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周翀
6月5日凌晨,中国男足力擒世界冠军法国队,可喜可贺之余给人一个启示——反弹往往发生在低谷时期。
银行股正处低谷,估值已近全球金融海啸最烈时的水平。因全球金融危机而放出高额信贷资金,因银行业审慎监管要求的提升,一段时间以来,数家上市商业银行提出了融资方案。有些评论认为,银行融资是对股市资金面的“抽血”之举,并将此归咎为银行股乃至整个市场行情走弱的重要原因之一。
我倒认为,银行融资是对股市乃至国民经济的输血之举,且很可能成为行情转强的重要驱动力——虽然在情绪层面,这个观点恐怕难以得到很多支持,但在事实层面,却有相当的证据和完整的逻辑。
热捧中行转债恰为输血
近日,中行可转债的发行是银行融资的大事件。与唱衰者的预期完全相反,中行转债受到了机构投资者的热捧,申购资金总额超过1.74万亿元,超额认购倍数高达50余倍,中签率仅为1.89%左右。
中行转债发行告诉我们几个事实:第一,中行以可转债形式推动的再融资,是大量输血而非大量抽血。一位跟踪发行情况的资深研究人士告诉我,中行转债吸引的巨额资金,很大一部分是以保险资金为代表的、风险厌恶型的、原停留在债券市场的资金,这些资金原本未想入市,皆因可转债具备股债结合的特点,才调动了其热情积极申购。而如果按照“转债必转”的惯例判断,这些资金购买的转债将来有极大可能转股,从而成为入市资金,扩大股市投资者和资金供应。
第二,高额申购资金重现市场,恰恰说明了市场的资金面是宽裕而非紧张,这对于“抽血”论者所渲染的资金面紧张一说,无异于当头棒喝。更进一步分析,资金面的宽松,恰恰预示着当估值趋于合理时,低估值板块孕育着上行机会。
相对于以保险资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的热捧,本有优先购买权的多数个人投资者却放弃了购买中行转债的机会,除了对该品种不够了解的原因外,想必一定程度上也是“抽血”、“扩容”等思想作祟的结果。
上述资深研究人士粗略算了一笔账:1万元市值中行股票的持有者,大约可买1万元转债,按研究机构普遍预计转债理论价值110元计算,如首日涨幅10%,投资者可获利1000元,核算下来,几日的收益率就在5%左右。如果在理论价值的基础上考虑长期持有的时间价值,则获利可能更丰。
(下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