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 1:头版
  • 2:要闻
  • 3:广告
  • 4:财经新闻
  • 5:公司
  • 6:观点·专栏
  • 7:市场
  • 8:市场趋势
  • 9:开市大吉
  • 10:信息披露
  • 11:圆桌
  • 12:广告
  • 13: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封面文章
  • A4:基金·基金投资
  • A5:基金·基金投资
  • A6:基金·焦点
  • A7:基金·QFII
  • A8: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0:基金·专版
  • A11:基金·海外
  • A12:基金·互动
  • A13:基金·晨星排行榜
  • A14:理财·热点
  • A15:理财·实战
  • A16:基金·对话
  • 基金分歧正在扩大
  • 最近成立的十家偏股型基金
  • 经济不会二次探底
  • 限购
  •  
    2010年5月31日   按日期查找
    A4版:基金·基金投资 上一版  下一版
     
     
     
       | A4版:基金·基金投资
    基金分歧正在扩大
    最近成立的十家偏股型基金
    经济不会二次探底
    限购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限购
    2010-05-31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本报记者 周宏

      ⊙本报记者 周宏

      

      在市场困顿的时候,却有不少的基金公司刮起了限购之风。

      上周三,嘉实基金公司发布公告称,其旗下今年业绩最好的嘉实主题精选基金,将暂停申购及转入。从6月起,仅在每月第9个工作日开放申购,同时限定当日申购金额总量不超过5亿元。嘉实基金称,限购原因是因为嘉实主题基金近期申购踊跃,基金规模迅速增长。为保障全体基金持有人的利益,兼顾基金的有效运作。

      事实上,今年以来暂停申购的基金不断。最近一个月已经先后有7只偏股型基金暂停申购或大额申购。包括华夏平稳增长、华夏蓝筹核心暂停申购,华夏成长(前端)、华夏优势增长有申购限制。此外大摩领先优势、金元比联成长动力也先后限制大额申购。总体上看,其中主要是今年以来业绩相对领先的基金。当然,也包括把暂停申购开放技术把握得非常纯熟的华夏基金。根据初步统计,该公司目前大部分基金处于暂停或限制申购之列。

      但不管怎样,在基金业绩出色的时候,不大肆扩募、相反进行限制申购,对于基金行业来说是非常罕见的现象了。尤其是,因为“使得基金有效运作,限制规模迅速增长”而关闭。上述措施,如果确实是为了“控规模保业绩”,对于基金投资人来说,完全是负责任的措施,值得大加表扬。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透露,目前已经有些成风的限购令,其中不乏个别基金公司有意识采用“饥饿营销”的策略,刺激投资者购买股票基金情绪的意图。事实上,通过限制部分绩优基金的供应,然后诱导操控基金投资者申购情绪的做法,在过去一年中屡见不鲜。

      比如,逐个的关闭同类型基金,然后逐级打开申购,引发投资者此刻不买,过期不候的恐慌购买。或是有意识地关闭相当数量基金,而针对个别基金进行大剂量的营销推荐。抑或事先放风“某基金销量有限”,督促渠道大规模申购等等。都是同类的“心理战”招数。上述策略,虽不能说必定对投资者利益有确定性的损害,但确实也算不上“正大光明”的营销策略,而更多的算是“营销术”之流。

      但不管怎样,从不顾一切的扩募,涸泽而渔式的营销,到兼顾业绩和品牌,限购令总还是一个行业的进步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