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 1:头版
  • 2:要闻
  • 3:特别报道
  • 4:产经新闻
  • 5:财经海外
  • 6:观点·专栏
  • 7:公 司
  • 8:公司纵深
  • 9:公司前沿
  • 10:公司·价值
  • 11:专版
  • 12:车产业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动向
  • A4:市场·资金
  • A5:市场·观察
  • A6:市场·期货
  • A7:股指期货·融资融券
  • A8:信息披露
  • B1:披 露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中国目前尚无大量资本外流迹象
  • 强劲数据刺激美股飙升
  • 沪市日融资买入额首超亿元
  • 发改委鼓励地方试点养老金投资PE
  • 力压百威雪花 嘉士伯天价“饮下”重庆啤酒
  • 休刊启事
  • “世界杯魔咒”另一种念法
  • 证监会澄清:未停可再生能源行业IPO
  •  
    2010年6月11日   按日期查找
    1版:头版 下一版
     
     
     
       | 1版:头版
    中国目前尚无大量资本外流迹象
    强劲数据刺激美股飙升
    沪市日融资买入额首超亿元
    发改委鼓励地方试点养老金投资PE
    力压百威雪花 嘉士伯天价“饮下”重庆啤酒
    休刊启事
    “世界杯魔咒”另一种念法
    证监会澄清:未停可再生能源行业IPO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世界杯魔咒”另一种念法
    2010-06-11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周翀

      1990年世界杯是我既高兴又难过的经历。高兴的是第一次看世界杯,父母并不干预。10岁的我能做到一场不落地凌晨爬起来看马拉多纳,也不是件容易的事。那年阿根廷踢得难看,连续靠门将戈耶切亚的扑点球,进了决赛,然后点球败给当时的西德队。我哭了一鼻子。

      这一幕至今想来仍丝缕清晰,恍如昨天。只是当时世界杯就是世界杯,于我而言没有亚文化,那时的社会好像也单纯,亚文化之类的东西似乎很少,可能也是因为我还小,体察不够。

      如今的我已经听说了,世界杯不仅是世界杯,对于股市而言,还是一道魔咒。好事者总结说,历次世界杯,我国股市总在下跌,不是大跌,就是小跌。我偏有点钻牛角尖,就查了一下,大致情况是:1994年世界杯期间,沪指运行区间是404点到413点;1998年,1368点到1360点;2002年,1515点到1732点;2006年,1551点到1734点。

      这四届世界杯期间,是涨了三届,微跌一届。所以,我不知道“世界杯魔咒”是怎么来的。

      然后我仔细阅读了好事者的原文,发现其行文中,对于“世界杯期间”这一表述颇多模糊。最让我难以接受的是,本来是一篇找乐子的东西,作者竟然得出了一个结论:“就当前的A股市场来说,‘世界杯魔咒’显灵的可能性很大”。

      别的不清楚,“就当前”发言还是要谨慎一些。我想提供更多的观察结果:1994年,股市在世界杯结束后的7月底就大幅上涨,9月升至1052点,到年底又涨了647点;1998年,年底跌到1148点,半年后1756点;2002年,年底1357点,彻头彻尾的熊市;2006年,年底涨到2675点。

      算是个二对二的行情,完全得不出“魔咒”的结论。所以我的结论是:第一,“世界杯魔咒”好像不灵光;第二,如果您相信“世界杯魔咒”,这“魔咒”显灵的1998年情况说明,当时还算不错的买点。

      当然,还有一个2002年,但我宁愿相信那年乃至那之前之后的几年中,中国股市最大的“魔咒”不是世界杯,而是股权分置。

      最后我想说,亚文化往往能够迎合一定的情绪,但对投资没有价值。现今,类如“世界杯魔咒”的亚文化和情绪,在市场上并不少见,多听听咒语的“另一种念法”,想必更加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