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焦点
  • 5:产经新闻
  • 6:财经海外
  • 7:观点·专栏
  • 8:公 司
  • 9:公司纵深
  • 10:公司前沿
  • 11:公司融资
  • 12:特别报道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观察
  • A6:信息披露
  • A7:资金·期货
  • A8:股指期货·融资融券
  • B1:披 露
  • B4:产权信息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东海证券
    投行实现飞跃式发展
  • 试水电销有门槛 险企内部等级分化
  • 农行IPO定价尚无定论
  • 机构一线
  • 平安“总教头”梁家驹请辞 本土少帅任汇川接棒挑大梁
  •  
    2010年6月1日   按日期查找
    A3版:市场·机构 上一版  下一版
     
     
     
       | A3版:市场·机构
    东海证券
    投行实现飞跃式发展
    试水电销有门槛 险企内部等级分化
    农行IPO定价尚无定论
    机构一线
    平安“总教头”梁家驹请辞 本土少帅任汇川接棒挑大梁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试水电销有门槛 险企内部等级分化
    2010-06-01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黄蕾 ○编辑 陈羽

      试水电销有门槛

      险企内部等级分化

      ⊙记者 黄蕾 ○编辑 陈羽

      

      自行控制渠道、节约手续费的电销模式,正成为国内越来越多车险公司的争夺热点。而随着平安、人保、太保、大地等众多车险公司今年开始发力电话车险,其市场准入门槛也将变得越来越高。加之近日,上海大型车险中介商车盟从众被曝陷入经营困境,这也再次让车险营销势力经历变局,同时也加速了电销渠道的等级分化。

      

      阵营出现等级分化

      今年以来,多家车险公司制订了电销盈利的目标。记者获悉,仅前三个月,平安电销车险保费收入已逾20亿元,同比增长超过200%;而专业车险公司天平,也施行了电销考核一票否决制,前3个月电销车险业务也实现了增长。

      “目前,多家保险公司大刀阔斧发展车险电销,并非偶然。从表面上看是由于经营和管理上出现了变化,而实质上却与车险外部环境的变化有关。”一位业内人士说。

      单从电销直销模式发展来看,在2009年以前,由于保险公司电销产品在传统价格基础上直接15%让利,这让大多数原本以传统业务为主的车险公司改头换面,纷纷申请获批电销牌照。一时间,国内电销市场也呈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然而,这种被“移花接木”的国外经营模式,在国内却遭到了冷遇。由于大多数获批的保险公司只是坐以待毙,电销业务的经营就好似“只开花,不结果”。但进入2010年后,伴随着平安电销脱掉车险亏损的表囊,仅仅两年间就实现盈利的消息一经发布,让电销阵营中的后继成员们个个变得活跃起来。

      如今,电话车险从正式问世到现在的两三年时间里,其势头之猛让人刮目相看。同时,电销市场分水岭也已悄然出现,电销阵营成员早已“各就其位,各司其职”:首个吃电销螃蟹的平安可谓“电销集大成者”,人保、太保可谓传统市场基础扎实的“积极跟进型”,还有若干家中小型保险公司为主的“随行就市型”,竞争日趋白热化。

      

      经营机制决定成败

      “目前,电销大势已成。一方面,以平安为首的先行者早已独揽电销大权;另一方面,以人保、太保为首的保险公司一改观望情绪,奋起直追;而同时,随着全国各省市相继开展行业自律及商业车险信息平台的上线使用,这使得国内车险市场环境变得日益透明化;加之‘75后’、‘80后’对电销、网购等消费方式接受度较高,这都将极力推热电销渠道。” 一位多年负责车险业务的保险公司负责人说。

      “但从另一方面来看,电销进入门槛也会越来越高。”上述人士解释说,“一方面,开办车险电销业务需要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建设专用的呼叫中心、培训销售人员和配送系统;另一方面,对于中小保险公司而言,即便拿到电销牌照,也只是重演传统渠道的竞争格局,难以突破以平安为首的电销公司对市场份额的垄断,带来的实际业务收入难以确定。”

      那么,怎样投入比例才能够换取利润回报呢?

      “综合费用率必须控制在30%以下,才有可能盈利。而其中,营运成本、人均产能、续期业务等因素的浮动都决定着电销车险的经营状况。”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目前,平安的电销业务之所以能够保持100%以上的增速,做到如此大的规模,与成熟的经营管理机制是分不开的。即体现在“集中销售+本地服务”的地空结合模式、规范的品质监控、数据化管理、精益运营这四个方面上。

      如今,电话车险作为车险新模式,不但可以最大幅度的让利消费者、提供优质服务,还时刻考验着电销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对此,有业内人士就表示,随着越来越多的车险公司加入电销大军,车险电销市场上同质化产品难以形成差异化竞争,而未来车险行业的竞争,将以电销企业先进的经营管理体制论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