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产经新闻
  • 5:财经海外
  • 6:观点专栏
  • 7:公 司
  • 8:公司纵深
  • 9:公司前沿
  • 10:创业板·中小板
  • 11:特别报道
  • 12:地产投资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资金
  • A6:市场·观察
  • A7:市场·期货
  • A8:股指期货·融资融券
  • B1:披 露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通胀正在敲门
  • 缺失定价权危及中国产业控制力
  • 索罗斯逆市在港招兵买马
  • “逆向思维”——市场的青铜法则系列之二
  • 多一只眼睛盯住“高频交易”
  • 黄光裕出局了,
    “官商合谋”现象呢?
  •  
    2010年5月19日   按日期查找
    6版:观点专栏 上一版  下一版
     
     
     
       | 6版:观点专栏
    通胀正在敲门
    缺失定价权危及中国产业控制力
    索罗斯逆市在港招兵买马
    “逆向思维”——市场的青铜法则系列之二
    多一只眼睛盯住“高频交易”
    黄光裕出局了,
    “官商合谋”现象呢?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逆向思维”——市场的青铜法则系列之二
    2010-05-19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孙 涤

      孙 涤

      2008年9月底的金融大崩塌像一阵狂飙席卷全球股市,投资人无不肝胆俱裂,但10月16日巴菲特就在《纽约时报》重申,“我买入的指导原则很简单:当别人贪婪之际你得审慎,别人畏葸时你得进取。眼下畏惧情绪弥漫,连投资老手都畏缩不前……”他接着在美国市场频频出手买入。

      按经济学的经典理论,市场里的价格总是供求两方力量达到平衡的结果,价格就是交易对象的价值,因此不必再探寻价值,它已充分涵盖在价格里了。巴菲特显然不以为然,他认为,投资标的物的价格同它的内在价值是两个不同的东西,虽然价值到头来会反映在价格上面。用他五十年来的“亲密战友”芒格的话来讲,“要是你以为股市暴跌,我们就会深陷绝境的话,那说明你对市场投资没有什么了解。”其实市场处于低迷谷底,正是他们出手买进被市场严重低估的投资对象的好时机。

      巴菲特和芒格都是我心目中的英雄,不但在投资和经营上,更在智慧和人格上。他们的“逆向思维”,是理解市场法则的关键:价格和价值不同,两者怎样互动,驱动着人们的经济博弈并受人际博弈的操控,这是我们称市场法则为青铜法则的理由所在。

      我做伯克希尔的“芝麻”小股东已经很久,早在1995年替上证报写专栏时就开始推介价值投资的投资风格,也帮助营造了众多中国粉丝,却从未到过他们的股东大会。这次友人说是能面谒芒格先生,并有机会亲炙其教诲,于是赶紧去参加了芒格主持的西科金融公司的股东大会。

      5月5日下午在帕萨迪纳市(距离我家50公里)的大会上,三个小时,几乎是芒格的个人秀。往往提问者语音刚落,芒格就已应答了,而且直捣问题核心,庄谐并陈,脍炙人口。我特意向芒格讨教了四个问题,面聆他对各种事理的洞察力,收获确实超出了我的预想。

      86岁的芒格气色清朗、步履迅捷,好奇心和幽默感充溢,展示出他旺盛的生命力。他思维敏锐超过了年轻人,我的话还没完,他已明白了整个问题,以及背后提问的动机。极为坦直向来是芒格的风格,但他不会就事论事直接回答,而是促使你去思索并期待你举一反三。有关具体投资对象,他和巴菲特一样,一般是不回答的。总有不少人求芒格指点快速致富之道,芒格提醒道,即使世上真有这类点石为金的门道,也无从学起。

      他始终认为投资选股不过是普世智慧艺术的一个小分支。当我问他,中国不少人有巴菲特的价值投资方法不适合中国股市的看法,有无道理?他回答说,即使在华尔街,很多专业经理人对此也还将信将疑,他们的确难做到位。至于经济和金融学的教授们以及商学院的课程不顾实际,误导也很严重,但这不妨碍你针对市场做对的事情,终了还是业绩说话。一个人要有真正出众的竞争力,心里就得有多元的思维模型,掌握多种工具的组合。任何单个经验或信息只有嵌入如此形成的智慧框架里,才会产生意义,才能形成洞察力,才可以指导未来的选择决策。

      巴菲特和芒格为什么总能把握动态并作出准确的推断,他们是怎样捕捉到有用的信息的?芒格认为阅读纸质媒体的重要性无可取代。《金融时报》和《华尔街日报》数一数二,任何明眼人无不每天读。他对好书的影响力也极为推崇,不读好书就和文盲差不多。好书能启迪你的理解,凝练你的智慧,是网上的泛览所无法企及的。

      芒格向我解释了“逆向思维”的重要性,“反过来想,总是反过来思考”是芒格经常引用德国著名数学家贾可布的名言。比如,他强调要逆向来运用“80/20定律”,认为光正确选择做对于成功有关键影响的几件事还不够,还必须竭力避免导致失败的几个关键因素,超过80%的失败往往由不到20%的业务(或人事)造成的。因此琢磨在历史上及你周围发生过的错误,分析其肇因,吸取其中教训,才能走出新路来。要想在高度竞争的世界上脱颖而出,中规中矩肯定不成。芒格说他能根据变化很迅速地自我调整,巴菲特也一样,两人都善于改变已有的判断,是“机会主义者”。

      芒格非常精要地道出伯克希尔的“控股集团”特色,公司治理结构上的成功乃由极端放权和极端集权两方面构成,相反相成的效果非常好。极端分散授权表现在:集团属下的企业有七十家左右,总公司充分授权具体经营而从不干预,一年一次报告,注重长期(一、二十年)的绩效而不看季度波动,从不要求例会也很少电话指令。事实上总部的人员总共才28位,也无从管起。极端集中控制则表现在:任何资本的配置运作和激励措施都只由巴菲特和芒格两个人决定。那么怎样来确保集团充分授权而不会导致“尾大不掉”甚至“道德风险”呢?芒格的回答是,务必挑选“好人”来主持工作。

      芒格在大会上特别推介了中国比亚迪公司的CEO王传福,认为他和巴菲特之所以改变了伯克希尔从不投资高科技企业的惯例,是出于对王的品格、能力、理念、热忱的信心。

      (作者系美国加州州立大学(长堤)商学院教授、美国华裔教授学者协会(南加州)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