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产经新闻
  • 5:财经海外
  • 6:观点·专栏
  • 7:公司
  • 8:公司纵深
  • 9:公司前沿
  • 10:能源前沿
  • 11:上证研究院
  • 12:特别报道
  • A1:市场封面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资金
  • A6:市场·观察
  • A7:市场·期货
  • A8:股指期货·融资融券
  • B1:披 露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港交所 首季净利同比增长35%
  • 市场下跌提供建仓良机 华安新股基入市在即
  • 抛10亿引资绣球 安诚财险暗布上市棋局
  • 华商基金
    主办产业升级高峰论坛
  • ■机构一线
  • 机构网下打新浮亏超14亿
  •  
    2010年5月13日   按日期查找
    A3版:市场·机构 上一版  下一版
     
     
     
       | A3版:市场·机构
    港交所 首季净利同比增长35%
    市场下跌提供建仓良机 华安新股基入市在即
    抛10亿引资绣球 安诚财险暗布上市棋局
    华商基金
    主办产业升级高峰论坛
    ■机构一线
    机构网下打新浮亏超14亿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机构网下打新浮亏超14亿
    2010-05-13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钱潇隽 ○编辑 朱绍勇

      ⊙记者 钱潇隽 ○编辑 朱绍勇

      

      在本轮市场的单边下挫过程中,次新股密集破发,令网下打新机构遭遇重创。统计显示,截至昨日收盘,在73个首发机构配售股尚未解禁的次新股中,23只股票已经破发,参与网下申购的机构合计浮亏达14.16亿元。

      

      破发行情套牢打新机构

      有别于网上申购中签的股票在上市首日就可抛售,机构在网下申购获配的新股存在3个月的锁定期。因此,对于参与新股网下申购的机构而言,新股上市后前3个月的表现直接决定了打新能否获得理想的收益。自4月中旬以来,大盘出现了一轮单边下挫行情,由于此前市场曾爆炒过一轮次新股行情,因而在这一阶段的调整中,次新股的泡沫也被挤压得相当明显。近日,次新股密集破发,其中不少品种上市未满3个月,网下获配机构因此浮亏惨重。

      统计显示,2月23日以来上市的73只股票目前首发机构配售股均未解禁,以昨日收盘价计算,包括海普瑞、宁波GQY等23只品种股价已跌破发行价,占比近三成。这些破发次新股的首发机构配售股合计规模达1.35亿股,以昨日收盘价计算,获配机构合计浮亏超过14.16亿元。

      从破发程度看,有9个品种较发行价折价在10%以上,宁波GQY、华泰证券、建研集团、梦洁家纺和数码视讯目前较发行价折价都已超过15%;宁波GQY上市仅8个交易日,股价已跌破发行价已近20%。

      在这23个破发股票中,机构被套最多的是大盘股华泰证券。华泰证券首发机构配售股共2.35亿股,目前每股股价低于发行价3.63元,50个配售对象浮亏共计8.54亿元,平均每家损失就达1708万元。而在中小板市场上,海普瑞则以较发行价10.66%的折价率令机构5个交易日浮亏1.26亿元。

      

      明星机构也看走眼

      统计显示,不少明星基金、保险系资金也深陷其中。

      以股价较发行价折价幅度达18.15%的大盘股华泰证券为例,回顾其网下配售结果公告,王亚伟为首的华夏系4只基金合计申购华泰证券8300万股,获配2724万股。其中,“最牛基金经理”王亚伟掌舵的华夏大盘精选和华夏策略精选基金,分别获配393.9万股和196.9万股;华夏希望债券型基金更是一举申购了3500万股,最终获配1148.8万股;华夏沪深300指数基金获配984.7万股。此外,险资巨头平安系的4只人寿险也积极参与华泰证券的网下申购,合计获配5908万股。其中,“平安人寿-万能-个险万能”的网下申购数量高达9000万股,是申购华泰证券数量最多的机构,最终获配2954.0万股。

      以昨日收盘价计算,华夏系和平安系在华泰证券上合计浮亏4.12亿元。业内人士指出,这一轮新股破发将严重挫伤机构网下申购热情。事实上,新股发行制度改革后,打新早已不是“无风险收益”。但不少机构对此的认识存在分化,很多机构在网下询价过程中依然以“获配”为目的,而并非从理性定价的角度考虑。这就导致申购机构推高了新股定价,而这一估值泡沫在二级市场调整过程中受到挤压,最终导致机构自己为询价中的“不理性”买单。

      从最近发行的几只新股的网下申购家数来看,亲历破发带来的亏损后,机构积极性明显下降。其中机构对创业板的谨慎心态上升最为明显,5月6日发行的5只创业板新股,网下申购配售对象都未超过90家,其中恒信移动更仅有58家配售对象参与网下申购,与4月21日发行的国民技术高达194家配售对象差之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