有利时机,加强信贷结构调整,积极推行退出机制,加强贷款回收管理,前移风险化解关口,有效控制了贷款风险持续恶化,降低了向下迁徙的可能性。

    逾期贷款

    本集团

    单位:人民币百万元

    注:

    (1) 逾期贷款是指本金或利息已逾期一天或以上的贷款。

    (2) 重组贷款是指原已逾期或降级但对金额、期限等条件重新组织安排的贷款。

    本行

    单位:人民币百万元

    注:

    (1) 逾期贷款是指本金或利息已逾期一天或以上的贷款。

    (2) 重组贷款是指原已逾期或降级但对金额、期限等条件重新组织安排的贷款。

    2009年,本行切实落实“早发现、早行动、早化解”的风险化解工作,通过管理系统手段,强化对贷款逾期本金和利息监控,每月监控通报各分行本金和利息逾期情况,督促分行加快逾期贷款的回收,收到良好效果。截至2009年末,逾期贷款余额和占比较2008年明显下降,其中,逾期1–90天的贷款余额比上年末减少34.88亿元人民币,逾期91天或以上的贷款余额比上年末减少1.01亿元人民币。

    按客户类型划分的不良贷款

    本集团

    单位:百万元人民币

    本行

    单位:百万元人民币

    截至2009年末,本行公司贷款在保持质量稳定的前提下,规模快速增长,公司贷款不良余额下降4.22亿元人民币,不良率下降0.54个百分点;个人不良贷款余额有所增长主要是由于信用卡不良贷款的增长所致。

    个人不良贷款分布情况

    本集团

    单位:百万元人民币

    本行

    单位:百万元人民币

    截至2009年末,受宏观经济环境影响,本行信用卡不良贷款余额比上年末增加3.81亿元人民币,这与高风险、高收益的行业特征相吻合。本行通过收紧授信政策、加强销售管道风险管控能力、完善审批流程等一系列措施,有效控制信用卡新增不良贷款。截至2009年末,信用卡不良贷款增长势头得到了遏制,月度新增不良贷款金额环比大幅下降;住房按揭和其它贷款质量继续保持优良,其不良贷款余额和占比较上年末均有所下降。

    按地理区域划分的不良贷款分布情况

    本集团

    单位:百万元人民币

    注:包括总部。

    本行

    单位:百万元人民币

    注:包括总部。

    本行贷款整体质量保持稳定,特别是外向型企业和民营企业较为集中的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贷款质量未受到宏观经济环境的严重影响,不良贷款余额比上年末仅增加0.09亿元人民币,同时,该地区不良贷款率仅为0.79%,比上年末下降0.29个百分点,仍然低于本行平均水平;环渤海地区、西部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及海峡西岸的不良贷款余额比上年末分别减少了2.81亿元人民币、1.55亿元人民币和0.88亿元人民币,显示了本行信贷管理能够有效应对复杂的经济和金融环境。

    按行业划分的公司不良贷款的分布情况

    本集团

    单位:百万元人民币

    本行

    单位:百万元人民币

    本行积极调整信贷结构,坚持“优质行业,优质企业,主流市场,主流客户”的授信政策,各行业贷款质量保持稳定,受国内外经济环境影响较大的制造业、批发零售业务不良贷款余额比上年末分别减少4.34亿元人民币和0.71亿元人民币,不良率比上年末分别下降0.75和1.13个百分点。金融业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率比上年末分别减少1.19亿元人民币和5.70个百分点。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建筑业不良贷款余额比上年末有所增加,均为个别单户新增不良贷款所致,但其整体质量仍保持优秀,不良率远低于本行平均值。

    贷款损失准备分析

    贷款损失准备的变化

    本集团按照审慎、真实的原则,及时、足额地计提贷款损失准备。贷款损失准备包括两部分,即按单项方式评估的准备和按组合方式评估的准备。

    本集团

    单位:百万元人民币

    注: (1) 等于在本集团合并损益表中确认为本集团计提的贷款减值损失净额。

    (2) 等于已减值贷款现值经过一段时间后的增加金额,本集团确认为利息收入。

    (3) 包括贷款转为抵债资产而释放的贷款损失准备。

    截至2009年末,本集团贷款损失准备余额由上年末的140.00亿元人民币上升至151.70亿元人民币,较年初增加11.7亿元人民币,其中全年计提贷款损失准备24.46亿元人民币,主要是由贷款投放引起的。截至2009年末,本集团贷款损失准备余额对不良贷款余额即拨备覆盖率、贷款损失准备余额对贷款总额的比率分别为149.36%和1.41%。本集团拨备覆盖率低于150%的原因是香港地区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政策和方法与境内不同,对本集团合并数据产生一定影响。

    本行

    单位:百万元人民币

    注:

    (1) 等于在本行合并损益表中确认为本行计提的贷款减值损失净额。

    (2) 等于已减值贷款现值经过一段时间后的增加金额,本行确认为利息收入。

    (3) 包括贷款转为抵债资产而释放的贷款损失准备。

    截至2009年末,本行贷款损失准备余额为146.20亿元人民币,比上年末增加10.5亿元人民币,全年计提贷款损失准备19.55亿元人民币,贷款损失准备余额对不良贷款余额即拨备覆盖率、贷款损失准备余额对贷款总额的比率分别为162.28%和1.44%,拨备覆盖率比上年末提升12.25个百分点。由于本行不良贷款余额持续减少,使得拨备覆盖率较年初有较大提升,风险抵补能力得到进一步加强。

    3.3.2市场风险管理

    本行市场风险主要来源于利率、汇率等市场价格的不利变动。本行建立了涵盖市场风险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环节的市场风险管理制度体系,通过准入审批和限额管理方式对市场风险进行管理,将潜在的市场风险损失控制在可接受水平,以实现经风险调整的收益最大化。

    本行市场风险委员会作为市场风险管理的决策机构,负责制定市场风险管理的政策、流程,审批市场风险准入和限额结构。计划财务部作为市场风险管理部门,负责市场风险管理的日常工作。资金资本市场部作为承担市场风险的业务部门,负责执行市场风险管理的各项政策、流程,确保市场风险水平控制在市场风险委员会设定的额度内。

    3.3.3利率风险管理

    本行利率风险主要来源于资产负债利率重新定价期限错配对收益的影响,以及市场利率变动对金融工具公允价值的影响。通过掉期、远期等衍生产品交易对本行资产负债表及资金资本市场业务投资组合的利率风险进行有效控制。

    对于资产负债表的利率风险,本行主要通过缺口分析的方法进行评估,根据缺口现状,调整重新定价频率和设定公司类存款的期限档次,以降低重新定价期限的不匹配。

    (下转B84版)

     2009年12月31日2008年12月31日
     余额占比(%)余额占比(%)
    环渤海地区(1)293,90727.58189,21425.90
    长江三角洲284,05526.66207,86828.46
    珠江三角洲及海峡西岸145,22213.63101,78213.94
    中部地区133,00912.4874,56610.21
    西部地区113,49910.6572,0689.87
    东北地区34,9653.2823,5363.22
    中国境外60,9925.7261,3528.40
    贷款合计1,065,649100.00730,386100.00

     2009年12月31日2008年12月31日
     余额占比(%)余额占比(%)
    环渤海地区(1)293,05629.29188,30828.34
    长江三角洲282,13828.20205,67030.95
    珠江三角洲及海峡西岸143,80714.37100,36615.10
    中部地区133,00913.3074,56611.22
    西部地区113,49911.3572,06810.85
    东北地区34,9653.4923,5363.54
    贷款合计1,000,474100.00664,514100.00

     2009年12月31日2008年12月31日
     余额占比(%)余额占比(%)
    公司贷款822,63577.20583,97979.95
    个人贷款148,24013.91101,78613.94
    票据贴现94,7748.8944,6216.11
    贷款合计1,065,649100.00730,386100.00

     2009年12月31日2008年12月31日
     余额占比(%)余额占比(%)
    公司贷款773,55777.32533,21280.24
    个人贷款133,63713.3687,76313.21
    票据贴现93,2809.3243,5396.55
    贷款合计1,000,474100.00664,514100.00

     2009年12月31日2008年12月31日
     余额占比(%)余额占比(%)
    住房按揭贷款114,15677.0178,11776.75
    信用卡贷款14,1919.5711,47711.27
    其它19,89313.4212,19211.98
    个人贷款合计148,240100.00101,786100.00

     2009年12月31日2008年12月31日
     余额占比(%)余额占比(%)
    住房按揭贷款103,66077.5767,23076.60
    信用卡贷款13,91810.4111,14112.70
    其它16,05912.029,39210.70
    个人贷款合计133,637100.0087,763100.00

     2009年12月31日2008年12月31日
     余额占比(%)余额占比(%)
    制造业210,44625.58170,37729.18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102,55712.4765,61511.24
    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85,10610.3457,7789.89
    批发和零售业85,87210.4452,2138.94
    房地产开发业46,3125.6350,9238.72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74,6049.0736,5926.27
    租赁和商业服务49,9006.0731,5675.40
    建筑业34,5544.2023,9174.09
    公共及社会机构49,5606.0222,0043.77
    金融业6,5510.806,2911.08
    其它客户77,1739.3866,70211.42
    公司贷款合计822,635100.00583,979100.00

     2009年12月31日2008年12月31日
     余额占比(%)余额占比(%)
    制造业204,70626.46163,16430.60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99,82312.9162,93811.80
    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84,81910.9657,05710.70
    批发和零售业82,15910.6248,8559.16
    房地产开发业37,3204.8242,0017.88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74,6049.6436,5926.86
    租赁和商业服务49,8006.4431,3965.89
    建筑业34,3814.4523,7214.45
    公共及社会机构49,5606.4122,0044.13
    金融业2,5830.332,3280.44
    其它客户53,8026.9643,1568.09
    公司贷款合计773,557100.00533,212100.00

     2009年12月31日2008年12月31日
     余额占比(%)余额占比(%)
    人民币968,11890.85648,25588.76
    外币97,5319.1582,13111.24
    贷款合计1,065,649100.00730,386100.00

     2009年12月31日2008年12月31日
     余额占比(%)余额占比(%)
    人民币966,95396.65647,27997.41
    外币33,5213.3517,2352.59
    贷款合计1,000,474100.00664,514100.00

     2009年12月31日2008年12月31日
    担保方式余额占比(%)余额占比(%)
    信用贷款293,97427.59199,55527.32
    保证贷款233,09921.87209,42728.67
    抵押贷款335,34331.47212,35929.08
    质押贷款108,45910.1864,4248.82
    小计970,87591.11685,76593.89
    票据贴现94,7748.8944,6216.11
    贷款合计1,065,649100.00730,386100.00

     2009年12月31日2008年12月31日
    担保方式余额占比(%)余额占比(%)
    信用贷款283,39428.33190,83528.72
    保证贷款216,31221.62191,02828.75
    抵押贷款301,49330.14177,96126.78
    质押贷款105,99510.5961,1519.20
    小计907,19490.68620,97593.45
    票据贴现93,2809.3243,5396.55
    贷款合计1,000,474100.00664,514100.00

     1年内到期1–5年

    到期

    5年以上

    到期

    实时偿还(1)无期限(2)总计
    公司贷款501,973219,68091,4943909,098822,635
    票据贴现94,72944194,774
    个人贷款33,49535,78375,4061,5082,048148,240
    贷款合计630,197255,463166,9001,90211,1871,065,649

     1年内到期1–5年到期5年以上到期实时偿还(1)无期限(2)总计
    公司贷款489,644197,88578,076397,913773,557
    票据贴现93,23544193,280
    个人贷款29,82129,22471,4991,4021,691133,637
    贷款合计612,700227,109149,5751,4459,6451,000,474

      截至12月31日
    主要监管指标监管标准2009年2008年2007年
    单一最大客户贷款比例(%)≤105.762.924.21
    最大十家客户贷款比例(%)≤5039.5221.9323.95

      2009年12月31日
     行业金额占贷款总额百分比(%)占监管资本 百分比(%)
    借款人A公共及社会机构6,0000.565.76
    借款人B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5,5000.525.28
    借款人C公共及社会机构5,0000.474.80
    借款人D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4,7000.444.51
    借款人E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4,5000.424.32
    借款人F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3,4940.333.36
    借款人G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3,1410.293.02
    借款人H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3,0000.282.88
    借款人I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2,9400.282.82
    借款人J公共及社会机构2,8740.272.77
    贷款合计 41,1493.8639.52

    风险分类大类五级分类十一级分类
    正常贷款正常类正常类
    正常类ˉ
    关注类关注类+
    关注类
    关注类ˉ
    不良贷款次级类次级类+
    次级类
    次级类ˉ
    可疑类可疑类
    可疑类ˉ
    损失类损失类

     2009年12月31日2008年12月31日
     余额占比(%)余额占比(%)
    正常类1,047,26598.28704,50596.46
    关注类8,2270.7715,5952.13
    次级类3,2350.301,6130.22
    可疑类5,2010.497,5001.03
    损失类1,7210.161,1730.16
    贷款合计1,065,649100.00730,386100.00
    正常贷款1,055,49299.05720,10098.59
    不良贷款10,1570.9510,2861.41

     2009年12月31日2008年12月31日
     余额占比(%)余额占比(%)
    正常类983,97898.35641,05396.47
    关注类7,4870.7514,4152.17
    次级类2,4840.251,0010.15
    可疑类4,8690.496,9481.05
    损失类1,6560.161,0970.16
    贷款合计1,000,474100.00664,514100.00
    正常贷款991,46599.10655,46898.64
    不良贷款9,0090.909,0461.36

     2009年12月31日2008年12月31日2007年12月31日
    正常类迁徙率(%)0.531.421.20
    关注类迁徙率(%)6.716.946.12
    次级类迁徙率(%)18.1639.0354.04
    可疑类迁徙率(%)5.3519.285.86
    正常贷款迁徙至不良贷款迁徙率(%)0.320.360.28

     2009年12月31日2008年12月31日
     余额占比(%)余额占比(%)
    即期贷款1,054,84498.99714,76597.86
    贷款逾期(1):    
    1–90天2,8440.267,1490.98
    91–180天5980.061,4500.20
    181天或以上7,3630.697,0220.96
    小计10,8051.0115,6212.14
    贷款合计1,065,649100.00730,386100.00
    逾期91天或以上的贷款7,9610.758,4721.16
    重组贷款(2)4,1460.395,7920.79

     2009年12月31日2008年12月31日
     余额占比(%)余额占比(%)
    即期贷款990,87599.04651,32698.02
    贷款逾期(1):    
    1–90天2,1400.215,6280.84
    91–180天5770.061,2380.19

    181天或以上6,8820.696,3220.95
    小计9,5990.9613,1881.98
    贷款合计1,000,474100.00664,514100.00
    逾期91天或以上的贷款7,4590.757,5601.14
    重组贷款(2)3,5770.365,0920.77

     2009年12月31日2008年12月31日
     余额占比(%)不良率(%)余额占比(%)不良率(%)
    公司贷款9,00088.611.099,55692.901.64
    个人贷款1,11911.020.757307.100.72
    票据贴现380.370.04000
    不良贷款合计10,157100.000.9510,286100.001.41

     2009年12月31日2008年12月31日
     余额占比(%)不良率(%)余额占比(%)不良率(%)
    公司贷款7,90487.731.028,32692.041.56
    个人贷款1,06711.840.807207.960.82
    票据贴现380.420.04
    不良贷款合计9,009100.000.909,046100.001.36

     2009年12月31日2008年12月31日
     余额占比(%)不良率(%)余额占比(%)不良率(%)
    信用卡贷款68260.954.8130041.102.61
    住房按揭贷款17815.910.1619126.160.24
    其它25923.141.3023932.741.96
    个人不良贷款合计1,119100.000.75730100.000.72

     2009年12月31日2008年12月31日
     余额占比(%)不良率(%)余额占比(%)不良率(%)
    信用卡贷款67963.644.8829841.392.67
    住房按揭贷款17716.590.1718725.970.28
    其它21119.771.3123532.642.50
    个人不良贷款合计1,067100.000.80720100.000.82

     2009年12月31日2008年12月31日
     金额占比(%)不良率(%)金额占比(%)不良率(%)
    环渤海地区(1)3,23731.871.103,51934.211.86
    长江三角洲2,26422.290.802,25421.911.08
    珠江三角洲及海峡西岸1,33113.100.921,41913.801.39
    中部地区7036.930.536246.070.84
    西部地区7157.040.638708.461.21
    东北地区8338.202.384344.221.84
    境外1,07410.571.761,16611.331.90
    不良贷款合计10,157100.000.9510,286100.001.41

     2009年12月31日2008年12月31日
     金额占比(%)不良率(%)金额占比(%)不良率(%)
    环渤海地区(1)3,23735.931.103,51938.901.87
    长江三角洲2,23724.830.792,22724.621.08
    珠江三角洲及海峡西岸1,28414.250.891,37215.171.37
    中部地区7037.800.536246.900.84
    西部地区7157.940.638709.611.21
    东北地区8339.252.384344.801.84
    不良贷款合计9,009100.000.909,046100.001.36

     2009年12月31日2008年12月31日
     金额占比(%)不良率(%)金额占比(%)不良率(%)
    制造业3,95243.911.884,37445.772.56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1001.110.101221.280.19
    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 供应业3473.860.413073.21 
    0.53
    批发和零售业1,27514.171.481,30513.662.50
    房地产开发业1,11412.382.417778.131.53
    租赁和商业服务3453.830.693723.891.18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430.480.06180.190.05
    建筑业1641.820.47930.970.39
    金融业1381.532.112572.694.09
    公共及社会机构
    其它客户1,52216.911.971,93120.212.89
    公司不良贷款合计9,000100.001.099,556100.001.64

     2009年12月31日2008年12月31日
     金额占比(%)不良率(%)金额占比(%)不良率(%)
    制造业3,86648.911.894,30051.642.64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1001.270.101221.470.19
    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 供应业3374.260.402793.350.49
    批发和零售业1,19515.121.461,26615.202.59
    房地产开发业1,02412.962.747218.661.72
    租赁和商业服务3454.360.693724.471.18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430.540.06180.220.05
    建筑业1642.070.48931.120.39
    金融业1381.755.342573.0911.04
    公共及社会机构
    其它客户6928.761.2989810.782.08
    公司不良贷款合计7,904100.001.028,326100.001.56

     截至2009年

    12月31日

    截至2008年

    12月31日

    期初余额14,0009,617
    本年计提(1)2,4465,727
    折现回拨(2)(126)(162)
    转出(3)(2)(98)
    核销(1,326)(1,150)
    收回以前年度已核销贷款及垫款17866
    期末余额15,17014,000

     截至2009年

    12月31日

    截至2008年

    12月31日

    期初余额13,5729,341
    本年计提(1)1,9555,379
    折现回拨(2)(125)(160)
    转出(3)(71)
    核销(884)(931)
    收回以前年度已核销贷款及垫款10214
    期末余额14,62013,5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