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 1:头版
  • 2:要闻
  • 3:特别报道
  • 4:特别报道
  • 5:财经新闻
  • 6:观点·专栏
  • 7:公司
  • 8:市场
  • 9:市场趋势
  • 11:开市大吉
  • 12:专版
  • 13: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封面文章
  • A4:基金·基金投资
  • A5:基金·基金投资
  • A6:基金·焦点
  • A7:基金·专访
  • A8: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0:基金·私募
  • A11:基金·海外
  • A12:基金·互动
  • A13:基金·晨星排行榜
  • A14:理财·热点
  • A15:理财·实战
  • A16:基金·对话
  • 低估品种VS高估品种 谁是股市王道?
  •  
    2010年6月21日   按日期查找
    A6版:基金·焦点 上一版  下一版
     
     
     
       | A6版:基金·焦点
    低估品种VS高估品种 谁是股市王道?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低估品种VS高估品种 谁是股市王道?
    2010-06-21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本报记者 安仲文
      漫画 高晓建

      

      上周五A股市场最有想像力的一个现象是,低估品种在下跌行情中大幅走强于新能源、低碳经济、生物医药等高估值品种。虽然市场已经有较长一段时间未再谈论所谓的风格转换,但低估品种的强势表现依然引发了包括基金公司、投资者在内的集体关注。但是在投资者对经济前景尚未取得乐观预期以及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下,基金经理是否有足够的信心从已高估的稳定增长类、成长类股票中抽身离去,并选择配置银行地产股?显而易见的是,基金经理面临的问题并不是无法确定哪些品种已处于较低的估值水平,而是在低估的传统产业与高估的新兴产业之间,究竟谁才是真正的股市的主导力量。

      ⊙本报记者 安仲文

      银行股低估优势或被投资者挖掘

      一家合资公司基金经理对《上海证券报》称,在经济和股市预期不大乐观的环境下,投资者越来越多地倾向将资金配置医药股,这是因为投资者预期只有这种稳定增长的品种可以战胜不大稳定的市场。

      但是医药股并非足以成为当前环境下最可靠的避风港。“一旦政策和经济数据并非如预期中糟糕,医药股最有可能是机构投资者减持的对象,因为过多的资金集中在这样一个流动性较小的板块。”信达澳银精华灵活配置基金经理曾国富认为,医药股走跌可能还有另一个可能因素——当市场悲观情绪再度放大时,在指数走跌的背景下,补跌的品种很有可能就是估值仍然较高的医药股。

      值得一提的是,在曾国富上述判断的短短几个交易日后,包括医药股在内的高估值品种在上周五惨遭一轮补跌行情,医药板块的跌幅当日跌幅达到5.09%。事实上,银行股和地产股在上周五成为主导市场走势的绝对主力也引起了基金公司的注意,尤其是在前期高估值的品种轮番不跌的分化环境中,银行、地产则全力护盘,表现相对抗跌。长城基金认为,目前银行股的估值处于历史底部,在经济复苏、通胀预期逐渐增强的背景下,银行业今年的业绩增长值得期待,长城基金将继续采取战略持有银行股的策略。

      根据各基金一季度报告,长城旗下的长城品牌基金持有金融保险业市值占基金资产净值比达到48.19%,在所有偏股型基金中居第5位;长城消费持有金融保险业也高达44.81%,居第9位。在长城品牌基金的十大重仓股中,银行股占6席。

      “目前促使银行股估值回归的因素正在增强,包括银行再融资方案全部明确、银行股的估值处于历史底部、融资平台贷款自查有初步成果、人民币升值预期等。”长城基金指出,银行业整体目前处在利空已经充分预期的情况下,并且无论是绝对估值,还是相对估值都处于历史低位。随着农行的IPO上市以及几大行的再融资陆续明朗化,银行股的估值优势有望被市场重新发掘,重仓银行股的基金品种有望迎来比较好的市场表现。

      事实上,尽管有不少基金公司纷纷看空地产以及强周期性品种,但对强周期品种以及低估的银行、地产表示看好的也不在少数。今年6月8日,国投瑞银沪深300金融地产指数证券投资基金(LOF)开始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根据其披露的投资组合信息,该基金对金融和地产的净值配置比例分别达到78%、13%。而中欧趋势LOF基金对金融地产的配置比例已接近30%。

      基金经理激辩

      低估品种投资机会

      深圳的一位明星私募基金经理则认为,医药股对其他板块的比价关系已经接近历史高位,目前面临着比价的劣势,这加剧了医药股补跌的需求。与此同时,该基金经理一改以前对强周期性板块、银行、地产品种的“冷漠”,他向记者坦言“目前上述几个低估值板块已经十分接近投资布局的时机。”

      但是低估值品种的抗跌性能否转换为实际性的机会显然并非每个投资者都能准确的预测。而且对低估值品种的配置策略,其本身亦存在分化,即便一些基金经理倾向于投资一些被低估的品种,但却对此类品种采取细分选择的策略,对银行股、地产股,部分人士并不看好。一位基金经理向《上海证券报》称,虽然有投资者认为银行股可能出现一番股价修复过程,其中的推进因素来自加息预期。但也有相当一部分机构投资者对加息的预期正逐步淡化,他们表示,加息利好有限,银行股受益的空间也并不大,不足以成为配置银行股的理由。

      与其说基金经理对银行股、地产股不感冒,倒不如说基金经理更关注的是股价的预期。而就市场所传的加息预期,基金公司显然不会因此盲目加大对银行股的配置,至少不是因为加息而采取配置策略。大成基金的一位基金经理称,高估值品种出现补跌属于正常现象,而在之后能够出现领涨态势的品种也将属于这类高估值品种,在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下,成长类股票很有可能将继续成为市场的明星。“我们对银行股、地产股的态度没有任何改变,我们认为此类品种依然缺乏机会。”这位基金经理坦言银行地产股对其缺乏吸引力。与此同时,大成基金昨日发布的一则评论也指出,加息的可能性在短期内无法实现,短期内的政策应该会处于真空期,因为前期政策的真实作用还有待于进一步观察。但“真空期”并不等于没有压力,因为前期的紧缩政策还将继续起作用,从这个月的经济数据来看就已经有所体现,所以未来数月经济已趋稳甚至回落为主。

      “事实上目前阶段已经错过了所谓的‘加息窗口’,短期内没有加息的可能。”大成基金公司认为,从目前情况看,物价可控,经济过热缓解,没有加息的触发因素。而且,紧缩的信贷政策及严厉的房地产调控能够部分替代“加息”政策的功能。“现在需要预防的反而是对于经济较强过于乐观的预期,因为一旦误判,在更加紧缩的环境下,经济有可能会出现“硬着落”的风险。”大成基金提醒说:“决策的复杂性正是如何在两者之间保持微妙的平衡。”

      低估品种

      “转型”背景下缺乏魅力

      对于低估值的品种,复杂的分歧显然超出投资者的想像。虽然一部分基金经理对强周期板块中的煤炭、工程机械颇感兴趣,但对银行、地产却丝毫提不起兴趣。信达澳银股票投资部总经理曾国富认为,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面,中国的投资拉动型经济肯定还是占据一个主要的位置,既然是很大程度上,中国经济还要靠投资拉动的话,强周期板块就会存在投资机会,其中重点就是煤炭和工程机械,“当稳定增长类的医药股因为投资者的哄抢变得越来越贵,风险也就因此逐步聚积,而具有增长空间的煤炭和工程机械估值变得越来越便宜时,投资机会也随之而来。”曾国富认为,尽管他比较青睐依靠投资拉动的煤炭和工程机械等低估品种,但考虑到政策面的不确定性,同样的被低估的银行、地产依然缺乏配置的必要性。

      值得关注的是,基金经理目前面临的最大难题或许正是在低估值和高估值品种之间的艰难抉择,虽然银行、地产等品种的估值水平已经处于大多数机构投资者认可的合理范围之内,但是较低的估值水平仍然难以足够打动基金经理,至少仍然有相当一部分基金经理继续以苛刻的眼光看待银行地产板块,一些基金经理担忧的问题是如果卖出高估值的品种去配置低估值的银行地产是否能够跑赢市场或竞争对手,因此正如部分基金经理所言:“尽管高估值品种出现补跌,但在上涨阶段也将出现领涨的局面。”尤其是在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下,低估的传统产业与高估的新兴产业在股市中的力量变化或许是值得关注的现象,而缺乏股价催化也使得低估的品种难以足够吸引投资者,没有谁愿意将手中的新兴产业筹码抛出。

      “我会关注地产股,但是地产股远远没达到可投资的阶段。”广州一位基金经理昨日也强调,如果房地产出现如我们预期中的房价下降,成交量萎缩,从股票投资的角度看,我们就可以考虑买入,但现在的情况是楼盘价格有所松动,但还没有出现明显的降价,没有降价就意味着调控的目的没有达到,虽然没有证明表明政策面因此会更加严厉,但政策预期的压力会很大。而在银行股方面,虽然上述人士承认银行板块的估值处于比较有吸引力的时点,但是银行股通常在经济周期较好时才有较好的表现,与此同时,外界对信贷投放预期以及银行资产质量的担忧也使得银行股还未出现明确的买入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