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产经新闻
  • 5:财经海外
  • 6:观点·专栏
  • 7:公司
  • 8:公司纵深
  • 9:公司前沿
  • 10:能源前沿
  • 11:上证研究院
  • 12:特别报道
  • A1:市场封面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资金
  • A6:市场·观察
  • A7:市场·期货
  • A8:股指期货·融资融券
  • B1:披 露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欧洲债务危机无碍中国光伏产业发展
  • 汕头利用资本市场推动产业升级
  • 河南煤炭整合骤然提速 推进产业链整合模式
  •  
    2010年5月13日   按日期查找
    10版:能源前沿 上一版  下一版
     
     
     
       | 10版:能源前沿
    欧洲债务危机无碍中国光伏产业发展
    汕头利用资本市场推动产业升级
    河南煤炭整合骤然提速 推进产业链整合模式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欧洲债务危机无碍中国光伏产业发展
    2010-05-13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陈其珏
      太阳能采集方阵

      权威人士:政府应推出更有力的光伏扶持政策

      光伏产业不会受欧洲债务危机拖累

      近期,希腊爆发债务危机并引发全球震荡,光伏业界就此担心2008年金融海啸席卷全球后多晶硅价格暴跌、光伏市场受创的一幕会否重演。对此,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光伏专业委员会主任赵玉文教授向本报记者表示,这一幕不会发生。

      “短期内或许有些冲击,但从长期发展来看,债务危机不会对光伏产业带来什么影响。毕竟,这类金融波动都是短期现象,而人类利用太阳能的大方向是不会改变的。”赵玉文说。

      他以2008年的金融海啸为例,“当时那场金融危机比现在的债务危机要严重得多,但光伏产业在所有产业中最早复苏,甚至谈不上复苏,因为都没有经历过什么谷底。”

      在赵玉文看来,金融海啸爆发后,很多产业都经历了“V”字形的谷底,但光伏市场仅仅出现短期滞销,很快又扶摇直上,“无论从产量还是从市场需求来看,都没有出现谷底。2009年,全球光伏电池产量比2008年增长了33%,光伏市场则比2008年扩大了43.6%,从这些数字上几乎看不到危机的迹象。”

      “光伏产业的这种抗危机能力,除了源自光伏自有的属性外,也源于德国等各国政府和全社会都把光伏列为未来的发展方向来推进,即便在危机期间也没有放缓推进脚步。”赵玉文说。

      他认为,目前几乎整个欧洲都实施了上网电价法,各国政府扶持光伏的政策不会轻易停止,以希腊债务危机的破坏力,不至于将光伏产业带入困境。

      对此,国务院参事、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理事长石定寰也表赞同。他向本报记者指出,尽管危机是全球性的,但光伏产业的发展从未停止脚步。

      “全球光伏市场仍将持续快速发展。”欧洲光伏工业协会副主席Murray CaMEron博士在本次大会上预计,到2010年,全球范围内至少产生5个超过1GW(1000兆瓦)规模的市场,预计2015年这个数字将扩大到10个。

      在他看来,光伏市场发展空间十分广阔,预计到2020年欧洲太阳能发电将占发电总比例12%,而目前占比最高的德国太阳能发电占总发电比例也仅在2%左右, 欧洲平均水平则不到1%。

      事实上,从在上周由上海新能源行业协会主办的“SNEC第四届(2010)国际太阳能光伏大会”的举办情况也可看出这方面端倪。记者从组委会了解到,此次大会的参展企业数超过800家,展览面积超过8万平方米,吸引了3000多名业界学者专家及逾70000名专业人士和5000多家企业,规模不仅创历年之最,也创下亚洲光伏展会之最。

      

      中国政府应加大扶持力度

      尽管全球光伏市场将高速发展得到业内普遍认同,但在不少行业人士看来,中国政府针对光伏应用的扶持力度还很不够。

      石定寰在接受上海证券报采访时说,目前中国光伏产业的发展态势很好,国家也应就此对光伏提出更高的期望值。未来,中国的光伏产业将在减排及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发挥更大作用,为此也应设定更高的发展目标。

      “由于光伏制造大部分都在中国,我们本身也有条件实现这样的目标。对企业来说,应当努力通过技术创新降低成本,以使得政府能够更承受得起针对光伏的补贴。而政府也应提出更有力度的政策,来启动国内光伏内需市场。”石定寰说。

      在他看来,所谓“更有力度的政策”说到底就是电价问题,“其实法律都已经有了,可再生能源法中对可再生能源如何上网都有了明确规定,只剩下落实的问题。要依法行事,要不打折扣地贯彻法律。”

      “目前,国内还有人认为光伏成本太高,但其实光伏发电成本已降得很快。”石定寰说,“我们要鼓励企业更大胆地研发,防止赚了钱就走人,而这都需要政府制定长期、持续的政策以给企业信心。企业只有看到投资光伏产业确实前景有保证,才会放心大胆地搞研发。政府不能把责任都推给企业,企业也不能完全依赖政府政策。”

      他告诉本报记者,尽管国内光伏项目有不少,但各方其实都在观望,如果有政策就会继续推进,否则就不会轻易进入。毕竟,企业不会赔钱来做项目。

      “只要政策落实,中国光伏产业的发展将会非常快。”石定寰认为,目前风电已连续多年翻番增长,而光伏无论从安装的简易程度及可铺设的地域范围,都比风电更有利,发展潜力也理应更大。

      他最后表示,希望政策制定者能顺应民意和潮流,尽快落实可再生能源法,并拿出具体的扶持政策。

      “世界太阳能之父”马丁·格林则在此次光伏大会上连说了数个“Quality”(质量)。在他看来,不少中国光伏企业生产的产品都存在转化率不达标以及电路设计不够规范两大问题。他建议,中国光伏企业如果要想更具国际竞争力,只有掌握核心技术,并不断提高产品的质量和附加值。

      欧洲爆发的债务危机会否令光伏产业遭受池鱼之殃?中国光伏应用的前景如何?政府又该如何扶持这个方兴未艾的新兴产业?多位业内权威人士表示,光伏产业不会因欧洲债务危机而陷入困境,但中国政府应当推出更有力的光伏扶持政策,以进一步开启中国光伏应用市场。

      ⊙记者 陈其珏

      ○编辑 王晓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