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 1:头版
  • 2:要闻
  • 3:财经新闻
  • 4:观点·专栏
  • 5:公司
  • 6:市场
  • 7:市场趋势
  • 8:开市大吉
  • 9: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10:信息披露
  • 11:信息披露
  • 12:圆桌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29:信息披露
  • 30:信息披露
  • 31:信息披露
  • 32:信息披露
  • A1:B基金周刊1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封面文章
  • A4:基金·基金投资
  • A5:基金·基金投资
  • A6:基金·焦点
  • A7:基金·市场
  • A8: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0:基金·专版
  • A11:基金·海外
  • A12:基金·互动
  • A13:基金·晨星排行榜
  • A14:理财·热点
  • A15:理财·实战
  • A16:基金·对话
  • 基金仓位再降 是否“抄底”分歧依旧
  • 华尔街收购王:KKR
  • 招商基金王平:市场隐现投资机会
  • “主动”的被动基金
  • 泰达宏利成立八周年 加拿大财长到场祝贺
  • 交银施罗德基金投资总监项廷锋:主题投资不是市场投机
  •  
    2010年6月7日   按日期查找
    A2版:基金·基金一周 上一版  下一版
     
     
     
       | A2版:基金·基金一周
    基金仓位再降 是否“抄底”分歧依旧
    华尔街收购王:KKR
    招商基金王平:市场隐现投资机会
    “主动”的被动基金
    泰达宏利成立八周年 加拿大财长到场祝贺
    交银施罗德基金投资总监项廷锋:主题投资不是市场投机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华尔街收购王:KKR
    2010-06-07       来源:上海证券报      

      ⊙银华基金

      

      跟很多PE公司的起源一样,KKR是公司三个创始人姓氏的第一个字母:罗姆·科尔博格、亨利·克拉维斯以及乔治·罗伯茨,三人在贝尔斯登银行金融部共事8年有余,科尔博格是克拉维斯和罗伯茨的业务导师,而后两人则是表兄弟,他们对于借贷融资、发行垃圾债等金融技巧驾轻就熟,三人之间亲密的关系也为日后创业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1970年代美国股灾让很多企业陷入困境,不得不廉价变卖资产以求自保,而克拉维斯和罗伯茨在灾难中发现了机会,师徒三人联手创建了一个新公司,趁机收购那些奄奄一息的目标企业,1976年,三人在距离贝尔斯登不到500米的地方成立了KKR。

      KKR在PE发展历程中的最大贡献在于收购模式的创新——由科尔博格首创的杠杠杆收购模式(leveraged buy ou,简称LBO)在KKR时代发挥到了极致。

      LBO是一种以“现金+承债”为核心的企业收购模式。早在1965年,科尔博格首次实现了LBO的收购方案:他组织了一个投资团体出价950万美元购买了Stern Metals公司大部分股权,投资团体出资仅50万美元,其余通过贷款;采取LBO收购后,科尔博格从公司收到的现金不仅还清了贷款,而且向公众出售其50万美元初始投资,共收回400万美元。

      LBO通过增加公司的财务杠杆来完成收购交易,一举解决了并购业务因资金投入问题而一直局限于小型私有企业,自此为巨额融资打开了方便之门。在此基础上,科尔博格进一步设计了企业管理层参与的杠杆收购模式——MBO,给那些对于企业经营和价值具有决定作用的主要管理人员分配有吸引力的股份。

      KKR成立之时,华尔街的注意力依然停留在证券承销等传统业务上,而KKR则抓住时机全力拓展LBO和MBO。1985年,科尔博格因为身体等诸多原因退出KKR,作为一个非正式的纪念,这位KKR奠基人的办公室一直都空着,律师们把这间办公室称之为“杠杆收购图书馆”。

      科尔博格退出后,克拉维斯和罗伯茨把杠杆并购推向巅峰。1989年,在纳贝斯克控制权的争夺战中,KKR动用了高达314亿美元的巨资,击退了包括美国运通、摩根斯坦利以及第一波士顿等华尔街巨头,更令人叹为观止的是惯用LBO伎俩的KKR发行了大量的垃圾债进行融资,而KKR实际使用的现金不到20亿美元。这场世纪并购大战被称之为“20世纪最著名的恶意收购”,当年即被《华尔街日报》记者写成了纪实畅销书《门口的野蛮人》,1993年拍成电影,自此克拉维斯兄弟也被冠以“野蛮人”的称号,凭借高超的并购技艺,“野蛮人”将KKR推上了华尔街收购之王的至尊位置。

      截至2007年,“华尔街收购王”的资产总值超过530亿美元,在其30余年的历程中,KKR管理的基金实现的复合年均回报率达到26.3%,与黑石、凯雷、得洲太平洋集团合称为全球PE“四大天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