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焦点
  • 5:产经新闻
  • 6:财经海外
  • 7:观点·专栏
  • 8:公 司
  • 9:公司纵深
  • 10:公司前沿
  • 11:公司融资
  • 12:特别报道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观察
  • A6:信息披露
  • A7:资金·期货
  • A8:股指期货·融资融券
  • B1:披 露
  • B4:产权信息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市场正逐步
    确认底部
  • 四新股今日上市
    定价偏高注意风险
  • 国联证券:
    市场交易性机会增多
  • 行业报告
  • 金融衍生品市场的监管正当其时
  • 格力电器 节能补贴下降反是利好
  • 医药板块逆势逞强
    个股分化值得关注
  • 2500点:A股不言熊
  • 多空预期紊乱 短线趋势迷茫
  •  
    2010年6月1日   按日期查找
    A5版:市场·观察 上一版  下一版
     
     
     
       | A5版:市场·观察
    市场正逐步
    确认底部
    四新股今日上市
    定价偏高注意风险
    国联证券:
    市场交易性机会增多
    行业报告
    金融衍生品市场的监管正当其时
    格力电器 节能补贴下降反是利好
    医药板块逆势逞强
    个股分化值得关注
    2500点:A股不言熊
    多空预期紊乱 短线趋势迷茫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2500点:A股不言熊
    2010-06-01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姜韧 ○编辑 杨晓坤

      ⊙姜韧 ○编辑 杨晓坤

      

      危机之后经济和股市二次探底概率皆高,例如:与2007-2008年间金融海啸相类似的上一次全球性金融危机发生在1973-1974年,而且两者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国际油价飙升成为压倒瘦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其后,2009年与1975年亦相似,在刺激政策推动下经济出现止跌回升态势,而股市则出现大幅反弹,但危机之后经济和股市还会出现二次探底,1975年之后西方经济体即陷入通胀预期下的经济滞胀格局,在此期间各国出现类似目前欧元区希腊债务危机的案例更是此起彼伏,而且国家经济规模更大于现在的希腊经济规模,最悲观的市场预期出现在冷战达到巅峰的1980年前后。

      1981年7月至1982年11月间国际油价和金价再度创出历史峰值,将通胀预期推高至极致,而西方经济则出现连续16个月的经济衰退。就此彼得林奇曾回忆道:“这是我记忆中最可怕的时期,那些敏感的专业投资者怀疑他们是否要重现开始打猎、钓鱼和捡拾橡果,因此很快大家就不得不回到森林中过原始社会。”在这场长达16个月的衰退期中,美国的失业率为14%,通货膨胀率为15%,银行最低贷款利率是20%,美国经济作为当时西方经济体的火车头尚且如此,其他国家经济窘境可想而知,可见1981-1982年间的危机二次探底压力远远超过如今的压力。

      如今全球经济形势与当年西方经济二次探底相比极其类似:首先,今年国际金价迭创新高成为点燃全球通胀预期的重要推手,而国际油价若不是突发高盛“欺诈门”事件,恐怕也已重返100美元/桶之上。其次,欧元区希腊等国债务危机频发意味着危机二次探底已经触发,只不过二次探底的震源从美国转移到了欧元区。最后,在本轮危机二次探底结果尚未呈现之前,我们可以回顾一下1981-1982年危机二次探底之后的结果,以920美元/盎司高价追高金价的投资者几乎需要等待25年之后方能解套,而美股却在市场最悲观之际,1982年道指从千点开始启动长达18年的万点征途。

      显然A股投资者可以从中汲取经验,通胀预期同样也是目前笼罩在A股市场上方的紧箍咒之一,但是借鉴1981-1982年西方经济危机二次探底阶段的通胀预期以及上一轮国内通胀峰值之后的1997-1998年通胀翘尾,通胀翘尾带来的压力在年中之后会渐渐消退。同时目前A股主板估值是17倍市盈率,沪深300指数估值是13.7倍市盈率,这样的估值水准已经接轨2005年沪指1000点以及2008年沪指1820点时的A股估值水准。2007年全球市场一片繁荣景象,投资大鳄李嘉诚却逆势减持股票告诫散户投资者离场,如今全球市场陷入焦灼泥潭,李嘉诚却逆势增持股票并告诫散户投资者有余钱应该买股票。因此当沪深300指数估值接轨道指、恒指估值,H股价格频现溢价A股之际,A股具备投资价值已毋庸置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