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特别报道
  • 5:产经新闻
  • 6:财经海外
  • 7:观点·专栏
  • 8:公 司
  • 9:公司纵深
  • 10:公司·价值
  • 11:调查·市场
  • 12:车产业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资金
  • A6:市场·观察
  • A7:市场·期货
  • A8:股指期货·融资融券
  • B1:披 露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紧盯政策导向 新基金发行牵手新兴产业
  • 太保复苏 银保“暗战”升级
  • 华安指数基金百问百答(43)
  • 流动性趋紧大考:银行揽储大战一触即发
  • 冷热不均 基金销售再现分化
  • 市场动态
  •  
    2010年5月7日   按日期查找
    A2版:市场·新闻 上一版  下一版
     
     
     
       | A2版:市场·新闻
    紧盯政策导向 新基金发行牵手新兴产业
    太保复苏 银保“暗战”升级
    华安指数基金百问百答(43)
    流动性趋紧大考:银行揽储大战一触即发
    冷热不均 基金销售再现分化
    市场动态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太保复苏 银保“暗战”升级
    2010-05-07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黄蕾 ○编辑 金苹苹 陈羽

      ⊙记者 黄蕾 ○编辑 金苹苹 陈羽

      

      寿险“老三”之位,新华、泰康轮流坐庄三月有余。此番胶着势态,让跌至“老五”的太保看似没有了翻身的机会。然而,一季度数据背后却暗藏其复苏玄机,历经两年的调整期后,太保的竞争策略已悄然转向。

      一场在银保“高烧”背景下的暗战俨然升级。以群雄逐鹿的上海市场为切片,可以清晰梳理出银保“争三”之战中三位主角使出的不同战术。

      

      新华:阵痛后步入丰收

      作为众险企馋涎之地,申城版的寿险“争三”之战其实要比全国市场早两年。2008年,新华首次取代太保登上上海寿险“老三”宝座。

      然而好景不长。在泰康趸缴规模强势冲击的压制下,2009年前三季度,作为彼时屈指可数的期缴先行者,新华没能保住“老三”之位。但难能可贵的是,新华并没有因为规模的压力而放弃高内涵价值业务,继续在期缴业务上默默耕种。

      就在2009年最后一个季度,在前期规模压力的阵痛之后,新华终于开始步入收获期。凭借2008年银保渠道结构调整累积的续期保费,最终以43.6亿元的保费重回市场第三。

      即便在其他同业大多选择规模拉动策略的今年首季,新华继续稳坐上海寿险市场“探花”之位。据一份同业交流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新华人寿领先泰康3个亿、太保7个亿。重要筹码之一便是:期缴保费的不断累积。今年前三月,新华在上海的银保高举高打,短短三个月斩获保费22.2个亿,总规模盘子突破26亿,同比增长103%,其中银保期缴(含续期)达到5.1亿元。在内行人看来,续期业务的滚存效应逐步放大,意味着业务经营已进入丰收期、成熟期,长期竞争力增强。

      但是,面对泰康的激进态势,太保的业务复苏,新华的“老三”之位坐得也不安稳。个险人力队伍制约了其业务的进一步突破,银保期缴需要应对来自国寿和泰康的有力挑战。要真正坐稳这个“探花”,深化结构调整,做大续期盘子,挖掘新的业务增长点至关重要。在此前提下,个险的人力突破、银保的优势稳固将成为新华当下执行面的重要课题。

      

      泰康:激进背后的被动

      因为在业务策略上的相似,泰康在业内素有“小平安”之称。在银保上,泰康奉行的激进风格,倒也与平安有几分神似。

      从2007年开始,泰康始终保持着规模保费的爆炸式增长,在银保渠道,和新华展开激烈的拉锯战,规模新单甚至一度超越新华,成为上海银保“老大”。

      然而,在2008、2009年以微弱差距落后新华做了两年上海寿险市场“老四”之后,泰康今年一季度依然没能如愿超越新华。

      事实上,在和新华的竞争中,泰康并非没有优势。据记者采访了解,团险向来是泰康的长项,银保趸缴和新华也难分伯仲。来自业内的相关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泰康在沪的银保业务总量为20.3亿元,其中3月份银保超越新华排在首位。而2009年,泰康也曾凭借其银保规模的高增长持续领先新华长达半年之久,但最终却还是败于后者续期的滚存效益,最后无缘“探花”宝座。

      细究泰康之所以屡屡抱憾,其主因就在于规模拉动的激进策略过于单一,无法胜任长期的市场竞争。一位熟悉上海寿险市场的业内人士指出,泰康个险业务始终低迷,奋起无力,仅凭银保趸缴拉动导致业务发展后继乏力。进一步来说,虽然从规模新单上来说,泰康已屡次登上第三之位,但业务内涵价值低,结构失衡,严重制约了其长期发展。如果无法改变这一形势,面对新华逐年递增的滚存效应,太保渐趋复苏的高增长,泰康的“探花”之争只能更加被动。

      从一季度的经营数据来看,泰康无疑也意识到了这一症结。其银保渠道开始呈现期缴和趸缴一起抓的趋势,去年全年实现期缴保费1.45亿元,今年仅一季度就实现1.27亿元。同时,泰康也开始尝试电销渠道和网上销售渠道的开拓。其新到任的总经理方秋霞原为泰康四川分公司总经理,市场拓展能力在泰康系统内颇具口碑。

      

      太保:调整收官后的反击

      太保曾长期稳坐上海寿险“老三”的宝座,与平安、国寿三足鼎立,不容给紧跟其后的竞争对手留有任何可乘之机。后因2008年下半年始进行结构调整,由万能险向分红险转型,随而进入保费低迷期,造成目前规模暂时落后,屈居市场第五的局面。

      但从来自业内的一季度统计数据来看,太保已呈现出调整收官后的复苏迹象。一季度,太保在上海实现规模保费19.3亿元,同比增长81%,业务增速明显高于往年。且值得关注的是,太保在银保趸缴和期缴业务中,分别实现了227%和168%的高速成长。这表明太保在经过两年的调整期后,竞争策略开始转向。

      暂时屈居新华、泰康之后,主要归因于太保在“疗伤”期间银保规模保费的落后。但作为“老三家”,太保在个险人力平台、业务基础、团险上优势依旧明显。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一季度,太保的整体增速已经高于泰康。更难能可贵的是,这一增长主要来源于银保期缴业务,而非趸缴规模保费。

      沪上业内人士分析说,如果能在后续业务开展中,克服业务阶段的波动,将目前较高的增长水平保持下去,无论是对新华,还是泰康而言,太保的复苏都将为其“探花”争夺增加不少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