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论一瞥
新加坡《商业时报》6月17日专栏文章
过分吹嘘亚洲:不现实的欢欣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最近的一份报告中声称,如果以购买力平价计算,包括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在内的亚洲经济在五年之内将增长50%,到2030年其总体国内生产总值将超过七个主要工业国家之总和。这过分吹嘘了亚洲地区的经济增长潜力,是一种不现实的欢欣。纵然亚洲经济发展成就巨大,但这一预测也未免草率。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亚太区总监阿诺·辛格在其机构最新出版的《金融和发展》刊物上指出,“最近的危机凸显了已成为全球经济发动机的亚洲。此地区几大经济体的增长成就都具全球规模,并有助于将世界经济拉出衰退低谷。”
由亚洲过去的表现推断出未来二十年内将引领全球经济的结论,这一想象已经出了界。即使这种推断纯然建立在过去的经济表现上,但与此发展相关的政治、社会和环境因素本身,也可能会危害到这一进程。
这几十年来,亚洲成就得益于出口主导式的增长,不过这导致了全球金融失衡,造成了消费亚洲商品国家不可避免的破产。当然,事情已有所变化,亚洲自全球经济衰退以来也加大了国内消费,但这并没有厘清私人消费和财政刺激之间的界限,真正的国民消费远未被激发出来。换言之,依赖出口的经济增长远未脱离波动。另外,如果诚如预测所言,亚洲将会获得巨大增长,那么增长所带来的环境、资源、权力压力,也应得到反思,而不是一味地欢唱颂歌。
(作者系新加坡《商业时报》驻东京记者、日本外国记者俱乐部主席安东尼·罗利 贺艳燕 编译)
《悉尼先驱晨报》6月17日评论
澳大利亚在亚洲转向中崛起
在全球力量正在从西方转向亚洲的趋势中,澳大利亚注定会成为关键的参与者以及重要的受益者。亚洲增长现象已被视为一种发展的潮流,对于澳大利亚来说,现在的问题是其利益如何不在这场洪流中被践踏,如何在公平的规则下参与竞争。
在自殖民时期至今的200多年里,澳大利亚的经济发展总是受制于一些外部的强大力量,殖民时期,英国商业主义占主导,二战后焦点转向北美和欧洲,上世纪70年代接受日本信条,近些年,又由中国主导澳贸易和投资。
尽管在很大程度上,澳洲与世界其他地区的关系由其原材料供应国的地位所决定,但在全球力量转向亚洲的过程中,还是为澳大利亚创造了许多新的可能性。作为一个成熟的、高度发达的经济体,澳大利亚对全球投资者来说很具吸引力。除了繁荣的贸易联系,澳大利亚还提供稳定的体系、强健的民主、高效的政府、独立的司法、良好的基础设施和教育以及规则明朗、开放自由的市场。近几个月,澳大利亚市场越来越明显地被视为中国之外的另一个投资选择。由于对商品价格的敏感性,澳元将更具变动性,从而也增加了投资价值,吸引了国际投资者。
亚洲被视为未来经济发展的动力,但亚洲贫困人口仍然为数众多,这意味着其本国消费力不足,难以消化不断发展的生产力。相比全球其他竞争者,澳大利亚确有许多优势条件,这些都可能让澳大利亚在这次力量转移中赢得更多机会,但一些巨大挑战也开始显现,如对一些基础行业产权问题的争论。
(作者系澳大利亚评论记者伊恩·维瑞德 贺艳燕 编译)
《经济学家》6月17日社论
奥巴马施压BP的经济影响
美国对于英国石油公司(BP)的愤怒正在蜕变为一场更广泛的商业侵蚀。本周,BP公司宣布将向政府移交200亿美元用于赔偿和清理,同时取消今年的所有分红,设立一个1亿美元的基金用于补偿失业的石油工人。
这项宣布对于奥巴马来说是好事,至少他对BP的施压及时收到了反馈,但是否有益于美国则难下定论。受经济萧条和总统对商业态度的影响,美国商人正心怀忧虑,政府对BP事件的处理更加重了他们的忐忑不安。
2005年得克萨斯州的提炼厂爆炸,死亡15人;2006年因管道腐蚀,在阿拉斯加州北坡造成大面积石油泄漏: BP在美国的安全记录的确不好,美国人有充分的理由对BP感到愤慨。美国也早有一套让公司为其造成的损害买单的系统,BP也已全部接受赔偿规则。但这并没有满足这个国家的“杀戮公司欲”:一班名为“查封BP”组织的成员发表演说,要求征用BP资产,60万人通过Facebook支持抵制BP,几个BP石油站被破坏。
而美国的政客们像从前一样,与这个国家的情绪步调一致,一同加入了“反BP”联盟。奥巴马决定通知BP必须设立能满足所有赔偿要求、并存入第三方监管账户的基金,尽管他无法律上的权力下达这种指令。众议院议长佩洛西要求BP在满足所有与泄漏事故有关的赔偿之前不得分配股息。更有甚者,还有建议说,美国政府不仅应让BP对泄漏灾难直接负责,还要其对由此造成深水油田开采业务冻结带来的失业问题负责。自石油泄漏以来,BP市值已暴跌890亿美元,这远远超出了泄漏本身的成本总额。投资者因此十分担心,美国官员的暴怒会毁灭BP。
奥巴马于前几天会见BP高管时表示,他无意削弱BP公司的金融稳定。但其所作所为却忽视了公司的利益。当然不应低估BP造成的环境灾难和损失,但如果总统偏向凭借舆情而不是以预定程序来处理此事,则会加重投资者的担忧,对美国经济,这将雪上加霜。
(贺艳燕 编译)