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产经新闻
  • 5:财经海外
  • 6:观点·专栏
  • 7:公 司
  • 8:公司纵深
  • 9:公司前沿
  • 10:公司·价值
  • 11:信息披露
  • 12:车产业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资金
  • A6:市场·观察
  • A7:市场·期货
  • A8:股指期货·融资融券
  • B1:披 露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仓位回升静观政策
    基金投资迈过下降拐点
  • 银行融资周期
  • 每日关注
  • cnstock
  • 政策预期缓和
    短期反弹空间已打开
  • 弱市显英雄本色 机构增持催生阶段牛股
  •  
    2010年5月28日   按日期查找
    A1版:市 场 上一版  下一版
     
     
     
       | A1版:市 场
    仓位回升静观政策
    基金投资迈过下降拐点
    银行融资周期
    每日关注
    cnstock
    政策预期缓和
    短期反弹空间已打开
    弱市显英雄本色 机构增持催生阶段牛股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银行融资周期
    2010-05-28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凌云峰 ○主持 于勇
      凌云峰

      ⊙凌云峰 ○主持 于勇

      

      近日银行又掀融资潮。兴业银行180亿配股正在进行中,交通银行420亿“A+H”配股方案周五将上发审会;农行260亿美元IPO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备中。

      在经历了06至07年密集融资后,国内银行业的资本金水平得到了有效的补充。在享受了充裕资本金带来的业务高速成长期后,特别是2009年信贷狂飙后,银行业进入了新一轮融资周期。

      自去年年底以来,已上市的14家银行都已公布融资方案(其中,民生银行去年11月完成H股发行,招商银行3月完成配股),农行、光大银行、杭州银行、上海银行等均在排队等候上市。

      但此番银行密集的融资需求正赶上国内股市的震荡调整阶段。自4月中旬以来,A股单边下跌近两成,伴随着股市调整,银行的融资传闻不断。有市场人士认为,银行的巨额融资对股市造成下行压力。

      银行密集再融资确实对市场造成心理压力,但实际影响在其他因素的综合作用下,不免被扩大了。细究各家融资方案,商业银行也在根据市场情况变化做动态调整。倒是总融资额260亿美元的农行“A+H”IPO对A股的承接力好像是个考验。

      农行等国有大行重组上市是国家战略,农行IPO势在必行。相较工行上市的06年下半年,彼时市况的火爆程度无法相比,但经过三年多市场高速发展,目前市场的容量已是今非昔比。虽然当前央行在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和提高准备金率回收流动性,但市场流动性仍远高于历史平均水平,资金充裕而好的投资项目并不多见,市场完全有能力承接农行上市。

      按照历史经验,大型IPO项目往往在上市前给市场带来压力,上市后反而给市场带来转机,06年下半年,就是在工行上市后,市场消除了心理影响,最终选择了向上突破。工行、建行再融资押后等等举动,都可以理解为确保农行上市成功。

      目前,已上市的工、中、建、交等大型银行的市净率均在2倍上下。有报道,农行高层表示,该行发行价格不低于1.8倍市净率,农行发行很可能一二级市场基本接轨。从这个角度,也可以理解大银行很难跌动一个原因。

      回到多家银行密集再融资的问题上,确实值得思考。首先在银行再融资时间和金额的调节上有商榷的余地。几乎所有银行的再融资方案都宣称,“本次股权融资可满足本行未来三年发展的资本需求”。多家银行的三年融资需求在同一时间段叠加效应,当然给市场巨大压力。资本市场补充资本是个动态需求,不是所有公司一次融资都要满足未来三年的需要的吧?监管层可以在额度上进行调控,如果有些公司能满足两年或者一年需求也未尝不可。这样可以有效降低在某一时间段银行的融资需求总额。

      还有银行融资方案出台时间过于集中。在不到半年时间内,14家全部上报了再融资方案,汇总后给市场重压。在本次融资竞赛的背后,商业银行高资本消耗的粗放发展路径显露无遗。是否可以在融资方案的批复上,公开引入商业银行的碳金融、低资本消耗的中间业务、中小企业贷款、均衡放款等指标作为硬杠杠,从而督促商业银行进一步优化业务结构,进行战略转型呢?

      另外,在银行资本补充上面,多觅渠道,减轻直接在二级市场筹资的压力。事实上,银行补充资本金的渠道并不仅限于二级市场,可以通过引入新的战略投资者、向大股东定向增发以及利用银行的税后净利等渠道补充资本金。鉴于前些年大型银行的分红率比较高,银行可以考虑牺牲股东短期利益,利用税后净利补充资本金。4月底,汇金公司公告表示,降低工行、建行、中行2009年的分红比例,由50%调至40%。这有效降低了几家大型银行在资本方面的部分压力。 (作者系本报市场编辑部主编)

      栏目联系方式:yyou2000@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