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盛同庆 基金经理 黄瑞庆
自从现代投资学创建及普及以后,有两个原理成为众所周知:一是收益来源于风险;二是把风险定义成不确定性。而在此以前,人们的朴素认识是:风险意味着亏损。
网络股泡沫时代,怀着对划时代革命的憧憬,资本市场抛弃了市盈率的估值约束,创建了市梦率指标,所有上市公司“触网必涨”。投资者普遍希望自己买的不是公司,而是互联网的未来,新经济的未来。实际结果很有意思,互联网的确在高速发展,并逐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而股票价格大幅度下跌。事后看,很多学者总结反思,为何会在那时候出现集体性癫狂?有人认为是美国1990年代长达十年的经济增长把投资者的风险溢价大幅度降低了,还有人认为互联网泡沫是传统经济向新经济转型的必然事件。
在此时此刻,回顾网络股泡沫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因为,1800多只A股票中有800多只市盈率在50倍以上。有意思的是,历史永远不会简单重复。1990年代的A股市场是齐涨共跌,自从网络股泡沫破灭以后,随着机构时代的来临,自下而上精选个股的理念逐步普及,A股市场的结构分化愈演愈烈。“周期-防御”,“大盘-小盘”,“价值-成长”,“区域-主题-投资时钟轮动”,泡沫的形成和破灭开始由整体性演变成局部性。的确,如果什么股票都涨,显得市场也太没有理念了。
无论怎么解释,我觉得泡沫形成的本质来源于对收益的过分追逐。经济长期增长、流动性充裕是投资者积极吸收不确定性风险的客观环境。风险,或者说不确定性,本来意味着未来投资的利润或者亏损的来源,慢慢地蜕变成利润的来源了。尤其是A股,08年的普跌被09年修复以后,导致2010年再度出现了对未来不确定性的反复追逐。
巴菲特认为投资的秘诀在于“控制亏损”,如何控制呢,以低于公司价值的价格买入股票,如何判断公司的价值呢,看公司的历史吧。这种投资方式总是生活在过去,实在很沉闷,过于现实。另外部分投资者的投资逻辑是:为何投资——为了赚钱;如何赚钱——买入未来会涨的股票;什么股票会涨——“三好股票”:大家都看好,走势良好,政策环境好。未来,把握未来,才是成功的关键!至于不确定,那才是个好东西,不确定性高就意味着上涨空间大啊。
无可厚非,成功也好,利润也好,来源于风险,来源于对未来不确定性的吸收,没有风险的承担,就没有收益。只是回顾历史,当PS大量出现20甚至30倍时,当我们愿意支付的是股票价格而不是公司价值时,再好的前景,最终投资兑现出来的大都是亏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